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雪柳宗元意境

栏目:作文范文作者:editor来源:互联网发布:2024-01-31浏览:3

江雪柳宗元意境

  《江雪》是唐代诗人柳宗元的一首山水诗,描述了一幅江乡雪景图。山山是雪,路路皆白。下面是关于江雪柳宗元意境的内容,欢迎阅读!

  原文: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意境赏析1:

  说实话,这首诗是我们每一个人都非常熟悉的,就收集在我们小学的语文课本里。当然作为小学生学习这首诗的时候,老师们只能简单地从字面意思作讲解。我的儿子也上小学了,他所学习的书里很自然地将这首诗歌释为:山上的鸟全部飞走了,所有的路上都已经没有人行走。一个老头头戴斗笠,身批蓑衣,坐在小船上,在飘满雪花的江面上垂钓。对小学生而言,这种纯字面的解释本身没有错,但实际上已经完全游离了诗的本身意境。

  我一直认为,这首诗意境清寒高洁,孤傲绝俗,堪称中国古典诗词意境之典范。全文缪缪二十字,但每一个字都用得恰到好处,一个千山,一个万径,一个鸟飞绝,一个人踪灭,把一个寒冷孤独的环境和氛围表现得淋漓尽致。突然话锋一转,在这样一个寒冷孤独的环境和氛围中,江面是有一只小船,一个老头头戴斗笠,身批蓑衣,坐在小船上,在飘满雪花的江面上安静地钓鱼。一个孤,一个独,一个蓑笠翁,一个寒江雪,相互映衬,白皑皑,冷清清幽冷孤寒之感由然而生。这是一幅江天雪景图。山山是雪,路路皆白。飞鸟绝迹,人踪湮没。遐景苍茫,迩景孤冷。意境幽僻,情调凄寂。

  如果我们闭上眼睛,展开想象的翅膀,我们不难发现,其实这首诗有双重意境:一是诗歌本身所描绘的寒冷孤独的意境和老翁江面垂钓相互映衬而显现出的一幅极具情趣和生机的孤翁寒天垂钓图;二是作者心中的意境,也即是作者写作此诗时想要表达的内心情感,那是一种宏大的孤独的但又是无比崇高的内心情感,这是一种超凡脱俗的人生境界,这种人生境界超越了物质,超越了诗中的意象,甚至超越了生命的本身,这种情感只有用我们的安静的心才能体会。

  意境赏析2:

  一、 初为贬谪人:苍凉孤寂之文缪缪二十字,但每一个字都用得恰到好处,一个千山,一个万径,一个鸟飞绝,一个人踪灭,把一个寒冷孤独的环境和氛围表现得淋漓尽致。突然话锋一转,在这样一个寒冷孤独的环境和氛围中,江面是有一只小船,一个老头头戴斗笠,身批蓑衣,坐在小船上,在飘满雪花的江面上安静地钓鱼。一个孤,一个独,一个蓑笠翁,一个寒江雪,相互映衬,白皑皑,冷清清幽冷孤寒之感由然而生。这是一幅江天雪景图。山山是雪,路路皆白。飞鸟绝迹,人踪湮没。遐景苍茫,迩景孤冷。意境幽僻,情调凄寂。

  如果我们闭上眼睛,展开想象的翅膀,我们不难发现,其实这首诗有双重意境:一是诗歌本身所描绘的寒冷孤独的意境和老翁江面垂钓相互映衬而显现出的一幅极具情趣和生机的孤翁寒天垂钓图;二是作者心中的意境,也即是作者写作此诗时想要表达的内心情感,那是一种宏大的孤独的但又是无比崇高的内心情感,这是一种超凡脱俗的人生境界,这种人生境界超越了物质,超越了诗中的意象,甚至超越了生命的本身,这种情感只有用我们的安静的心才能体会。

  意境赏析2:

