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时代大学生法治信仰培养途径研究
【摘 要】本文从建立并完善高校法治微课教学机制、设立网络法律门户来提升大学生法治认知、利用微平台为大学生提供虚拟法治实践基地、推动大学生理性参与校园法治制度建设等方面探讨微时代大学生法治信仰的培养途径,以引导大学生树立良好的法治信仰,提升法律素質。
【关键词】微时代 大学生 法治信仰 培养途径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1C-0052-03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实现全民守法。良好的法治信仰可以大力助推全民守法的实现。法治信仰是指人们对国家法治虔诚地信仰和由衷地拥护,确实认同法治,能够自觉守法,主动捍卫法律权威。当代大学生作为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应当培养良好的法治信仰。当今世界,微时代已经来临,各种微潮流使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为了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必须探索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法治信仰培养的多种途径,提升大学生的法律素质,促进全面依法治国的实现。
一、建立并完善高校法治微课教学机制
微课是近几年新兴并且发展迅速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高校法治微课是指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教学信息技术,结合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将适合进行切片化的法治知识点转化成为主题式的教学资源单元,而微课的核心部分就是教学视频。
(一)法治微课教学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的良好补充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对非法律专业的学生法治教育较为薄弱,对非法律专业学生进行法治教育的途径主要是依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一门课程,较少有高校涉及非法律专业学生的法治微课教学,更加没有建立起专门针对学生的法治微课教学机制。2015年,贵州五所高校共同联合进行了关于“大学生法治信仰现状调查”,调查数据显示,47.8%的大学生表示所在学校没有组织过法制宣传活动或者法律讲座。由此可见,我国高校法治教育模式较为单一,不适应微时代发展的要求。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法治微课教学有着内容精炼、主题突出、时间简短、模式新颖、易于反复学习和即时传播等显著特点,优秀的法治微课资源对传统的课堂教学而言有着良好的辅助和补充作用。
(二)建立并完善科学合理的高校法治微课教学机制
高校应当重视对大学生的法治教育,建立科学合理的高校法治微课教学机制,既有法治微课学习环节,也有微课学习效果测评环节。一方面,做好法治微课建设内容的整体规划,选取那些与大学生日常学习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法治知识以及国家新增热点法条,整理归纳后,形成良好的法治微课教学内容体系。例如,我国刑法新增加的针对考试方面的“徇私舞弊罪”,就业方面的劳动法相关法律知识,合同法相关法律知识,消费方面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相关法律知识,“校园贷款”相关法律问题等,这些法律问题是社会的热点问题,是大学生法治认知不可或缺的内容,可以将这些知识点通过精加工成为切片化的教学点,形成系列的高校法治微课教学体系供大学生课余时间自主学习。另一方面,高校要完善相关的机制吸引大学生学习法治微课的兴趣。除了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之外,要通过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实时掌握和监控学生学习微课的动态和进展,并且要确立科学的考评和奖励办法,对待学习法治微课积极的大学生,可以适当地奖励学分。
二、设立网络法律门户来提升大学生法治认知
法治认知是法治信仰的前提和基础,法治认知不是指对具体法条的掌握程度,更多的是指对平等、公平、正义等法治原则和精神的理解和认同,没有法治认知,就不可能树立良好的法治信仰。我国长期以来并不重视对非法律专业学生法治认知方面的考查,专业的优秀的法律教师主要集中在法律院校,如果有非法律专业大学生遇到法律方面的问题,主要靠他们自身寻找途径解决,缺少专门的部门进行引导和解疑答惑。
(一)微时代大学生法治认知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当前高校在校生主要以“90后”为主,他们诞生于我国各项改革深入进行和经济社会稳步发展的时代,他们所处的时代比以往任何时代更加信息化、便捷化、多元化,接触到的人和事物也很多,所以“90后”大学生群体个性更加彰显,主体意识强烈,对外界反应比较灵敏,对事物有较为浓烈的好奇心,而且他们往往喜欢运用新媒体技术来获取各方面知识,自主答疑解惑,尤其是微潮流降临之后,他们通过微博、微信、QQ等抒发个人感情,交流和获取各种知识。然而,微时代之下的各种信息良莠不齐,其传播速度快、范围广、影响大,“90后”大学生的心智并未完全成熟,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和误导,进而形成错误的或者是偏激的法治观。在微时代之下,要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监控和引导,当大学生法治观出现偏差时,或者是存在着疑惑的法律问题亟须解答时,应当有专门的机构及时来为大学生答疑解惑,引导大学生端正法治认知。
(二)设立专门的高校网络法律门户来提升大学生法治认知
利用微时代下信息传播速度显著提升的特点,只要具备了客户端及网络,就可以有效地接收和快速地发布信息,互动性也是微时代的一大亮点,因而在对大学生进行法治教育时,要注重双向互动交流的教育模式,在交流中端正和提升大学生法治认知,培育大学生法治信仰。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高校应努力培养既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又具有良好的法律素养的“双师型”高校教师队伍,定期对他们进行培养和考核,使他们保持高水准的法律素养,并通过微平台成立专门的高校网络法律门户。一方面,在高校网络法律门户上定期发布新颖的具有时代气息的切合大学生切身利益的法治新闻、资讯、法治动态等,吸引大学生对国家法治建设的关注度和兴趣,使大学生接受到的法治教育变得丰富化和多样化。另一方面,在高校网络法律门户中设置专门的互动答疑版块,切实将法律服务深入到校园内部,当大学生存在法律困惑或者是法治认知偏差时,能及时地获得积极正面的帮助和引导,能学会用法律思维和法律逻辑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微时代大学生法治信仰培养途径研究
本文2024-02-11 03:02:16发表“作文范文”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neimou.com/article/11432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