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观潮》教案
导语: 观潮,是南宋文人周密观钱塘大潮后写下的著名文章,在观潮的教学上,老师应该要有相应的教学方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观潮的教学方案,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教学目的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宽阔、笼罩、薄雾、若隐若现、昂首东望、风平浪静、水天相接、沸腾、横贯江面、齐头并进、奔腾、漫天卷地、依旧、恢复”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3、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有条理地说说江潮来时的情景。
4、边读书边想象画面,体会词句的含义,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色,感受大自然的壮观,激发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介绍潮汐与钱塘江的有关情况
师:同学们,你们见过涨潮吗?海水每天有规律地涨落两次,涨潮时波涛汹涌,很壮观。海水涨潮时,顺着出海口涌进江河,那么多的海水涌进来,如果出海口很窄,那会怎么样?就会激起更高的浪潮。钱塘江潮以其汹涌的浪潮和陡立的水墙闻名于世,自古代以来,吸引了很多游人前来观潮。(板书:观潮)
出示钱塘江出海口图片,结合图片介绍钱塘江潮的情况。
师:钱塘江是浙江省最大的河流,它的出海口所处杭州湾是喇叭状,越往里越窄,涨潮时,大量的海水从宽达百公里的江口涌入,受越来越窄的河岸约束,形成涌潮。涨潮时带进的泥沙年长日久淤积在江底形成沙坎,潮水又受到进一步阻拦,后浪推前浪,波涛汹涌。加上春秋之交,海风推波助澜,因此,钱塘江出海口激起巨大的波涛,形成高高的水墙,潮位最高达9米多,这就是有名的钱塘江潮。(可参考“扩展资料”)
播放钱塘江视频,让学生感受钱塘江潮。
涨潮退潮很有规律。观赏钱塘秋潮早在汉代时已成为一种风气。涨潮退潮很有规律。同学们已经查询过与潮汐相关的资料,哪位同学来说说?
二、范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或是播放《观潮》动画范读课文。
壮观。海水涨潮时,顺着出海口涌进江河,那么多的海水涌进来,如果出海口很窄,那会怎么样?就会激起更高的浪潮。钱塘江潮以其汹涌的浪潮和陡立的水墙闻名于世,自古代以来,吸引了很多游人前来观潮。(板书:观潮)
出示钱塘江出海口图片,结合图片介绍钱塘江潮的情况。
师:钱塘江是浙江省最大的河流,它的出海口所处杭州湾是喇叭状,越往里越窄,涨潮时,大量的海水从宽达百公里的江口涌入,受越来越窄的河岸约束,形成涌潮。涨潮时带进的泥沙年长日久淤积在江底形成沙坎,潮水又受到进一步阻拦,后浪推前浪,波涛汹涌。加上春秋之交,海风推波助澜,因此,钱塘江出海口激起巨大的波涛,形成高高的水墙,潮位最高达9米多,这就是有名的钱塘江潮。(可参考“扩展资料”)
播放钱塘江视频,让学生感受钱塘江潮。
涨潮退潮很有规律。观赏钱塘秋潮早在汉代时已成为一种风气。涨潮退潮很有规律。同学们已经查询过与潮汐相关的资料,哪位同学来说说?
二、范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或是播放《观潮》动画范读课文。
2、学生将不认识的生字作标记。
三、学生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查字典,把不认识的生字注上拼音。对于标有拼音的字重点掌握。
2、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拼读。重点掌握:
3、掌握多音字
闷(mèn)雷 薄(bó)雾 风号(háo)浪吼(hǒu)涨(zhǎng)起 颤(chàn)动
4、学生互相检查拼读,教师巡视。
5、教师抽查学生拼读情况。
6、教师讲解难写的字词,学生练习书写。
重点掌握:薄、贯、雾、罩(可参考《观潮》动画)
7、掌握以下词语的读写和含义
奇观:奇异的景象;奇怪而少见的事。
笼罩:指像笼子似的罩在上面。
屹立: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立着,常用来比喻坚定不可动摇。
鼎沸:用来形容喧闹、混乱,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
四、朗读课文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点名让学生示范读。
2、分组朗读课文
3、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五、给课文分段
1、学生自读课文
思考1: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
学生答,教师评价并板书:时间顺序
思考2:作者按时间顺序写钱塘江大潮时,分为哪几个部分来写?
学生答,教师评价并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
2、按“潮来前、潮来时、潮头退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并划出最能说明三个阶段特征的字词。
3、教师检查分段情况
4、小结课文内容
这篇课文记叙了一次观潮的过程,生动地描写了钱塘江潮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写出了钱塘江潮的奇妙、壮观。
教学反思:《观潮》是一篇写景课文,课文通过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我们介绍了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文章思路清晰,语言活泼,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是一篇进行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教育,培育留意周围事物习惯的好教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根本特色。充分器重朗读和背诵的领导和训练,体现了语文学科的特色。比如朗读课文“潮来时”这一段,我设计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进行精彩部分的巩固。通过学生试读、教师导读,师生评价读、多样的朗读情势对学生进行了读的能力的培育。熟读自然成诵,有意识地让学生背一背,有效地增进语言的积聚。学生在学中读,读中品,品中悟,最后实现了“读书百遍,其义自现。”
《观潮》课文阅读推荐:
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农历
本文共计3548字,当前仅展示3000字,阅读全文请点下方按钮下载>>>
文言文《观潮》教案
本文2024-01-31 00:50:27发表“作文范文”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neimou.com/article/16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