2023年我必须去教学反思(3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我必须去教学反思篇一
1、提高自主识字的能力,会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认识本课12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能从人物的语言体会心理活动。
3、初步认识“寻找朗读提示语”这一新的朗读法,通过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并巩固学过的识字方法。
4、激发守信意识,培养守信美德,通过学习使学生从小懂得做人要讲信用。
使学生能从人物的语言体会到人物心理活动的`变化,感悟到守信的重要性,养成守信的美德。
一、插图导入:
看插图,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图中小女孩的打扮,图文结合朗读第一自然段。(图文结合朗读法)
李丹这么精心的打扮,她要去哪里呢?
二、整体感知,体验情感。
1.在她刚要出门时,电话铃响了,爸爸这时候打电话有什么事呢?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读第2—8段,理解“急促”的意思,指导学生朗读。(指导寻找朗读提示语)
2.你们看过马戏吗?
(1)看插图,说说看完后的感受?(结合生活经验)
(2)你觉得李丹想去吗?从哪里看出来?找出相关的句子、词语,用横线画出来。
(3)学习第六自然段,哪些词最能体现出她想去的心情,指导学生朗读。(运用朗读提示语)
3.这么好的机会,李丹马上答应爸爸了吗?
(1)可是李丹犹豫了,她在想什么呢?理解词语“犹豫”(联系上下文解词法)
(2)李丹犹豫了,因为——(出示:“爸爸,我和同学约好,今天要去敬老院的。”)
(3)到底去要哪里?这时李丹想起了什么?(第十自然段)重点体会“是啊,我必须去!”这句话。
4.爸爸支持李丹的做法吗?(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同学们,让我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李丹为爷爷奶奶们表演了精彩的节目时的场景?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李丹的心情怎么样?
5.课感知,体验情感。
1.在她刚要出门时,电话铃响了,爸爸这时候打电话有什么事呢?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读第2—8段,理解“急促”的意思,指导学生朗读。(指导寻找朗读提示语)
2.你们看过马戏吗?
(1)看插图,说说看完后的感受?(结合生活经验)
(2)你觉得李丹想去吗?从哪里看出来?找出相关的句子、词语,用横线画出来。
(3)学习第六自然段,哪些词最能体现出她想去的心情,指导学生朗读。(运用朗读提示语)
3.这么好的机会,李丹马上答应爸爸了吗?
(1)可是李丹犹豫了,她在想什么呢?理解词语“犹豫”(联系上下文解词法)
(2)李丹犹豫了,因为——(出示:“爸爸,我和同学约好,今天要去敬老院的。”)
(3)到底去要哪里?这时李丹想起了什么?(第十自然段)重点体会“是啊,我必须去!”这句话。
4.爸爸支持李丹的做法吗?(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同学们,让我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李丹为爷爷奶奶们表演了精彩的节目时的场景?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李丹的心情怎么样?
5.课文小结。
6.分角色读课文。
四、拓展:
出示案例,思考应该怎么做。
五、总结:是啊,讲信用不但能使别人活的快乐,也能给自己带来快乐。所以我们一定要时刻告诉自己,做个讲信用的人。在我国古代,人们就想出了一些简洁的句子来鞭策自己遵守诺言、诚实守信。比如: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言必信,行必果。
我必须去教学反思篇二
字、词卡片。
一、导入新课。
1、直接导入,板书课题:我必须去,齐读课题。
2、质疑。
同学们,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生:我是谁?我必须去干什么?我为什么必须去?……)
同学们提了这么多的问题,你想怎样找到答案呢?(读书)
对呀,老师相信同学们一定能通过读课文找到答案。
二、初读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想办法解决,尽量把课文读通顺。
2、小组合作学习,用喜欢的方式把生字条中的生字读熟。
3、认读词语卡片,理解词义。
4、认读生字卡片。
5、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要求听准字音,进行评价。
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小组合作学习,读2—9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3、全班交流,指导朗读。
(1)爸爸的电话要读出急促的语气。
(2)李丹多想看马戏表演呀,从课文的那些地方能表现出来,谁来读一读,体会李丹心情的复杂变化。
(3)指导学生读出李丹的犹豫。
(4)李丹最后做出了怎样的决定?从哪儿看出来的?她为什么会这样做?
4、讨论:如果你是李丹,你会怎么做?
5、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进行评价。
四、拓
本文共计4016字,当前仅展示3000字,阅读全文请点下方按钮下载>>>
2023年我必须去教学反思(3篇)
本文2024-02-01 07:40:01发表“作文范文”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neimou.com/article/10346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