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阅读理解练习及答案
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
2、文中描写桃花源中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
3、文中总写渔人感受的一个成语是:
4、“不足为外人道也”的原因是:
5、表现“村人”热情待客的句子有
6、表现“村人”都来关心渔人的句子有
7、“村人”来桃花源的原因是
8、“村人”“不知不汉,无论魏晋”的原因是
9、文中描写桃花林的语句是
10、文中描写桃花源景物的句子是
11、描写桃花源中人们安居乐业的句子是
12、桃花源中人“与外人间隔”的原因是“
___________ __”。(用原文语句作答)
13、、文中与苏轼的“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14、、成语“无人问津”化自文中“ ”一句。
15、、文中与陆游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境相似的一个成语是:
16、桃花源人为什么“见渔人,乃大惊,”文中还有哪些地方暗示了这一点?
17、作者笔下的桃花源,是一个与世隔绝,没有战乱,没有“王税”的理想社会,这可以用哪一个成语来概括?
18、语段从哪两个角度描写桃花源?
19、请你概括第二个语段的主要内容。
20、文中划曲线的句子表现出桃花源人什么样的特点?
21、桃花源中的人们听了武陵渔人的见闻后,为什么“皆叹惋”呢?
22、 文中哪句话表明桃源人听了渔人的话之后,虽“叹惋”却仍然想继续在桃花源中生活?他们为什么不愿离开?
23、 第3段文字主要写哪两方面内容?
24、“桃花源”是陶渊明虚构的理想的理想境界,既然是不存在的,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它呢?请用简短的话回答。
25、桃花源中的人们为什么叮嘱渔人“不卟为外人道”?请谈谈你的理解。
26、为什么说桃花源是当时的理想社会?我们今天该怎样评价?写一段话,谈谈你的意见。
27、古往今来,人们对渔人“忽逢桃花林”是否出于无意有不同6、桃花源人为什么“见渔人,乃大惊,”文中还有哪些地方暗示了这一点?
17、作者笔下的桃花源,是一个与世隔绝,没有战乱,没有“王税”的理想社会,这可以用哪一个成语来概括?
18、语段从哪两个角度描写桃花源?
19、请你概括第二个语段的主要内容。
20、文中划曲线的句子表现出桃花源人什么样的特点?
21、桃花源中的人们听了武陵渔人的见闻后,为什么“皆叹惋”呢?
22、 文中哪句话表明桃源人听了渔人的话之后,虽“叹惋”却仍然想继续在桃花源中生活?他们为什么不愿离开?
23、 第3段文字主要写哪两方面内容?
24、“桃花源”是陶渊明虚构的理想的理想境界,既然是不存在的,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它呢?请用简短的话回答。
25、桃花源中的人们为什么叮嘱渔人“不卟为外人道”?请谈谈你的理解。
26、为什么说桃花源是当时的理想社会?我们今天该怎样评价?写一段话,谈谈你的意见。
27、古往今来,人们对渔人“忽逢桃花林”是否出于无意有不同理解:王维曾写道:“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古津”,似为无意;而谢得枋却说:“飞花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又觉有心。你认为作者的本意是什么?请说说理由。
28、在桃花源里,村中人怎样对待渔人?
29、本段结尾写道“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这一句在情节发展上起什么作用?
30、作者为什么详细地写渔人回来的路上“处处志之”,又“诣太守”,高尚士、刘子骥听了也“欣然规往”,而结果却或迷路,或病终,未能再找到桃花源?
31、文中“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一句读过后,结合你的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
32、村人要求渔人不要对“外人”说起这里的情况,为什么?
33、作者为什么要虚构这样的理想境界?联系作者的生平简要分析。
34、在《桃花源记》中,渔人离开桃源后“便扶向路”,又“处处志之”,
后来寻找桃花源的人“寻向所志”却“不复得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
35、桃花源中人曾嘱咐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可渔人外出后竟“诣太守”,谈谈你对渔人做法的评价。
36、陶渊明在此文中不是寄托了社会理想吗?请问我们今天应怎样看待这样的理想?
37、请写出三句含有“桃花”的古诗词。
38、如何看待作者描绘的这个理想社会?
39、第二自然段写了几层意思?渔人初入桃花源的所见所闻有哪些?从这些叙述描写中,可以看出这是怎样的一个社会?
参考答案:
1、甚异之 2、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3、豁然开朗
4、不想被外面的战乱破坏了他们的和平宁静的生活
5、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6、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7、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8、与外人间隔
9、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10、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11、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2、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13、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4、后遂无问津者 15、豁然开朗
16、(1)与外人间隔(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17、世外桃源18、从自然环境、人物活动这两个角度来描写桃花源的景象。
19、通过渔人所见,着力表现桃花源中的自然环境以及人们和平安乐的景象。20、表现出桃花源中人们的热情好客、淳朴善良,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友好和睦。21、桃花源中的人们本是“避秦时乱”而来,为外界动乱黑暗的世界而叹惋,为桃花源外的人过着痛苦的生活而叹惋。
22、不足为外人道也(2分) ①桃花源中的生活和平、宁静 ②百姓能安居乐业 ③
本文共计4533字,当前仅展示3000字,阅读全文请点下方按钮下载>>>
《桃花源记》阅读理解练习及答案
本文2024-01-31 18:55:43发表“作文范文”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neimou.com/article/1776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