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向善教育为载体的班主任德育研究

栏目:作文范文作者:editor来源:互联网发布:2024-02-08浏览:1

以向善教育为载体的班主任德育研究


  摘 要:开展班主任德育行动研究,做好文化传承的基础性工作,进行善言、善行、善心教育,营造班级向善的人文环境,撰写向善反思日记。为学生的成长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具有针对性的道德帮助。
  关键词:向善教育 班主任德育
  中图分类号:G6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10)01-055-01
  
  目前学校德育存在定位过高,随意性大的误区与困境。班主任德育难度大,实效性差。我们认为,基础性道德是德育高楼大厦的载体,向善是人生的道德支柱。通过讨论人性向善,憧憬社会向善,体认向善的方向和方式,展现人性的美好品质,引导个体提升其精神境界,促进个体凝聚成一个有秩序、有效率、有整体精神风貌的社会集群,从而寻找到一条有效的德育途径。开展向善教育实践,提升学生生存智慧,深切体会学习向善是快乐的,实践向善是幸福的。它在帮助学生懂得如何做人的基础上,激发他们自我完善的意识,进而提高多方面的能力发展综合素质。
  
  一、以向善教育为德育载体的背景分析
  
  (一)对现实社会一些“趋恶”现象的忧思。改革开放以来,在物质繁荣的光环之下,人们却普遍感到了一种精神上的失落和道德上的无助。“谁是君子?谁是小人?”、“当善良不能引出好结果时,为什么不能作恶?作恶也许会带来善”、“不扫自家门前雪,怎管他人瓦上霜?”……这些社会现象必然多角度、多层次地影响我们学生品德的形成与发展。中学教育是人生的奠基阶段,让学生明辨善恶显得尤为重要。
  (二)对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立足点的考察。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八荣八耻”,旗帜鲜明地指出我们应该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应当成为每个公民应有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我们需要寻找自己为人做事的原则、信念乃至方式,确立一根帮助我们融入社会、把握前进方向、鼓励人性向善的标杆。我们考虑把向善作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立足点。
  (三)对现代中学生道德缺陷基本原因与对策的评估。问卷调查结果统计,近半数的家长教导子女“打败对方,自己不能吃亏,医药费我们开支”。学生一味地接受关怀而不能主动地关怀另一个生命,养成一种不健康的、狭隘的、自私的心理,甚至会仇视他人,漠视生命。人与人之间猜度、防范、冷漠、欺诈正挑战我们的道德底线!校园内时而出现拉帮结派的非正式群体,以大欺小,以强凌弱,媒体时有校园暴力和血腥事件的报道。
  只有心地善良的人,才能从关怀他人、关心弱者中体验到生活的温暖与乐趣,才能感悟个人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才有个人的健康成长。因此,教育最基本的任务是教学生如何去发现生活世界中的真诚、善良的魅力,教他们用一颗真诚的心去融入社会、理解他人、关爱生命。
  
  二、以向善教育为德育载体的行动研究
  
  (一)文化传承的基础性工作
  1.班谈课中引导。向善教育是文化传承的一项基础性工作,班主任必须苦练内功,阅读、钻研文化典籍,做好每一次谈话的“备课”工作。如王老师在一次班谈课上先讲了孔子马棚失火,不问马而问人的故事,引导学生对孔子的情感领悟,然后高屋建瓴地阐释:孔子教育思想是围绕着“仁”而展开的,并以“仁”为最高道德准则。孔子不仅关注人与人的和谐关系,同时将目光投向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体现了孔子的“天下归仁”思想。
  2.经典阅读中熏陶。21世纪要回归经典阅读,读几部经典来滋润学生的心田。如读《安徒生童话》会更加明白什么是真情,什么是善良;读《巴黎圣母院》可以帮人区别美丑,把握善恶。
  3.学科教学中实施。班主任都是学科教师,我们要增进对学科价值特别是其中的人文道德价值的敏感和景仰,激发学习的兴趣及情感的投入,在培养学习能力的过程中实现认知发展与情感态度的统一。
  (二)善言、善行、善心教育
  1.善言训练。学说文明话,“请、谢谢、您好、对不起、辛苦了!……”让校园充满温情。设“文明话语监督岗”,治理语言环境,消解学生粗俗野蛮伤人心的话语;提高师德修养,化解教师霸权话语;言为心声,倡文明语言,做“谦谦君子”与“大家闺秀”。
  2.善行实践。如通过师生“弃恶从善”的案例剖析,研究“为什么”要这么做?善行“是什么”?行善会“怎么样”?内化学生向善的道德体验,并总结向善教育的经验,获得规律性的认识,构建向善教育模式。开展乐善好施、见义勇为、孝敬父母、诚信友爱、文明行为的活动。
  3.善心培养。(1)孝心。教育学生学会爱长辈,珍爱亲情。懂得人之老亦我之老的自然规律,学会孝敬,赞扬温暖纯真的亲情,学着体贴父母,为父母分忧。(2)爱心。a.热爱生活、珍爱生命的情感。b.热爱大自然的情感。c.爱老师的感情,明白老师的高尚与可敬。d.爱祖国、爱人民的情怀。(3)雄心。善良是一种能力,通过向善教育提高生存智慧和生存能力。(4)羞耻心。要对学生的羞耻心给予适时、适度的刺激,对“脸厚”的学生,点燃他们的羞耻心的火花,及时升华学生的羞耻心。
  (三)在人文环境熏陶中养成
  1.名言警句。班级设计“向善教育宣传窗”,刊登向善教育资料,张贴学生感悟文章,每周更换一次;在黑板一角每天抄写“向善教育名言警句”。
  2.班级规章。根据班级实际,对学生提出恰当的要求,不用“高、大、全”的模式“一刀切”。课外活动、劳动、社团活动、宿舍生活等都有基本准则,保障人性向善的切实有效。
  3.教师示范。教师以身示范呈现道德价值,在充满生命互动与情感交流的过程中,师生双方获得感情上的愉悦与满足,在过程中实现每个个体的生命价值。教师的善心能让有生理缺陷或家境贫寒的学生摆脱自卑、增强信心和勇气,能使犯了错误的学生重新振作起来。
  
  三、实施向善教育的成效评估
  
  (一)提升着学生的生存智慧
  通过借鉴儒家等“善良教育”思想,全方位开展向善教育实践,提升学生生存智慧。学生体会道德教育对在社会上安身立命是有意义与不可或缺的。学习向善是快乐的,实践向善是幸福的。它在帮助学生懂得如何做人的基础上,激发他们自我完善的意识,进而提高多方面的能力发展综合素质。
  学生们在日记中写道:
  人世间最宝贵的是什么?是善良。法国作家雨果说得好:“善良是历史中稀有的珍珠,善良的人几乎优于伟大的人。”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称善良为一种世界通用的语言,它可以使盲人“


本文共计4019字,当前仅展示3000字,阅读全文请点下方按钮下载>>>

以向善教育为载体的班主任德育研究

  摘 要:开展班主任德育行动研究,做好文化传承的基础性工作,进行善言、善行、善心教育,营造班级向善的人文环境,撰写向善反思日记。为学...
点击下载文档
分享: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VIP会员服务
    限时9折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