窃读记笔记 窃读记笔记整理(九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有关窃读记笔记(推荐)一
1、认识7个生字,掌握14个生字及18个生词(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饿饿、惧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撑、书柜、哎哟、适宜、知趣、饥肠辘辘、依依不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人物动作、心理的细致描写,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书、对知识的感情。
3、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及心理描写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用词的生动、准确。
4、学会体会含义深刻句子的方法。
【设计过程】
一、初学提纲
1、自学生字,找形近字。
2、正确读写生字组成的14个词语。
3、审题,“窃读“是什么意思?
4、跳读课文,作者是在什么地方窃读,在那儿读书有什么不便之处。
5、联系3、4步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6、默读课文,勾画“我”如饥似渴读书的动作的描写及心理描写的句子,批注自己读书的体会。
7、赛读难句、难段,看谁读得正确、流利。
8、质疑问难。
二、深学提纲
1、本文作者用细腻的行动描写及心理描写刻画了作者“我”如饥似渴地窃读的特殊滋味,请默读课文,抓住相关句子细细体味并批注自己的感受,你认为作者读书时有哪些特殊的滋味?从中看出作者是一个( )的人。
2、为了表达中心,作者在写作思路、遣词造句上有什么特点?
3、文章开头、结尾有什么特点?
三、练习提纲
1、听写生字及新词。
2、读背文中心理描写、行动描写的佳句。
3、仿写:
我()后(括号里可填考试、偷吃蛋糕……)注意心理活动的细腻描写,注意开头、结尾的写法借鉴。
一、整体初读,初识作者窃读滋味
1、引导正确读写生字新词,注意难字书写
2、抓住3、4、5题循序渐进引导学生用四要素归纳文章主要内容。
3、注意反馈勾画人物行动描写、心理描写情况,引导学生谈谈初读后的体会──窃读的滋味。
二、细读探究,体会作者读书滋味及人物特点
1、行动描写与人物心理交织,写出了作者担忧、紧张、惧怕、快乐、高兴、喜爱、满足──热爱读书,求知若渴。让学生在比用语中体会窃读的滋味。
2、指导读出窃读的各种滋味。
三、研讨写作思路特点
(急匆地)赶→担忧
↓
(急切地)找
↓
(贪婪地)读 →惧怕、快乐
一本书读几家书店;藏身读书;雨天读书
(依依不舍地)放→满足、快乐
四、研讨开头、结尾特点
1、理解文章结尾含义深刻句子“我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⑴交给体会句子含义方法:
读句子,找重点词,联系上下文体会重点词的言外之意。
⑵体会句子含义:
吃饭长大:长身体的物质需求。
读书长大;精神的成长,心灵的成长。
2、研究开头,结尾特点。
有关窃读记笔记(推荐)二
1、了解“我”窃读的经历,增强梳理概括的能力。
2、圈划文中细致而复杂的人物描写词句,了解“我”窃读的滋味,领悟到人“也是在爱里长大的”。
3、从字里行间感受书对于“我”巨大的吸引力、窃读时的心情,激励自己珍爱读书,奋发向上。
重点:
圈划文中细致而复杂的人物描写词句,了解“我”窃读的滋味,领悟到人“也是在爱里长大的”。
难点:
体会担心、害怕等负面因素中蕴藏的窃读乐趣。
活动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导入 你到书店,有过什么感觉?
介绍作者。谈谈激发兴趣,导入课文。
解题并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1、检查生字词。
2、“窃”字的含义:
3、结合标题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查词典,正音,释义。 养成良好习惯,正音,释义。
了解“窃读”。 引导、组织概括 “窃读”的方法 请分别用一句话概括 “窃读”的方法。 提高梳理概括的能力;为品味“窃读”作准备。
品味“窃读”。 引导、组织圈化、体会、朗读、思考、交流。 圈化、体会、朗读、思考、交流:
简单学习网最新讲座:
王大绩讲现代文阅读 王大绩讲高考作文 王大绩讲语段压缩
王大绩讲文言文阅读 王大绩讲诗歌鉴赏 王大绩讲句式仿用
窃读程中遭遇的屈辱、打击。
窃读中产生的快乐、惧怕的滋味。
学会通过具体的语句分析,体会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
课外拓展
引导谈谈自己曾有过的与“书”有关的经历和感受。谈谈自己曾有过的与“书”有关的经历和感受。
积累内化
布置作业
1、拓展(古今中外痴迷读书之例)
2、请联系自己的实际,写一篇100—200字的文章。完成作业。巩固,拓宽视野。
一、导入新课。
你到书店,有过什么感觉,开心吗?
介绍作者(同学读)
二、解题并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1、检查生字词。(准备)
本文共计18586字,当前仅展示3000字,阅读全文请点下方按钮下载>>>
窃读记笔记 窃读记笔记整理(九篇)
本文2024-01-31 22:07:27发表“作文范文”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neimou.com/article/3089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