  一、 初为贬谪人:苍凉孤寂之美

  苏轼评王维诗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但凡好的诗放在面前,眼前都会自然的现出画面,王昌龄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吟出口,一幅苍凉壮美的图景就展现在我们面前,再无可替换之句,《江雪》读来让人也有类似的感觉。一个“千山”,一个“万径”,如此辽阔的空间围绕在老人的眼前身后,填充这千山万径之中的是茫茫的天空,皑皑的江雪,除了灰色的树枝与偶尔露出的石色外,真是天地一色,这正符合了柳公的艺术风格,灰、白两色是主色调。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中,置于中心的却是一翁一舟一钓杆,让人感到格外的苍凉空旷,仿佛天地间只剩下了一点。消失了鸟迹人踪,为什么还要写?是因为它们曾经存在过,又在老人的注视下消失了,也许出生就一直生活在荒漠之中的人,伴着大漠孤烟也不会有什么不适,不会有荒凉感,但是感受过繁华的人,一旦繁华褪尽,留下的必然是难解的苍凉,像是由喧闹热烈的夏进入苍凉沉寂的秋,柳公便是如此,只是他更加彻底,直接进入了冬。

  中国文人与政治关系很紧密也很微妙,荣辱沉浮对文人的创作动机和风格都有深刻的影响,让人无法回避,这种影响在柳宗元这里体现得尤为激烈,一朝被贬,万死投荒,由从前的身居要位,赫一时到体验“锥心泣血之痛,长歌当哭之哀”,这一切使他身心俱疲。革新失败后,柳宗元先是被贬邵州刺史,而后又道贬永州司马,所谓的贬所,是一个远离繁华中心的偏僻角落,我们不难想象,柳公不仅要忍受自然环境的恶劣,还要遭受他人的恶语相向。在那里,他成了一个被驱逐,被抛弃的“罪人”,他的生命价值也无法体现。由此产生的荒废感、悲戚感是浓重难解的。一向温润的湘南尽然漫天大雪,天意也好,巧合也罢,这一切仿佛已经准备好了,等待柳公的出现,等待他把一切述于笔端。恐怕没有这场大雪,他的处境也犹如立于风雪之中,孤寂无援了吧。

  二、 纵难逢君恩:凄清悲壮之美

  孤舟、老翁,于大雪封山、天寒地冻之中现出了这两个形象,让你只能远远观望,老人周围似乎环绕着凛然不可侵犯的气场。透过背影使人仿佛看到了那倔强的眼神透漏出几分凄迷,那骨节分明的双手紧紧握住钓竿,有执着,有不甘。有人说这是一个被神化、被美化了的渔翁形象,但我更倾向于把他看成是一个海明威似的硬汉形象。在奇寒彻骨的天气里独钓,像有人猜想得那样,大雪覆江,若果真有鱼,钓者又岂独翁?冰封的江面,舟又何用?若意不在鱼,钓者所为何?若不联系柳公的遭遇,这些着实让人有些迷惑。

  当朝掌权者对柳公可谓恨之入骨,先是两度被贬,而后再次声明“纵逢恩赦,不在量移之限”,多么严厉的惩罚,一朝归去,难有归期,可纵使难遇君恩,柳公也没有像屈子一样以死殉志,他选择了生,而且那样倔强的活着,就像海明威笔下的老人,与凶猛的大鱼和咆哮的大海斗争着,甚至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充满了悲剧感,那空空的吊钩是抗议也是明志,是一种对清白的守护,这一点他和屈子是相似的,“虽九死而犹未悔”,这是文人身上独特的因子,因此那诗也会萦绕在你心头久久难以忘怀。和柳宗元同时被贬的刘禹锡也曾写诗明志,纵使再度遭贬,也不改初衷。这种精神在


本文共计3425字,当前仅展示3000字,阅读全文请点下方按钮下载>>>

江雪柳宗元意境

  《江雪》是唐代诗人柳宗元的一首山水诗,描述了一幅江乡雪景图。山山是雪,路路皆白...
点击下载文档
分享: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VIP会员服务
    限时9折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