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助站寻亲工作计划表(14篇)
时间流逝得如此之快,前方等待着我们的是新的机遇和挑战,是时候开始写计划了。写计划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计划书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救助站寻亲工作计划表篇一
一、要不断加强急诊护理站的建设,提高护理人员的应急能力
1、加深护理人员的急救意识和群体意识,定期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业务目标训练,培养急诊专业合格的护理人员。
2、不断建立、健全急诊科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人员卫生行政法律、法规的学习,增强人员的法律意识。
3、推进各项急诊工作标准化管理,以提高抢救成功率。
二、重点抓好三基训练与临床实践相结合,以提高人员的专业素质。
1、熟练掌握常见病情的判断及抢救流程及护理要点,实行定期考核。
2、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术的抢救技能。
3、熟练伤口的处理和包扎止血技术及伤员的心理护理。
4、熟练急救时的催吐、灌肠、注射、给氧及体位一系列操作技术及病情监测等专业技能,要求准确及时到位。
三、严格抢救室、处置室的管理,为患者争取宝贵的抢救时机
1、熟练掌握各种仪器的使用并保证其性能良好,随时备用。
2、各类抢救药品、器械由专人负责,定时检查、定点放置、定期消毒、维护药品基数与卡相符,严格急救药箱管理,保证院外急救的正常使用。
3、各类急救药品使用后及时清理、补充、记录,保持整齐清洁。
四、严格执行各项工作标准,确保护理工作的安全有效及整体护理工作的全面落实
1、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
2、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及护理程序,以增进或恢复病人的健康为目标开展整体护理,从生理上、心理上、生活上关心体贴病人,推行人性化服务。
3、严格执行十二项核心制度
4、加强废旧一次性物品的妥善管理,防止院内感染的发生。
救助站寻亲工作计划表篇二
一开始就是抱着一颗期待的心去的,是真的很庆幸能有这次机会。之前也察觉到自己本我的一些东西,看过一些书,但却没有很直观的体验,这次的实习就是希望自己能改变一些东西,能够成长一点点。其实在机构跟孙老师的相处对我来说应该算是一笔财富,对于心理防御机制(个体面临挫折或冲突的紧张情境时,在其内部心理活动中具有的自觉或不自觉地解脱烦恼,减轻内心不安,以恢复心理平衡与稳定的一种适应*倾向)有了更深、更直观的理解,同时也帮助我反思了自己的防御机制。后来听朱阿姨说我们山财的这批学生是到目前为止孙老师唯一说好的孩子,真的挺难得的。
刚到救助站的时候是觉得挺难接受这儿工作人员的管理模式,很容易拿*化的社工标准评价这儿的服务,认为他们不*,忽视了服务机构已有的能力和资源。但是很快我就觉察到这一点本身就已经违背了社工的*精神和理念,把自己放到了错误的位置上,我意识到接下来要做的是把自己置身于机构的日常处境中,从现有的服务出发寻找改变的方向和可能。我们需要学会从能力而不是问题的视角理解机构的日常服务,注重机构工作人员现有能力和资源的发挥和运用,关注与机构日常服务的互补*而不是只关注社会工作的**。一个月的实习虽然很短暂,但是只要用心还是能学到不少东西的。在救助站的这一个月,每天都会有不一样的人和不一样的故事出现,所以我们不可避免的会遇到一些需要我们*处理的事情,但是我觉得更重要的还是要获得机构工作人员的认同和配合,设法把社工的理念与他们的日常工作结合起来,感受最深的就是如何在机构的限制之下以案主的需要为本为案主服务,最好的是能把机构督导和工作人员视为社工服务介入活动的资源。开始实习的时候陈老师的一句话:把自己放简单了这个世界并不复杂对我接下来的实习生活起了很大的作用,做自己该做的,不去介入任何人际冲突让我很快与机构的工作人员建立起了良好的互动关系。由此我发现了自己的优势,我是一个*格比较外向的人,能够比较活跃地进入机构,与机构工作人员交流也比较顺畅。
对我来说最有挑战*的工作还是与服务对象的互动。工作关系在这儿除了具有时限*、单向*和受控*之外还有另一个重要特征:随时中断*。由于不能确定服务对象在机构的时间,我们无法很好的把握和掌控好整个互动过程,可能工作关系刚刚建立又或者还没有建立就结束了,所以在整个实习过程中我们有很多没有做到和做的不好的地方。另一个让我感觉自己存在欠缺的地方就是服务介入切入点的寻找。敏锐的觉察力、广阔的评估视角和扎实的理论功底在这个方面显得尤为重要。由于这是整个互动过程的开始,又是启动服务对象改变的关键,所以它的定位与否直接决定了接下来的方向是否正确。我发现自己很容易站在观察
的立场上分析服务对象的生活状况或者寻找服务对象问题背后的成因,缺乏对他们感受的回应,更多的是在关注服务对象在日常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与一般人不同的方面,如不注意个人卫生、邋遢、随地大小便等,而不是去体会服务对象正在面临的压力。由于我们总想去推动服务对象的改变,去消除他们的困扰,总觉得我们应该要为他们负责一样,因此很容易出现急于看到服务对象改变的现象,要求他们采取某种看起来行之有效的行动,但往往这样很容易被服务对象拒绝,或者即使是认同了也可能会出现在实际生活中无法行动的现象。对此我们应该要放弃以自己为中心要求服务对象改变的想法,去倾听服务对象的想法,体会他们的感受,理解他们行为的方式,尝试把自己投入到服务对象的处境中,站在服务对象的角度体会服务对象内心感受的变化。同时还需要我们具有善于发掘服务对象的积极成功经验的慧眼,从问题中、优势中和日常生活安排中寻找案主的力量和成功的积极经验,尤其是对于那些被问题困扰的服务对象来说,在日常生活中经历了很多的挫折和失败,看不到自己所拥有的能力和资源,此时就需要帮助他们去发掘自身的力量,让他们认识到自己所有的能力和资源,避免单纯的把问题看成问题,避免把多元化、多中心的互动关系简化为事物的固有特征。从服务对象能做的开始发生微小的改变,会做什么、能做什么,点滴努力、点滴改变,可能是微小的、细小的甚至效果也是不明显的,但我们可以以此为起点推动服务对象往前走。
一个很重要的原则:案主为本、需要为本,对于伦理困境的选择与把握。自我觉察和*觉察不到位,很容易在对案主需要进行评估的过程中涉及到自我价值观不能自觉,往往在与案主实际遭遇的时候忘记了自省,把自我的需要去代位,而本应是案主需要第一的。更多的是自己在想怎样让他们变成我们认为好
本文共计6681字,当前仅展示3000字,阅读全文请点下方按钮下载>>>
救助站寻亲工作计划表(14篇)
本文2024-01-31 22:01:44发表“工作计划”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neimou.com/article/3048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