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调查与思考
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调查与思考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按照服务农民、进退自由、权利平等、管理民主的要求,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发展,使之成为引领农民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现代农业经营组织”,这为今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潍坊作为农业产业化的先行地区,如何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围绕这个问题,最近我们组织力量进行了一次较为深入的调查分析。
一、态势与特点
我市的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伴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推进而产生和发展的。九十年代以后,合作社成为带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组织形式之一。去年七月《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正式颁布实施以来,全市农村各种力量进一步加快聚集,重视利用新的发展平台,开始形成多种主体牵头兴办、农民群众积极参与、多种模式竞相发展的新格局。
(一)农业龙头企业着眼于培植稳固的优质原料生产基地,积极牵头兴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初期一般是农业龙头企业的成长期,同时也是企业加农户模式的“蜜月期”。随着产品供不应求阶段的结束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传统的“龙头企业 农户”产业化经营模式,开始暴露出一些难以克服的缺陷。对农户而言,与合作对象龙头企业地位不对等,在价格制定、利益分配、风险承担等重大问题上缺少对话谈判能力,有时遭受损害也无能为力。对大中型龙头企业而言,直接与农户打交道,管理成本高,监督不能到位,标准化生产措施难以落实等等。这些情况说明,农业产业化链条中间环节主体缺位的情况十分突出。在这种情况下,有眼光的龙头企业开始牵头成立或参与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形成“龙头企业 合作社 农户”运行模式。诸城市得利斯生猪专业合作社就是得利斯集团牵头成立的。合作社一方面与龙头企业洽谈签订供销协议,帮助社员建立稳定的销售市场,积极谋求合作社共同利益。一方面建立完善的内部运行机制,合作社成员结成了“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经济共同体,生猪养殖基地不仅得到稳定,而且安全质量有了切实保证。目前得利斯生猪专业合作社在诸城及周边地区设立了20个服务部,发展生猪专业合作社社员300多名,建设300多家合同猪场,年可出栏合同猪10万头,带动农户增收2000万元。
(二)基层农业部门技术人员着眼于提高科技服务效能,积极牵头兴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县、乡农业部门的技术人员发挥组织协调优势和技术服务优势,组织相关产业领域的种养户、营销户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是解决农民致富难、农村经济增长难、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难等问题的重要途径。一是创新了农业科技推广平台。青州市谭坊镇兽医站科技人员创办的诚信肉鸭农民专业合作社,牢牢把握统一购料、统一购苗、统一购药、统一饲养管理规程、统一销售、统一结算等“六个统一”,为农民解决了饲料品牌多乱、劣质兽药充斥市场、鸭苗质量参差不齐、饲养管理不规范等诸多问题,从而成为龙头企业和养鸭户都依靠的对象,呈现出“两头香”的良好局面。目前该社社员由成立之初的67户发展到现在278户,年纯利润超过15万元的社员养殖户达30多户、10万元以上的60多户、5万元以上的80多户,社员从谭坊镇拓展到周围郑母、东夏、黄楼等镇以及寿光、昌乐等地,发展势头良好。二是催生了新的农业科技推广网络。临朐县绿丰生态种植专业合作社在临朐、昌乐两县共设立区域服务联络部37处,发展村级服务联络员720名,分层次负责对示范户及成员户提供全方位技术指导服务。目前已建立示范户930户,发展成员户5600户。依托这一科技推广网络,该合作社引进推广“先玉335”高产玉米品种8万亩,亩产达到800公斤左右,亩净增200-300公斤,总计增产粮食2000多万公斤,农民增收3500多万元。生产推广放线菌生态肥800余吨,推广应用面积近万亩,为农民增收3200余万元。三是构建了学习培训新机制。前面提到的临朐县绿丰合作社,结合农村实际创建了农民现场培训会制度,两年内举办农民现场会1200余次,培训农民4万多人次,使农民对新技术、新品种、新成果应用效果有了直观认识,大大提高了推广成效。在合作社层面能够开展如此高密度、大规模、直接面向农民群众的现场科技培训,而不再需要政府出面组织,充分展现了合作社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三)基层供销社着眼于密切与农民群众的联系和推进二次创业,积极牵头兴办农民专业合作社。近年来,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供销社“一个网络、两个平台”和农产品经营服务体系建设得到有效推进,供销社系统逐步走出低谷。从牵头、领办、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入手,进一步扎根农村,贴近农民,已经成为供销系统的共识。从调查看,供销社已经成为我市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重要带动力量。截至今年10月份,全市供销社系统牵头兴办农民专业合作社176个,带动农户约6.5万户,分别占全市的25.2%和55%。诸城市大有花生生产合作社是由诸城市供销社牵头,并以经营设施、场地、资金等方式出资与当地农民共同组建。目前,已发展社员268户,建立起花生种植基地1680亩,年经营收入1000多万元,社员年增收入150多万元。
《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调查与思考》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调查与思考
本文2024-02-08 18:46:08发表“作文范文”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neimou.com/article/10784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