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六个译文可读性探究
摘 要:《桃花源记》六个译者的翻译思想中都体现着兼顾忠实和可读性的原则,然而,六个译文在理解和表达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在文化因素的处理方面也采取了不尽相同的具体技巧,体现了各位译者对原文的不同认识,充分说明译者在翻译中的核心地位。
关键词:忠实 可读性 理解 表达 文化因素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以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以发现桃源、做客桃源、离开桃源、再寻桃源的情节,描绘了一个理想的桃源世界,深受人们喜爱。这篇文章也被多次译成英文。笔者搜集了Herbert A Giles、林语堂、杨宪益、毛荣贵、黄俊雄以及罗经国所译的六种译文。六位译者有以英语为母语的汉学家,有旅居国外的华人学者,也有国内从事翻译和翻译教学的学者、教师,比较他们的译文对文言文的翻译和教学都会有所启发。
一、六位译者的翻译原则 在对六个译文比较之前,首先考察一下这些译者的翻译思想,因为翻译思想往往制约着译者的翻译策略选择,在评价译本时只有把译者的翻译思想和翻译策略结合起来才能做到公正公允。
由这些序言体现出来的翻译思想可以看出,这些译者都基本坚持忠实和可读性的原则,既考虑到要忠实于原文,又考虑读者的要求。在毛荣贵和林语堂的翻译思想中体现着同样的原则。毛译是在评点《桃花源记》的两个译本的基础上的改译之作。译者认为翻译审美活动就是从一种语言(原文)的表层结构开始,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探明深层结构,再从深层结构转换到另一种语言(译文)的表层结构。在分析《桃花源记》的翻译时他既注重在深层结构上接近原文,也非常注重表层结构的选词美和句式美等。林语堂的翻译思想主要体现在著名的《论翻译》一文。该文提出了翻译的三条标准:“第一条是忠实标准,第二是通顺标准,第三条是美的标准。”三条标准分别对应着译者对原著者的责任、对中国读者的责任以及对艺术的责任。他认为翻译是艺术,“不可不注意于文字之美的问题”。
二、理解的异同 上文我们指出,六位译者的翻译思想中都体现着忠实于原文的原则,理解准确无疑是实现这一原则的首要前提。通过比较我们会发现,六位译者对原文的理解有同有异。
首先,六个译文的题目有同有异。《桃花源记》中的“源”字,本意是“水源”,古代还有“水中平原”之意。由这些序言体现出来的翻译思想可以看出,这些译者都基本坚持忠实和可读性的原则,既考虑到要忠实于原文,又考虑读者的要求。在毛荣贵和林语堂的翻译思想中体现着同样的原则。毛译是在评点《桃花源记》的两个译本的基础上的改译之作。译者认为翻译审美活动就是从一种语言(原文)的表层结构开始,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探明深层结构,再从深层结构转换到另一种语言(译文)的表层结构。在分析《桃花源记》的翻译时他既注重在深层结构上接近原文,也非常注重表层结构的选词美和句式美等。林语堂的翻译思想主要体现在著名的《论翻译》一文。该文提出了翻译的三条标准:“第一条是忠实标准,第二是通顺标准,第三条是美的标准。”三条标准分别对应着译者对原著者的责任、对中国读者的责任以及对艺术的责任。他认为翻译是艺术,“不可不注意于文字之美的问题”。
二、理解的异同 上文我们指出,六位译者的翻译思想中都体现着忠实于原文的原则,理解准确无疑是实现这一原则的首要前提。通过比较我们会发现,六位译者对原文的理解有同有异。
首先,六个译文的题目有同有异。《桃花源记》中的“源”字,本意是“水源”,古代还有“水中平原”之意。按照文中所写,渔人忽逢桃花林,欲穷其林,在林尽水源的山里发现了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一个和乐祥和的社会。“桃花源”所指的就是这个地方,喻指避世隐居或理想中的美好地方。以下是六个译文的题目:
Giles:The Peach-Blossom Fountain
林译:The Peach Colony
杨译:Peach Blossom Springs
毛译:Peach Blossom Spring
黄译:Peach Woods
罗译:A Tale of the Fountain of the Peach Blossom Spring
六个译文题目显示, Giles、杨译、毛译以及罗译选择了相同的侧重点,都突出“泉”,其中Giles用“The Peach-Blossom Fountain”,比杨译和毛译的“Peach Blossom Spring(s)”更接近“水源”之意,罗译“A Tale of the Fountain of the Peach Blossom Spring”形式上最接近于原文,既有“泉Spring”又有“源Fountain”,但这两个词语义有重复。与这四个译本突不同,黄译“Peach Woods”侧重于“桃花林”。林译使用“The Peach Colony”,colony意为“a group of settlers, a separate or separated group”,显然以“桃花源人”为中心的。
题目的侧重点不同,译文语篇的中心因而也是不同的,说明译者对《桃花源记》的故事有着不同的认识。
《桃花源记》原文中某些地方本身存在歧义,不同译者往往有不同理解,例如“男女衣着,悉如外人”一句:
Giles:The dress of the people who passed along or were at work in the fields was of a strange cut.
林译:The dresses of the men and women were like
those of the outside world.
杨译:Their dress was not unlike that of the people
outside. 黄译:The farmers……, dressed in clothes the fisher
man has never seen, all looked like aliens.
毛译:Men and women working in the fields were all clad in outfits of exotic style.
罗译:Men and women were dressed like people out
side.
本文共计11915字,当前仅展示3000字,阅读全文请点下方按钮下载>>>
《桃花源记》六个译文可读性探究
本文2024-01-31 13:30:24发表“作文范文”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neimou.com/article/307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