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初中状物作文800字(4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初中状物作文800字篇一
在所有花中,不知为何,我偏爱茉莉,或许是因为它浓郁但不刺鼻的花香,或许是因为它雪白娇小的花朵,亦或许是因为它纯净、高雅的品格和它蕴含的丰富的价值。
嗅到了,嗅到了!这浓郁的,带着丝丝甜味的花香,不正是窗台那株茉莉所散发的吗?茉莉的花香十分奇妙,它十分浓郁,却不刺鼻,甜甜的气味让人闻后神清气爽。那小小的花瓣看上去是那样的柔弱,好像风一吹就会掉落。
泡一杯茉莉花茶,淡淡的清香随着热气升起,使人舒服又惬意。
茉莉是友谊的象征,看着茉莉,总会想起那些早已分开的儿时的玩伴。想着那时一起闻着茉莉花香,学习、玩闹。
马上又是夏天,马上便可嗅到那令人着迷的花香,看到那使人无比呵护的花朵。期待夏天,期待那茉莉花开的季节。
初中状物作文800字篇二
上午,我们全家去了养鹿场。一路上有非常多漂亮的风景。潺潺的溪流、 一望无际碧绿的草地、连绵起伏的山峦······一切都是那么美丽,没有任何人工的改造,都是大自然的杰作。
汽车行了大约三个小时才到达目的地,一路上汽车穿过草坪、飞过溪流······
到了养鹿场后,一下车便看到有一群梅花鹿在悠闲地吃草,我一过去鹿群四处逃窜。可是有一只母鹿没有逃跑,只是瞪着大眼睛端详着我。我一伸手,它慢慢地靠了过来。我摸了摸它的头,它只是温顺地叫了几声,刚才逃窜的鹿群也慢慢地“跑”过来。最可爱的就要数那些顽皮、淘气、可爱的小鹿仔了,它们亮出自己的小鹿角,晃着头向我顶来。顶了一下我,见我没有摔倒,也没有生气,就又顶了一下,还用不屑的眼神看了看我,好像在说:“你来追我啊,大笨蛋!”还把短短的小尾巴摇了摇就跑开了。
而脾气最火爆的就是大公鹿了,没人敢招惹它。因为你只要靠近它,它就会踢你。
时间总是过得那么快。该回家了,可有几只小鹿咬住了我的衣服不让我走。我拍拍待那茉莉花开的季节。
初中状物作文800字篇二
上午,我们全家去了养鹿场。一路上有非常多漂亮的风景。潺潺的溪流、 一望无际碧绿的草地、连绵起伏的山峦······一切都是那么美丽,没有任何人工的改造,都是大自然的杰作。
汽车行了大约三个小时才到达目的地,一路上汽车穿过草坪、飞过溪流······
到了养鹿场后,一下车便看到有一群梅花鹿在悠闲地吃草,我一过去鹿群四处逃窜。可是有一只母鹿没有逃跑,只是瞪着大眼睛端详着我。我一伸手,它慢慢地靠了过来。我摸了摸它的头,它只是温顺地叫了几声,刚才逃窜的鹿群也慢慢地“跑”过来。最可爱的就要数那些顽皮、淘气、可爱的小鹿仔了,它们亮出自己的小鹿角,晃着头向我顶来。顶了一下我,见我没有摔倒,也没有生气,就又顶了一下,还用不屑的眼神看了看我,好像在说:“你来追我啊,大笨蛋!”还把短短的小尾巴摇了摇就跑开了。
而脾气最火爆的就是大公鹿了,没人敢招惹它。因为你只要靠近它,它就会踢你。
时间总是过得那么快。该回家了,可有几只小鹿咬住了我的衣服不让我走。我拍拍它们的头说:“下次再来找你们玩儿。”
在我的脑海中,至今还能听到鹿群的叫声。
初中状物作文800字篇三
记得第一次看见它时,我惊于这条狗的.残疾,放慢了车子的速度,大叔看出了我的心思,也停了下来,豪爽的和我打招呼,顺便让我看个究竟。
这条狗的左前腿儿齐根没了,支撑头颅和前半身的重量靠右前腿儿。走路的时候不呢不管像健全的狗那样四脚交替朝前走,必须一蹦一蹦地,非常吃力。摸着它那黑缎子一样的皮毛,捏捏他3那块和后腿一样粗壮的右前腿儿,我感叹这条狗的意志--活得多么不容易啊!
抬头看大叔,他一脸微笑。低头看伍斯特小狗,它一脸的泰然。
第二次见到它时,伍斯特已经认出我,欢快地迎上来,蹭蹭我的脚跟,嗅嗅我的脚裤,然后继续和主人朝前走。有一次,我问大叔:这条狗只能陪你遛弯儿吧?
不,它能在屋里给我叼拖鞋,夜里看门儿,陪我去海里游泳。能干的可多了大叔自豪地说。
看我表现出惊讶的神色,他又补充道:一条很勇敢的狗,我用高尔夫球冠军的名字命名它,我们谁也离不开谁。
大叔给了伍斯特生活里的阳光。
初中状物2023年初中状物作文800字(4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点击下载文档上一篇:杜牧的优美古诗词下一篇:2023年小学六年级音乐老师教学工作总结(五篇)本文2024-01-31 08:46:46发表“作文范文”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neimou.com/article/15614.html
2023年初中状物作文800字(4篇)
本文2024-01-31 08:46:46发表“作文范文”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neimou.com/article/156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