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我心中最美的教师作文500字(十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我心中最美的教师作文500字篇一
马老师高高的个子,戴个黑框眼镜,看上去斯斯文文的。最有特色的是他的眉毛。两道眉毛给予她的眼睛一种特别的美——这是两条淡褐色的、松软的、差不多是笔直的线条,而且很少有对称的时候,一道比另一道高出一点,因此这道眉毛上面出现一条小小的皱纹,其中仿佛含着寓意,隐藏着思想。
马老师的“美”更是在她的日常工作中体现。每天,天还没有亮晨雾还在调皮捣蛋的东飘西荡。太阳还躲在山里睡大觉,突然一缕缕光芒打破了这个幽静的场景,追寻光的来源,原来是从马老师宿舍里射出的,老师早早的醒来为今天的课程做准备。
天才亮,我们吃完早点嘻嘻哈哈回教室,马老师早就在教室等我们了。在她的带领下朗朗书声荡漾在校园中。上课了,老师一丝不苟把知识教授给我们,老师还把他的课外知识也细致认真的教给我们。周末,我们愉快的玩耍,可老师不但要给我们改试卷、还备课。
在老师的陪伴下,我们在游戏中成长、学习,在学习中成长、游戏,在成长中学习、游戏、品味五花八门的人生世界。
这就是我心中最美的老师。她是一位辛勤的园丁,将我们心中的“希望之花、未来之花”精心培育大。马老师更像是一只不怕苦不怕累的蜜蜂把知识的花粉传播给我们,是一根蜡烛燃烧自己照亮他人,老是将它这种精神根植于后人心中,一代又一代的传递下去成为永恒。
我心中最美的教师作文500字篇二
最美教师是什么样的?我一直不得其解。
直到我遇见了她。
她很年轻,总是洋溢着甜甜的笑容,配上齐肩的短发,简直就是一个大学生。
她像一个知心大姐姐,她总能走近我们的内心,和我们打成一片。
在她的课上,我们从不拘谨,每一个知识点,融入她那轻快的、抑扬顿挫的言语,就像一串动听的音符,随着点头、会意,便轻快地进驻了我们的脑海。她的语言并不晦涩难懂,反而生动幽默。有时她还会说一些时下的流行语言,引领我们进入外知识也细致认真的教给我们。周末,我们愉快的玩耍,可老师不但要给我们改试卷、还备课。
在老师的陪伴下,我们在游戏中成长、学习,在学习中成长、游戏,在成长中学习、游戏、品味五花八门的人生世界。
这就是我心中最美的老师。她是一位辛勤的园丁,将我们心中的“希望之花、未来之花”精心培育大。马老师更像是一只不怕苦不怕累的蜜蜂把知识的花粉传播给我们,是一根蜡烛燃烧自己照亮他人,老是将它这种精神根植于后人心中,一代又一代的传递下去成为永恒。
我心中最美的教师作文500字篇二
最美教师是什么样的?我一直不得其解。
直到我遇见了她。
她很年轻,总是洋溢着甜甜的笑容,配上齐肩的短发,简直就是一个大学生。
她像一个知心大姐姐,她总能走近我们的内心,和我们打成一片。
在她的课上,我们从不拘谨,每一个知识点,融入她那轻快的、抑扬顿挫的言语,就像一串动听的音符,随着点头、会意,便轻快地进驻了我们的脑海。她的语言并不晦涩难懂,反而生动幽默。有时她还会说一些时下的流行语言,引领我们进入一个快乐的世界。在嘻嘻哈哈的课堂里,我们收获了很多,也拉近了我们与她之间的距离。
她也像一个妈妈,虽然年轻,却总在为我们这群不懂事的孩子奔走操劳。
记得那次我们刚考完试,同学们的成绩并不理想。几乎所有科任老师都说我们班考得差。可我们却依旧玩闹着,并没有真正的去反思。那一段时间,她的眼里全是失望与焦急。但她并没有过多的指责我们,只是加大了对我们的关注,更频繁地出现在我们周围,不时还在找班上同学去谈心。我们好像终于意识到了什么,班上的打闹渐渐少了,自习时的纪律也明显好了许多。而当时的她正生着病,说话很费劲儿,但是为了我们听课的效果更好,给我们上课时,她的声音虽然沙哑,却依旧洪亮。
我最喜欢的,是她批改作业的样子。
那一次,老师单独修改我的作文。我忐忑不安地看着她严肃的面容。我不禁想:是我写的不好吗?可是,过了一会儿,她紧紧皱着的眉头突然舒展开来,眼里放出光芒,一边拿着笔勾画圈点,一边给我讲解到:“你看这儿,这个词不太准确,如果换成……”她时不时会抬起头来看看我,问我有哪儿还没听懂。听着她的讲解,我忽然发现写作并不可怕。也是从那时起,我爱上了写作。
哦,我发现了美!
也许她的样貌没有那么美艳绝伦,也许她的事迹没有那么轰轰烈烈,也许她的举动没有那么可歌可泣,但她那颗处处为我们着想的心灵,确是我心中最美的存在!
我心中最美的教师作文500字篇三
人们都说,老师像蜡烛, 燃烧自己,照亮别人;老师像
本文共计11687字,当前仅展示3000字,阅读全文请点下方按钮下载>>>
2023年我心中最美的教师作文500字(十篇)
本文2024-02-01 09:36:42发表“作文范文”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neimou.com/article/11884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