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诗歌鉴赏

栏目:作文范文作者:editor来源:互联网发布:2024-01-31浏览:1

陶渊明诗歌鉴赏

  引导语:陶渊明是汉魏南北朝800年间最杰出的诗人,诗今存125首,多为五言诗。从内容上可分为饮酒诗、咏怀诗和田园诗三大类。下面是小编收集陶渊明11首著名诗歌原文以及鉴赏,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1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赏析:

  自然才是心中的至爱,每个人都会为自己的自然留下一缕情丝。经过长期痛苦而

  疲惫的求索,诗人终于找到了与生以来便存在心中的那个情结。道路虽然,曲折多艰,

  但毕竟还是寻找到了。桃李桑树,茅檐鸡犬,诗人在恬静闲适的生活中让自己的心灵

  安宁祥和下来。冲破樊篱,找回自我,优哉、悠哉!

  2.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二)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

  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

  相风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地日已广。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赏析:

  淳朴的民风,单纯的人际关系,让诗人的心灵如鱼得水,在这里,所拥有的只是愉

  悦和宁静。此时的诗人已经不再是文人,而将自己完全改造成一位农夫,“短褐穿结”

  他的所有喜悦与担心只同自己的农夫生活密切相关,拥有自然,也就拥有了自己的一切

  生命。

  3.陶渊明——《归园田居》 (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外狭木长,夕露沾我衣。

  安宁祥和下来。冲破樊篱,找回自我,优哉、悠哉!

  2.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二)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

  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

  相风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地日已广。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赏析:

  淳朴的民风,单纯的人际关系,让诗人的心灵如鱼得水,在这里,所拥有的只是愉

  悦和宁静。此时的诗人已经不再是文人,而将自己完全改造成一位农夫,“短褐穿结”

  他的所有喜悦与担心只同自己的农夫生活密切相关,拥有自然,也就拥有了自己的一切

  生命。

  3.陶渊明——《归园田居》 (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外狭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赏析:

  披星戴月,侍弄着自己那点儿,“庄稼”,不去管它他收成如何,只要将自己放到

  泥地和作物之中,就已身心倍感愉悦了,农田那稀疏的庄稼,那萎萎的野草,那难行的

  田间小道,以及那冰凉爽净的露珠,都让诗人有种新鲜刺激的感觉,让他欣喜异常,这

  种感觉又是他生命的源泉。与世无争、自然恬静的生活让他完成自己生命的极乐体验。

  4.陶渊明——《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

  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

  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

  秉耒欢时务,解颜劝农人。

  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

  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

  耕种有时歇,行者无问津。

  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

  长呤掩柴门,聊为陇亩民。

  作者:

  陶渊明(365-427)字元亮,浔阳柴桑(今属江西)人。曾作过一些地方的小官,任彭泽令仅八十余日就弃官归隐。他是我国古代一位伟大的诗人,其诗的艺术成就很高,对我国诗歌发展产生了广泛影响。有《靖节先生集》。

  注释:

  (1)先师,对孔子的尊称。

  (2)瞻望:仰望。

  (3)邈:遥远。逮:赶上。

  (4)秉耒:手持农具。解颜:面带笑容。劝:勉励。

  (5)平畴:平旷的平野。

  (6)怀新:生意盎然。

  (7)岁功:一年的收获。

  (8)即事:眼前的劳动和景物。

  (9)行者无问津:用长沮的故事。意谓:现在没有象孔子那样有志于治理社会的人来问路了。

  (10)聊:暂且。陇亩民:耕田之人。

  5.陶渊明——《读山海经》(其十)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

  鉴赏提示

  我们知道陶渊明的诗大都是“浑身静穆”的田园风格,但也有反对使用暴力,宣扬惩治暴君的被鲁迅称为“金刚怒目”式的诗作。这篇《读山海经》(其十)就是这类诗作的突出代表。

  诗中所写的“精卫”和“刑天”是《山海经》中的两个动人的故事。诗人歌颂了精卫和刑天的顽强斗争精神,寄托着诗人慷慨不平的心情和意愿。

  诗的前半部分,歌颂了精卫和刑天。“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精卫是炎帝少女死后化为的精灵,虽然身小力薄,却常衔西山之木以填于东海。“微木”与“沧海”差别多么悬殊,对比多么强烈,以微木填海何时方可填平?就如愚公一担一担之移山。但诗人歌颂的是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与矢志不移的决心,只要有这种精神与决心终有成功的一天!“刑天舞千戚”讲的是刑天操斧执盾不甘失败的故事。刑天被天帝断首,仍然挥舞斧盾,刚毅的精神常留不衰。“猛志固常在


本文共计5898字,当前仅展示3000字,阅读全文请点下方按钮下载>>>

陶渊明诗歌鉴赏

  引导语:陶渊明是汉魏南北朝800年间最杰出的诗人,诗今存125首,多为五言诗。从内容...
点击下载文档
分享: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VIP会员服务
    限时9折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