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与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探析
[摘要]文章首先分析了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工匠精神培育的内在关联。然后指出要准确把握工匠精神实质,实现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工匠精神培育同步推进。最后提出要遵循校园文化建设规律,找准工匠精神培育的契合点和切入点:利用校园物质文化展示工匠精神,利用校园制度文化体现工匠精神,利用校园行为文化彰显工匠精神,利用校园精神文化升华工匠精神。
[关键词]工匠精神 高职院校 校园文化
[作者简介]黄春梅(1977- ),女,壮族,广西柳城人,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广西 南宁 530007)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8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与脱贫攻坚耦合效应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8KY0996)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8)14-0075-04
工匠精神是一种精益求精、追求极致完美的职业精神,是推动中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型升级所不可或缺的“软件”。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作为一种隐性而持久的环境教育力量,在工匠精神培育方面具有其他教育资源、教育途径所不具有的得天独厚的优势。将工匠精神培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应有之义、应尽之责。因此,积极研究工匠精神与高职院校校园文化耦合路径,对高职院校工匠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工匠精神培育的内在关联
1.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是工匠精神培育的重要载体。校园文化是一种具有强大感染力和推动力的隐性教育力量,能够潜移默化而深远持久地作用于学生精神气质的养成,包括学生的道德情操、理想信念、行为习性等都会受到校园文化所营造的育人环境的深刻影响。对高职学生来说,校园文化提供的是一种可知、可感的微观社会环境。身处这一环境之下,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追求等时时刻刻都在不停地接受改造,从而达到了一种从根本上影响人、塑造人的育人效果。工匠精神不单单是对技术的极致追求,更是职业精神、做事态度在各行各业的自然显现。将工匠精神渗透到校园文化培育的过程之中,实际上就是以校园文化为载体来展示、体现、彰显工匠精神,进而升华工匠精神,从而让学生更为准确地把握工匠精神的内容与实质,更好地成长为社会所需的优秀职业人才。
2.将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之中是文化育人的本质需求。校园文化是高职院校在多年发展积淀中所形成的文化共识与价值体系,但其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在与社会文化的交流碰撞中不断地调整和丰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指出,要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要掌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培育大学精神,要建设优美环境,以滋养师生心灵、涵育师生品行、以期能引领社会风尚。不难看出,运用校园文化实现“文化育人”是高职院校思政工作承载的一项重要使命。工匠精神作为党和政府最新提出的一个时代命题,受到了全社会的格外推崇。将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之中,可以赋予校园文化更为强烈的时代色彩,引发更多学生的关注和认可,进而大大增强校园文化的感召力和影响力,更好地发挥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文化育人功能。
3.发展高职学生工匠精神是时代对人才的全新要求。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就需要培养一批既对工匠精神有深刻理解与崇高追求,又有精益求精的技艺绝活和意志品质的大国工匠。习近平总书记也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中国制造发展提出了“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的新要求、新指示。工匠人才的培养绝非一朝一夕之功,某种程度上讲,工匠精神培育属于人格成长的范畴,与长时间的文化侵染是分不开的。在校园文化中渗透工匠精神,能够让学生在人格养成的过程中逐渐领悟大国工匠所应具备的人格特质和做事态度,从而更好地满足当代社会对工匠人才的需求。
二、准确把握工匠精神实质,实现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工匠精神培育同步推进
工匠精神不单单是对细节的极致追求,还是匠法和匠心的集中体现。其中,匠法是决定品质和层次的“硬件”,匠心是决定做事态度的“软件”。在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培育工匠精神,关键要把握工匠精神的实质,以工匠精神支撑和丰富校园文化,利用校园文化的熏陶与侵染作用,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形成崇高的精神追求、精益求精的态度和持续创新的能力,从而实现校园文化建设与工匠精神培育同步推进。
1.崇高的精神追求。工匠精神绝非一句简单的口号,而是中华民族古往今来孜孜以求的一种匠人精神。工匠精神反映的是对品质、细节和卓越的追求,是一种崇高的人生信仰和职业态度。工匠精神是人的精神、修养在职业领域的集中体现,是否具备工匠精神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在职业生涯中所能取得的成就。工匠精神从民族文化中孕育而出,随民族文化传承而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处处可以看到工匠精神的影子。例如,《诗经》中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庄子》中的“庖丁解牛、技进乎道”,《礼记·经解》中的“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无不是工匠精神的体现。今天,工匠精神被赋予了更多的时代内涵。由此看来,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培育工匠精神,首先要培养学生崇高的精神追求,因为只有具备了这种崇高的精神才有可能推动伟大的事业。
2.精益求精的态度。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全面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推进与国际先进水平对标达标,弘扬工匠精神,来一场中国制造的品质革命。”弘扬工匠精神,必须重樹精益求精的职业态度,具体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认真。认真就是尽最大努力把每一件事情做好,也就是为了达到既定目标而尽可能地采取任何对目标实现有利的办法。二是专注。专注要求我们持续地聚焦于自己所做的工作,甚至数十年如一日地挥洒汗水、倾注心血。只有具备了坚韧的意志和专注的态度,才能打造出完美的产品和服务。
工匠精神与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探析
本文2024-02-01 07:54:39发表“作文范文”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neimou.com/article/10533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