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三教师节作文作文(8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三教师节作文作文篇一
我印象中的老师就是如此。
这几年来从我开始上学起到现在的六年级;从小时候对老师这个职业的无限憧憬到后来的理解仿佛都是一瞬间。
在我的脑海里有一个身影永远挥之不去那就是教了我几年的缪老师。她不仅给予了我知识还教会了我怎样做人。
记得一年级时我的性格还很内向看着别人积极地举手发言却没有勇气举起手。缪老师注意到了我便用慈祥的目光望着我似乎在鼓励我说:“勇敢点不要害怕。”我终于鼓起了勇气举手发言缪老师便赞许地点了点头好象在说:“好样的。”从那以后我一改内向的性格不再害怕举手发言并且交了许多知心的朋友成绩也一路提高。缪老师如果没有你当年对我的鼓励怎么会有今天的我呢?
三年级时我取得了一直以来的成绩——100分看着考试上鲜红的100我心里有说不出的自豪甚至有些飘飘然了。我把喜讯传给了我所认识的任何一个人恨不得全世界都能知道。第二天我起晚了匆匆忙忙去上学看到了昨天的考卷我心想:我是100分今天更正试卷100分要更正什么?想着想着就到了班上。我迟到了缪老师原谅了我让我更正试卷我哪想过100分的卷了也要更正呢回家拿也来不及了。突然缪老师走到我的桌前不见卷子脸一青把我叫到了办公室。缪老师把我叫到跟前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人不要有虚荣心凡事不能骄傲这样只会十事九空你取得好成绩是好事但是你不能过分张扬而是要努力保持好成绩才对。”我羞愧的2低下头。于是我明白了一个道理:骄兵必败。
还有一件事让我一直念念不忘。有一天我忘记做作业了早上补也来不及了只得硬着头皮去上课。缪老师没看见我的作业很是奇怪就问我:“你的作业呢?”我支支吾吾地说:“我我没带。”缪老师又问我我:“那你做完了吗?”无不得不撒了一个慌:“做了。”这时爸爸的身影出现在门口把我一片空白的作业交给了缪老师。我心一颤暗想:这下完了老师一定知道了。缪老师看了看本子。没做声只是下课后又把我叫到了办公室。没有批评我而是委婉地对我说:“其实我早就从你的脸色看出你在说谎了撒一心里有说不出的自豪甚至有些飘飘然了。我把喜讯传给了我所认识的任何一个人恨不得全世界都能知道。第二天我起晚了匆匆忙忙去上学看到了昨天的考卷我心想:我是100分今天更正试卷100分要更正什么?想着想着就到了班上。我迟到了缪老师原谅了我让我更正试卷我哪想过100分的卷了也要更正呢回家拿也来不及了。突然缪老师走到我的桌前不见卷子脸一青把我叫到了办公室。缪老师把我叫到跟前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人不要有虚荣心凡事不能骄傲这样只会十事九空你取得好成绩是好事但是你不能过分张扬而是要努力保持好成绩才对。”我羞愧的2低下头。于是我明白了一个道理:骄兵必败。
还有一件事让我一直念念不忘。有一天我忘记做作业了早上补也来不及了只得硬着头皮去上课。缪老师没看见我的作业很是奇怪就问我:“你的作业呢?”我支支吾吾地说:“我我没带。”缪老师又问我我:“那你做完了吗?”无不得不撒了一个慌:“做了。”这时爸爸的身影出现在门口把我一片空白的作业交给了缪老师。我心一颤暗想:这下完了老师一定知道了。缪老师看了看本子。没做声只是下课后又把我叫到了办公室。没有批评我而是委婉地对我说:“其实我早就从你的脸色看出你在说谎了撒一个慌就得再撒一个更大的慌来掩护第一个谎言。撒谎的滋味不好受吧!”我红着脸点了点头。从此以后我再也不撒谎了。
缪老师教给了我很多道理让我懂了怎样做人。这此道理让我一生受用不尽它如一盏灯照亮了我人生的道路。
高三教师节作文作文篇二
我出生在山东阳谷的一个小村子里,当时村子的东头是学校。
学校里大概有十几间房子,墙是下面一米是砖砌的,上面用土做的那种,房顶也是土的,下雨的时候有时还会漏雨。
课桌和凳子是用水泥板和砖垒起来的,冬天坐上一天也不会把它暖热的,所以每个孩子冬天都会从家带个棉垫子放在屁股底下。
村里当时还没通电,自然就没有电灯。当时是从二年级开始冬天就上夜自习的,每天晚上我们提着自制的煤油灯,一晚上下来,鼻孔总是被煤油灯冒出的烟熏得黑黑的。老师也会每个晚上都在那里陪着我们,给我们辅导功课,鼻孔也会不例外的被熏得黑黑的。
老师的办公室并不比我们教室的条件好,简单的教具放在老旧的办公桌上,奢侈的是一架老旧的脚踏风琴。白天屋子里也不是那么光亮,下雨的时候也是会漏雨的。
整个学校除了校长是公办的老师外,其余的都是民办老师。那样艰苦的条件,又有哪个老师愿意来到这穷乡僻壤呢?
然而,就是那样的环境和条件,学校依然是
本文共计9945字,当前仅展示3000字,阅读全文请点下方按钮下载>>>
2023年高三教师节作文作文(8篇)
本文2024-01-31 11:34:38发表“作文范文”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neimou.com/article/246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