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关爱环卫工人倡议书(实用12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关爱环卫工人倡议书篇一
同志们:
每天穿梭于上下班途中,行驶在整洁的马路,欣赏着美丽的风景,总少不了映入眼帘的橘红大军,正是有了他们的存在才有我们整洁的家园。他们就是城市美容师——环卫工人。
他们是城市的保卫者,迎来清晨的第一缕阳光,送走傍晚的最后一片晚霞,为了城市的卫生清洁,他们的腰渐弯了,可他们无怨无悔,继续让这座城市放出最美的光彩。
现在,环卫工人的工作还十分繁重。地上的垃圾,扫了又有,有了也只能再扫。恶劣的天气,一件单薄的蓑衣披在身上,继续弯腰打扫。希望我们大家可以自觉将垃圾丢放在垃圾箱,举手之劳就可以减轻环卫工人的劳动。
当我们走在大街上遇到环卫工人,车速减慢点、笑容多点、关怀多点、垃圾少丢点;在炎炎夏日,为他们送上一杯免费的水,提供一个避暑歇息的场所,所有的这些都是对环卫工作的有力支持,都是为环卫工人唱的最美妙赞歌。
最后让我们说一句“谢谢”!感谢他们“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汗”的辛勤劳动!
倡议人:xxx
20xx年xx月xx日
关爱环卫工人倡议书篇二
城区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全体市民朋友:
近年来,随着我市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区环卫工作任务日益繁重。
为清洁城市,给广大市民创造一个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城市环卫工人长期起早摸黑,披星戴月,无论严寒酷暑,一年365天都在挥洒汗水,辛勤工作,为我市社会经济发展和市民的安居乐业默默奉献。
10月26日,是我省第19个环卫工人节,为此,我们怀着深深的敬意,谨向全市环卫部门干部、职工致以节日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并亲切地道一声:“你们辛苦了!”
为营造关心环卫工人、支持环卫工作的浓厚氛围,进一步提升城市文明素质,我们倡议在10月26日上午开展一次“为环卫工人减点压”的活动,组织他们观看一场免费电影,并提供免费提供一个避暑歇息的场所,所有的这些都是对环卫工作的有力支持,都是为环卫工人唱的最美妙赞歌。
最后让我们说一句“谢谢”!感谢他们“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汗”的辛勤劳动!
倡议人:xxx
20xx年xx月xx日
关爱环卫工人倡议书篇二
城区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全体市民朋友:
近年来,随着我市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区环卫工作任务日益繁重。
为清洁城市,给广大市民创造一个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城市环卫工人长期起早摸黑,披星戴月,无论严寒酷暑,一年365天都在挥洒汗水,辛勤工作,为我市社会经济发展和市民的安居乐业默默奉献。
10月26日,是我省第19个环卫工人节,为此,我们怀着深深的敬意,谨向全市环卫部门干部、职工致以节日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并亲切地道一声:“你们辛苦了!”
为营造关心环卫工人、支持环卫工作的浓厚氛围,进一步提升城市文明素质,我们倡议在10月26日上午开展一次“为环卫工人减点压”的活动,组织他们观看一场免费电影,并提供免费中餐。
届时,请市直单位组织干部职工到共创共建所联系社区参加清扫保洁活动,请城区各街道组织发动社区群众做好辖区内街道的义务清扫保洁工作,同时,诚恳邀请广大市民朋友和各类志愿服务者积极参与活动。
环卫工人是城市的“美容师”,洁净、靓丽的城市环境离不开环卫工人的艰辛劳动,我们每一位市民都应该尊重与理解环卫工人。
虽然政府在关心环卫工人方面做出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但在现实生活中,环卫工人遭受歧视的现象依然存在。
乱扔垃圾,随地吐痰,导致环卫工人劳动成果无法受到尊重,造成交通事故等现象时有发生,人身安全无法得到保障。
在此,我们呼吁全社会积极行动起来,尊重环卫工人劳动成果,少扔一片纸屑,少泼一盆污水,不随地吐痰,不从车窗对外抛物,不向绿化带内丢垃圾,不乱堆乱放杂物,垃圾入桶,果皮入箱,与环卫工人一道,共建美好城市,共享碧水蓝天。
城市是我家,管理靠大家。
热切期待广大市民朋友自觉踊跃参与“为环卫工人减点压”活动,用实际行动来关心、关爱环卫工人!
由河北省博客圈主办的“春节里的城市清洁工纪实摄影大赛”终于圆满落下帷幕。
在春节期间,河北省博客圈的博友们拿起相机,把镜头的焦点对准城市的美容师,聚焦为美化城市而辛勤劳动的环卫工人。
通过这次采访活动,我们切身体会到城市美容师的艰辛和不易,更加敬重他们。
在此,我代表河北省博客圈的博友发出倡议:
1、劳动无高低贵贱,只有分工不同。
正是环卫工人这些普通的劳动者,他们不怕脏不嫌累,起早贪黑用勤劳的双手美化了我们的城市。
让我们发自内心的`去尊敬他们,在经过他们身边的
本文共计11418字,当前仅展示3000字,阅读全文请点下方按钮下载>>>
最新关爱环卫工人倡议书(实用12篇)
本文2024-02-01 11:22:01发表“作文范文”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neimou.com/article/13225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