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觱篥歌》鉴赏

栏目:作文范文作者:editor来源:互联网发布:2024-01-31浏览:1

《觱篥歌》鉴赏

  《觱篥歌》作品介绍

  《觱篥歌》的作者是温庭筠,被选入《全唐诗》的第575卷第15首。此诗回忆了李德裕乐伎吹觱篥一事,通过对音乐声情的生动描绘,寄托了作者对李德裕的深情哀思,同时也蕴含着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之情。

  《觱篥歌》原文

  觱篥歌(李相妓人吹)

  作者:唐·温庭筠

  蜡烟如纛新蟾满,门外平沙草芽短。

  黑头丞相九天归。夜听飞琼吹朔管。

  情远气调兰蕙薰,天香瑞彩含絪缊。

  皓然纤指都揭血,日暖碧霄无片云。

  含商咀徵双幽咽,软縠疏罗共萧屑。

  不尽长圆叠翠愁,柳风吹破澄潭月。

  鸣梭淅沥金丝蕊,恨语殷勤陇头水。

  汉将营前万里沙,更深一一霜鸿起。

  十二楼前花正繁,交枝簇蒂连壁门。

  景阳宫女正愁绝,莫使此声催断魂。

  《觱篥歌》注释

  ①觱篥:亦名悲栗,古乐器名。本出龟兹,后传人中国。以竹为管,以芦为首,状似胡笳。李颀《听安万善吹觱篥歌》:“南山截竹为觱篥,此乐本自龟兹出。”李相:李德裕,开成年间为丞相。顾嗣立注谓指李蔚,非是。见夏承焘《唐宋词人年谱》。

  ②纛:古时军队或仪仗队的大旗。

  ③门外平沙草芽短:唐时拜相,府县载沙填路,自私第至于子城东街,名曰沙堤。见李肇《国史补》。平沙:全诗校:“一作沙平。”

  ④黑头:少壮之谓。九天:喻皇宫。王维《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九天闾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⑤飞琼:西王母侍女许飞琼,能鼓震灵之簧。见《汉武帝内传》。

  ⑥吴主赵夫人析发以神胶续接,织为罗毅,裁以为幔,内外视之,如轻烟飘动,而房中自凉。见《拾遗记》。

  ⑦翠:全诗校:“一作彩。”

  ⑧乐府《陇头歌》:“陇头流水,鸣声幽咽。遥望秦川,肝肠断绝。”

  ⑨十二楼:相传黄帝时为五城十二楼,以正愁绝,莫使此声催断魂。

  《觱篥歌》注释

  ①觱篥:亦名悲栗,古乐器名。本出龟兹,后传人中国。以竹为管,以芦为首,状似胡笳。李颀《听安万善吹觱篥歌》:“南山截竹为觱篥,此乐本自龟兹出。”李相:李德裕,开成年间为丞相。顾嗣立注谓指李蔚,非是。见夏承焘《唐宋词人年谱》。

  ②纛:古时军队或仪仗队的大旗。

  ③门外平沙草芽短:唐时拜相,府县载沙填路,自私第至于子城东街,名曰沙堤。见李肇《国史补》。平沙:全诗校:“一作沙平。”

  ④黑头:少壮之谓。九天:喻皇宫。王维《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九天闾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⑤飞琼:西王母侍女许飞琼,能鼓震灵之簧。见《汉武帝内传》。

  ⑥吴主赵夫人析发以神胶续接,织为罗毅,裁以为幔,内外视之,如轻烟飘动,而房中自凉。见《拾遗记》。

  ⑦翠:全诗校:“一作彩。”

  ⑧乐府《陇头歌》:“陇头流水,鸣声幽咽。遥望秦川,肝肠断绝。”

