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观----宋人和宋词的故事

栏目:作文范文作者:editor来源:互联网发布:2024-01-31浏览:3

秦观----宋人和宋词的故事

  引导语:宋朝的诗人秦观一生创造了很多的宋词,下面是小编收集的他的简介与诗词,欢迎大家阅读与学习。

  秦观(1049-1100年),字少游,一字太虚,江苏高邮人,别号“邗沟居士”,学者称为“淮海居士”。秦观“文丽而思深”,深受苏轼赏识。秦观的词风婉约低沉、柔媚清丽、感伤雅致,是“婉约词派”的代表之一。

  《宋史》这样说秦观的性格:“少豪隽慷慨,溢於文词,……,强志盛气,好大而见奇,读兵家书与己意合”。还有宋人说他十五岁丧父,侍母家居,研习经史兵书,二十四岁作《郭子仪单骑见虏赋》,“事方急则宜有异谋,军既孤则难拘常法。……所以彻卫四环,去兵两夹。虽锋无镆邪之锐,而势有泰山之压。”似乎,秦观少时豪隽狂放,胸怀“驰骋沙场”之大志,颇似文武双全的岳飞或者辛弃疾。

  对此,我是很怀疑的:因为,纵观秦观的人生经历,他步入仕途后,从未谈论兵书、战事等,对国计民生之类,也不太积极,只经常作词遣情寄怀;再从秦观的词风上来看,可以推测,他的性格毫无英武奋发之气,倒是一个十足的文弱书生:敏感、纤细、脆弱、温情、忧郁。

  少游早期的词,大多描写男女情爱的离愁哀思,修辞工巧精细,音律和谐柔美,情韵缠绵婉转,在婉丽清新的语意之后,洋溢着一股朝气和柔情。最著名的,当数《鹊桥仙》: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 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 又岂在朝朝暮暮。”

  这首词自然流畅,词语通俗优美,却又婉约蕴藉,余味无穷。“两情若是久长时, 又岂在朝朝暮暮”,洒脱豁然,回肠荡气,顿成爱情诗词的千古绝唱。

  七夕的牛郎织女相会,是个浪漫神奇的日子。本来,文人们要大写特写的,但自有了《鹊桥仙》,“七夕”就已经专属秦观,后来者看到他的词,如李白看到崔颢的《黄鹤楼》诗,感慨:“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前头”一样,凭栏而不敢发声。我在这里,也套用一下《苕溪渔隐丛话》评价“东坡《水调歌头》”的话:“七夕词,自秦观《鹊桥仙》一出,余词尽废。”

  《江城子》也是一首很出名的词,为少游在、忧郁。

  少游早期的词,大多描写男女情爱的离愁哀思,修辞工巧精细,音律和谐柔美,情韵缠绵婉转,在婉丽清新的语意之后,洋溢着一股朝气和柔情。最著名的,当数《鹊桥仙》: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 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 又岂在朝朝暮暮。”

  这首词自然流畅,词语通俗优美,却又婉约蕴藉,余味无穷。“两情若是久长时, 又岂在朝朝暮暮”,洒脱豁然,回肠荡气,顿成爱情诗词的千古绝唱。

  七夕的牛郎织女相会,是个浪漫神奇的日子。本来,文人们要大写特写的,但自有了《鹊桥仙》,“七夕”就已经专属秦观,后来者看到他的词,如李白看到崔颢的《黄鹤楼》诗,感慨:“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前头”一样,凭栏而不敢发声。我在这里,也套用一下《苕溪渔隐丛话》评价“东坡《水调歌头》”的话:“七夕词,自秦观《鹊桥仙》一出,余词尽废。”

  《江城子》也是一首很出名的词,为少游在暮春之际,抒发离愁别恨之作:

  “西城杨柳弄春柔。

  动离忧。泪难收。

  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

  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

  恨悠悠。几时休。

  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

  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此词通过对“西城杨柳”、“碧野朱桥”的描写,引起对往事的回忆;再“一登楼”,抒发“韶华不为少年留”的感叹。“飞絮落花”,“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有类似李煜“流水落花春去也”的意味,也有些许“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境界。

  但我总觉得,少游的离愁哀思,到底只是一种淡淡的哀伤,一种可以随时可解脱的愁苦,如敖陶孙说:“秦少游如时女游春,终伤婉弱”,或者胡元任所说:“少游之词虽婉美,然格力失之弱”,明显缺少了李煜的恢宏气势。毕竟,李煜的血泪之书,不是那么容易比拼的。

  秦观的一生命运与苏轼密切相关。早年,秦观两次科考落第,未免心灰意冷。熙宁十年,秦观听说苏轼前往徐州,起了仰慕之意,专程前往拜谒,说:“我独不愿万户侯,惟愿一识苏徐州。”苏轼不仅接见了毫无名望、贫穷寒酸的秦观,还称赞他“有屈、宋才”,与他同游戊烯、吴江、湖州、会稽各地。元丰七年(1084),苏轼路经江宁、拜访王安石,也力荐秦观,离开后,又寄书恳请王安石,道:“愿公少借齿牙,使增重于世。”王安石也由此赞许秦观,“其诗清新妩媚,鲍、谢似之。”

  在两位前辈的鼓励、称许下,秦观鼓起勇气,再度赴京应试,终于以36岁的高龄登第。考取进士后,秦观初任定海主簿。元佑七年,苏轼进封端明殿学士、翰林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秦观也迁国史院编修,与黄庭坚、晁补之、张耒同时供职史馆,经常出入苏轼门下,时人称之为“苏门四学士”。在这一段时间,秦观与众师友谈诗论词,歌酒唱和,过得相当愉快。

  《高斋诗话》记载,秦观曾将得意名句:“小楼连远横空,下窥绣毂雕鞍骤”,送给苏轼品赏。苏轼见之,哈哈大笑:“十三个字,总共只说得一个人从楼下经过!少游,你的毛病是,语多而意少。”《王直方诗话》中记载,东坡又将自己的词给晁补之、张耒品赏,问较之少游如何,两个门生高徒皆齐声回答:“少游诗似小词,先生小词似诗。”当时,人人都认为“诗庄词媚”,诗的风格和品格要高于词。少游听得既惭愧又佩服。

  《满庭芳》大概就做于此期:

  “山抹微云,天连衰草, 画角声断谯门。

  暂停征棹, 聊共引离尊。

  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 烟霭纷纷。

  斜阳外,寒鸦万点, 流水绕孤村。

  销魂,当此际, 香囊暗解,罗带轻分。

  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

  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

  伤情处, 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

  隋帝杨广的两句名不见经传的小诗“寒鸦千万点,流水绕孤村”,被少游稍加修改,变


本文共计5542字,当前仅展示3000字,阅读全文请点下方按钮下载>>>

秦观----宋人和宋词的故事

  引导语:宋朝的诗人秦观一生创造了很多的宋词,下面是小编收集的他的简介与诗词,欢...
点击下载文档
分享: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VIP会员服务
    限时9折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