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1921观后感100字 1921观后感600字(四篇)
当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吧,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观后感了。观后感书写有哪些格式要求呢?怎样才能写一篇优秀的观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观后感精彩范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1921观后感100字 1921观后感600字篇一
《1921》这部影片为我们呈现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1921年的上海,十三位来自五湖四海的热血青年,在上海齐聚,在陈独秀、李大钊等人的引导和推进下,于7月23日,在上海成立了中国共产党,中国的历史开始进入了新的篇章。
开篇,是陈独秀先生因亲自发放《北京市民传单》而被捕的场景。陈独秀囚禁在监狱中,透过小小的狱窗只能看到他的脸,他的眼睛显露出对自由的渴望,也表现出面对黑暗世界的勇敢与决绝,这样的画面和不断闪现的苦难中国史画面,不禁让人联想到旧中国被列强蹂躏,苦难的旧中国人民被悲惨命运“囚禁”得几乎喘不过气来。所以,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勇敢地站了出来。
陈独秀先生在我心中是一名温文儒雅的知识分子,但是他在牢中,及在革命工作中的行动,我逐渐改变了对他的看法。我认为陈独秀先生是一位对革命无时无刻都充满热情,对旧社会的中国充满愤怒,时刻激昂,时刻智慧的革命者!
他亲自去发北京市民传单,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发表一系列文章反蒋抗日,豪情提笔写下“英雄第一伤心事,不赴沙场为国亡”。
这样一位热血的陈独秀先生呈现在我眼前,让我感觉他是一团熊熊燃烧的革命之火。
印象深刻的,还有一位是李达先生。他给我的印象是严谨的,勇敢的。因为他为共产党的建设,铤而走险四处奔波。并且,为了一个词语,专程赶到印刷出版社,将“百姓”改成了“人民”,因为百姓只是群体,而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当字板两字钉在印刷版上时,这俩字也立在了人民的心中!
经过百般曲折后,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终于在南湖红船上顺利展开,当全国15名共产党员代表共同唱响《国际歌》时,就犹如散作满天的星辰,终于凝聚成了巨大的太阳。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从1921年开始,共产党开始了革命征程,他们心中有梦,眼里有光,担负民族重任,砥砺前行,一百年后的今天,已经成长为世界最大的党,并领导中国人民走,及在革命工作中的行动,我逐渐改变了对他的看法。我认为陈独秀先生是一位对革命无时无刻都充满热情,对旧社会的中国充满愤怒,时刻激昂,时刻智慧的革命者!
他亲自去发北京市民传单,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发表一系列文章反蒋抗日,豪情提笔写下“英雄第一伤心事,不赴沙场为国亡”。
这样一位热血的陈独秀先生呈现在我眼前,让我感觉他是一团熊熊燃烧的革命之火。
印象深刻的,还有一位是李达先生。他给我的印象是严谨的,勇敢的。因为他为共产党的建设,铤而走险四处奔波。并且,为了一个词语,专程赶到印刷出版社,将“百姓”改成了“人民”,因为百姓只是群体,而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当字板两字钉在印刷版上时,这俩字也立在了人民的心中!
经过百般曲折后,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终于在南湖红船上顺利展开,当全国15名共产党员代表共同唱响《国际歌》时,就犹如散作满天的星辰,终于凝聚成了巨大的太阳。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从1921年开始,共产党开始了革命征程,他们心中有梦,眼里有光,担负民族重任,砥砺前行,一百年后的今天,已经成长为世界最大的党,并领导中国人民走向一个又一个的胜利!
电影《1921》让我们重温了一段值得记忆的历史,岁月匆匆,时光飞逝,100年恍如昨日,我们要时刻牢记,是党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是党带领我们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彼岸奋勇前进。
岁月长河悠悠流淌,榜样精神代代相传。走在新世纪的征途上,面临科技发展的浪潮,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我们是21世纪真正的主人,要勇敢地肩负起世纪重托,把自己的人生理想与祖国、时代、人类命运联系起来,勤奋学习,立志成才,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1921观后感100字 1921观后感600字篇二
1921,一个极其特殊的年份。
由此上溯七十年,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中国大门,烧杀抢掠,荼毒生灵,强迫签下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从此,国运衰颓,举步维艰,漫漫长夜,路在何方?所幸中华儿女上下求索,坚韧不拔,奔走呼号,奋斗抗争,不畏强权,无惧牺牲,映照赤子心,彰显英雄气。所幸十月革命一声炮响,觉醒的中国人民终于找到一条救亡图存的正确道路,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的信仰点燃了改变中国命运的星星之火。
可以说,电影《1921》的艺术规划相当大气。前承七十年苦难,后启新时代辉煌,中间主体浓墨重彩地塑造中国青年的追求与奋斗,大视野、全景式地呈现革命先驱从迷茫到坚定、从分散到集中、从热烈到执着的斗争史;既有时代的写真,也有具体塑造,更有细节刻画,虽然最终聚焦于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样一个重大事件,但仍然试图表达那样一个时代里中国的呼吸、中国的抗争、中国的奔跑、中国的呐喊。
从艺术的角度看,全片的叙事结构,类似于《水浒传》,在时代背景的烘托下,不同地域的人物因为共同的信仰,百川归海般的殊途同归于建党伟业,后来一部分人止步不前,甚至背叛革命,但更多的青年坚守初心,以“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勇气,直面牺牲而不悔,最终在争取民族独立、国家发展的进步事业中绽放光彩;青春风采因信念而神圣,因忠诚而永恒,因奋斗而美丽。
纵观全片,创作者是相当用心的。开篇,便是陈独秀囚禁在监狱中的画面,透过小小的狱窗只能看到他的脸,他的眼睛显露出对自由的渴望,也表现出面对黑暗世界的勇敢与决绝,这样的画面和不断闪现的苦难中国史画面,不禁让人联想到旧中国被列强蹂躏,旧中国被命运“囚禁”得几乎喘不过气来。
片尾,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一步步推翻三座大山,赢得独立,变得富强,苦难的中国终于变成高歌的中国,落后的面貌终于变成辉煌的场景,强烈的反差,让观众觉得当年中国青年的信仰是正确的,牺牲是值得的,奋斗是有意义的,他们的芳华因改
本文共计5649字,当前仅展示3000字,阅读全文请点下方按钮下载>>>
最新1921观后感100字 1921观后感600字(四篇)
本文2024-01-31 08:47:44发表“作文范文”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neimou.com/article/156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