  ⑨十二楼:相传黄帝时为五城十二楼,以候神人。见《汉书·郊祀志》。

  ⑩南朝齐武帝置钟于景阳楼上,使宫人闻钟声并起妆饰。见《南齐书·后妃传》。

  《觱篥歌》赏析

  这首诗原注谓:“李相伎人吹”。用现在的话说这是“副标题”。原不过是借乐府旧题以咏李相乐伎吹觱篥这一新事的。

  李相,即李德裕。据《温飞卿诗集笺注》本题下的“补”:“(顾)嗣立案:‘《桂苑丛谈》:咸通中,丞相李蔚自大梁移镇淮海。浙右小校薛阳陶监押度支运米入城,公喜其姓名有同曩日朱崖李相左右者,遂令试询之,果是旧人。公甚喜,留止别馆。一日招阳陶游,询其所闻及往日芦管之事,薛因献朱崖李相、陆畅、元、白所撰歌一轴,公益喜之。次出芦管于赏心亭奏之,其管绝微,每于一觱篥中常容三管,声如天际自然而来,情思宽闲。公大嘉赏之,赠诗有云:“虚心纤质雁衔余,凤吹龙吟定不如。”’”这里朱崖李相,指的就是李德裕。因他曾贬崖州,故人以“朱崖”为其别称。温庭筠的这首诗,正是借此以寄托对于李德裕的哀思的。

  诗的开头四句,前两句是简单的介绍一下此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蜡烟如纛,是此时奏乐的地点,室中蜡烛如纛,是言其烛之大;室有如纛之烛,其余虽不言,而豪华可知矣。所以此纛实为“豪华”之代指。新蟾满,是时间。蟾,指月亮。新蟾刚生的月亮,“三五明月满”,已近月中十五了。时间是这月的十五夜晚。一句而简要地交待了时间和空间,何其简洁。第二句进一步的交待了环境:门外沙平,故知不是里闾巷间,而是较为平旷的地方。因此此诗可能是写于李蔚的淮海镇所,也许就是中军的大帐之中。也可能就是《补》中说的“赏心亭”,如果此《补》可信的话。草芽短,草之为芽,而且尚短,这指的自是春天。是在一个春天的夜里。下面两句叙事,主要是说觱篥,一方面点题,另一方面说明觱篥之来由:“黑头丞相九天归”,黑头,是青发。李德裕第一次为相时,不过47岁,死时也只63岁,以古人70岁而致仕,并不算老。九天归,回到了天上,是讳言其死,话语中已包含着尊敬。黑头丞相死了,然而就在这春夜里,却有幸听到了他在军中所奏之音乐。朔管为北方少数民族的乐器,时多为军中所用。故唐王维《送怀州杜参军赴京选集序》云:“寂寞孤城,惆怆朔管。”四句不止叙述了时间空间,环境缘由,因为这不是他所要写的重点,故只点到为止,不多作叙述。

  接下来他以三绝12句来写伎人所奏的觱篥之声。极力形容声色、吹之人、之心、之曲,且句句含情。“情远气调兰蕙熏”,“情远”,谁的情远,是听者因音乐之气调如兰蕙之熏陶而情远。远到崖州,远到李德裕的一生,远到他此时的九天之上,更远到晚唐的全境之蜩螗。劈头即以一“情”字领起,则下皆情也。正因其气如兰蕙之熏,移听觉于嗅觉,则“天香”也自可以移之于视觉:化为含絪縕之瑞彩。而听众此时之心,完全浸淫于一种温馨之中。此写听众,下二句则写演奏者:“皓然纤指都揭血,日暖碧霄无片云。”皓然纤指,是指演奏者的手指,觱篥是要用手指按的,演奏者之全心的投入,故不妨以指揭血,写演奏,其实也是写演奏者之情。唯其深于“黑头丞相”之情,故有是演奏之机会,全心倾入,不自觉其指揭起之间而致出


本文共计5159字,当前仅展示3000字,阅读全文请点下方按钮下载>>>

《觱篥歌》鉴赏

  《觱篥歌》作品介绍  《觱篥歌》的作者是温庭筠,被选入《全唐诗》的第575卷第15...
点击下载文档
分享: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VIP会员服务
    限时9折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