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家庭作文500字 介绍一下自己的家庭作文(四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自己的家庭作文500字 介绍一下自己的家庭作文篇一
我的家共有三口人,开朗能干的教师妈妈,博学多才的军人爸爸和活泼可爱的我,构筑了我们平凡,但幸福美满的三口之家。
在我的家里就发生过许多令我难忘的事,其中有一件事令我印象非常深刻。那是20xx年,提起这一年,大家一定会想到那一场惊天动地的汶川大地震,造成多少人失去家园,失去亲人。那时的我还在上幼儿园,只记得有一天中午刚刚睡完午觉起床,老师连午点都没来得及给我们发,就拉着一班小朋友跑到屋外的草坪上,当时我还光着小脚丫,鞋也没顾上穿就跟着跑出去了。
后来,每次看电视,妈妈都要告诉我汶川地震之后的情况,看到那一幕幕震撼的场景,尤其是一些和我一样大的孩子,还没有享受到童年的乐趣,就离开了这个世界;有的孩子失去了父母,真得很可怜!每看到这些,妈妈总是眼含泪水,为此,妈妈还为我做了一首诗发在了网上,希望我懂得珍惜现在的幸福。
一天晚上,我刚刚躺进被窝儿,隐隐约约听见爸爸妈妈在客厅里谈论着什么,讲到了关于捐款一类的字眼儿。只听爸爸说:“现在咱们家用钱也挺紧张……”“我们量力而行,尽我们的微薄之力吧!”妈妈说道,“豆豆幼儿园也有捐款活动,也让孩子奉献一片爱心吧……”
第二天早晨,妈妈告诉我:为了使灾区的孩子们能更快地走入校园,有家住,大家都来奉献自己的爱心,积少成多,一定会帮助他们重新建立新家园的!妈妈捐出300元,爸爸捐出了5000元,你呢?你自己来决定捐多少吧,不在数目,重要的是表达的是我们一片真诚的爱心。
我眨巴眨巴眼睛,从我的储蓄罐里找了了一张面额最大的纸币——十元钱,拿在手里一边挥舞着,一边喊道:“我捐十元!”“好孩子,爸爸妈妈资助你,再为你加上100元,让我们的爱心加爱心,有爱才有家嘛!”
就这样,我的110元捐款成了幼儿园里最多的。我觉得,并不是数额多,而是这份捐款满载着我们一家人沉甸甸的爱心,分量一定趣,就离开了这个世界;有的孩子失去了父母,真得很可怜!每看到这些,妈妈总是眼含泪水,为此,妈妈还为我做了一首诗发在了网上,希望我懂得珍惜现在的幸福。
一天晚上,我刚刚躺进被窝儿,隐隐约约听见爸爸妈妈在客厅里谈论着什么,讲到了关于捐款一类的字眼儿。只听爸爸说:“现在咱们家用钱也挺紧张……”“我们量力而行,尽我们的微薄之力吧!”妈妈说道,“豆豆幼儿园也有捐款活动,也让孩子奉献一片爱心吧……”
第二天早晨,妈妈告诉我:为了使灾区的孩子们能更快地走入校园,有家住,大家都来奉献自己的爱心,积少成多,一定会帮助他们重新建立新家园的!妈妈捐出300元,爸爸捐出了5000元,你呢?你自己来决定捐多少吧,不在数目,重要的是表达的是我们一片真诚的爱心。
我眨巴眨巴眼睛,从我的储蓄罐里找了了一张面额最大的纸币——十元钱,拿在手里一边挥舞着,一边喊道:“我捐十元!”“好孩子,爸爸妈妈资助你,再为你加上100元,让我们的爱心加爱心,有爱才有家嘛!”
就这样,我的110元捐款成了幼儿园里最多的。我觉得,并不是数额多,而是这份捐款满载着我们一家人沉甸甸的爱心,分量一定是最重的!
在我的家里,我们一家人就是这样互相关心,关爱他人。在爱意充盈的家里,我快乐地成长着,我赋予我的家一个温馨的称号:爱的小屋。让爱驻我家,我家充满爱!
自己的家庭作文500字 介绍一下自己的家庭作文篇二
家,一个多么熟悉的字眼,在我看来,家只不过是一幢房子,是家人归宿的地方。然而“家庭”却不同,“家庭”它是与自己至亲至爱的人组成的一个集体。
我家就是一个大家庭,我们三代人在一起生活着。我们家人虽多,日子却过的简单,平淡,并不象别的家庭一样,充满欢声笑语。
以前,每天早上,父亲、母亲工作比较忙,没时间照顾我的起居饮食,除了晚饭,我几乎每天都在学校食堂吃,祖父。祖母知道后,就特意从老家搬过来,每天为我准备好饭菜,使我一回家就能吃到香喷喷的饭菜。
祖父、祖母来了之后,两手可不闲着,每天为我们擦地洗衣等,母亲怕两位老人累着,就早早把该干的活儿都干完了,可他两总能找出什么活儿来干。母亲常劝他们说:“爸.妈,你们就别干了,这些活我来干就行了。”可祖父。祖母却说:“你们俩每天上班这么累了,回来还要干这些活,怎么忙的来,我闲着是闲着,能干多少是多少吧!”不过,父亲。母亲还是蛮孝顺的,每月都为祖父。祖母添几件新一什么的,使我都有点羡
本文共计5185字,当前仅展示3000字,阅读全文请点下方按钮下载>>>
自己的家庭作文500字 介绍一下自己的家庭作文(四篇)
本文2024-02-18 01:25:06发表“作文范文”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neimou.com/article/12756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