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绿》教学设计(4篇)

栏目:作文范文作者:editor来源:互联网发布:2024-01-31浏览:2

课文《绿》教学设计(4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课文《绿》教学设计篇一

1、会列提纲,并按提纲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描写绿的词语。

3、初步了解课文是如何抓住特点写景物的。

4、感觉西湖景色美,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西湖的美景。

领悟“绿色,是生命的颜色”。

一、导入新课

1、简介作者。

2、简介本文的写作背景。

3、简介本文的时代背景。

写这篇文章时,南方成为革命的策源地,北伐战争已在酝酿之中。尽管朱自清并没有投身到革命的激流里去,但他对中国社会的前途,时刻都在关心着;对于以统一为大业的北伐,无疑也是抱支持态度的。他这一时期的思想,基本上还保持着“五四”运动时期青年人勇于进取的势头。这反映在他的散文作品里,则表现为格调的明朗,节奏的明快,满蓄着“为人生”、“写实”和昂扬向上的生命活力。《绿》虽然不过是一篇写景文,但只要仔细品味,还是很容易触摸到作者思想的跳动着的脉搏,看到一颗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热爱祖国的赤子之心。

二、整体感知

1、让学生通过媒体资源欣赏大自然的绿。

2、听课文朗读,想一想在朱自清的眼中“绿”是怎样的呢?

3、学生听完课文后,自读,扫除字词障碍。

三、品味课文,细节分析

1、思考问题:文章以哪个词为文眼,点题?

(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

2、第二自然段写梅雨潭,主要立足哪两个观察点,作者观察到了什么?

(第一观察点:山边;观察到了梅雨瀑,第二观察点:梅雨亭边;观察到了梅雨潭的环境)

3、为什么作者在第二段没有直接写梅雨潭的绿,却写梅雨瀑和梅雨潭周围的环境?

(描写梅雨潭周围的环境,交代梅雨潭的绿的成因,写“梅雨瀑”是用来作陪衬,以显出“梅雨潭的绿”尤其令人惊诧。)

4、第三段作者主要立足于哪个观察点,看到了哪些景致,运用了什么手法,把对梅雨潭水绿的审美感受描写得淋漓尽致。

(第三段作者主要立足点是梅雨潭边。观察到了梅雨潭的绿。对绿的总感受:醉人、奇异、似近似远)

拟人

踞、透、扯、送、钻、招引、摆弄

仿佛一张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厚积着的绿;(形色、深度)

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涟漪)

比喻

她轻轻的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荡漾)

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波光、软嫩)

她又不杂些儿尘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清澈)

对比

北京什刹海拂地绿杨(太淡)

杭州虎跑寺的绿壁(太浓)

西湖的波(太明)

秦淮河的波(太暗)

裁你为带赠给那轻盈的舞女

联想

挹你为眼,赠给那善歌的盲妹

5、文章在结构上有何特点?结尾比开头多“不禁”一词,有何表达效果?

(文章在结构上首尾呼应。“不禁”再次表达了作者对梅雨潭的绿的赞美之情,抒发了作者对她的无比喜爱之情。文章从比喻到比较映衬到联想再到转换人称、直接呼告,感情逐渐转浓,直到不能自已。)

四、探究学习,拓展思维

参照课文读书动笔示例,结合课堂教学的内容,把你认为最为精彩的语句用适当的符号标示出来。

五、美文品读,合作探究

六、布置作业

1、反复朗读本文,模仿《绿》写一篇鉴赏小短文。

课文《绿》教学设计篇二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西湖的美景。了解西湖“绿”的特点,体会作者对西湖的独特感受

2、有感情朗读课文,积累语言。

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西湖的美景。

领略花港和灵隐两种不同的“绿”。

课件

引课:

1、背一背跟西湖有关的诗句

2、说一说带有“绿”或是相当于绿的意思的字的诗句,比如“柳绿更带朝烟”、“千里莺啼绿映红”。

一、激情导入

1、师:古往今来,西湖以其景色秀丽,倾倒了多少中外游客,西湖的美就在于人工的妆点与自然山水浑然一体;西湖之美,美在清秀。

3、那么,在一位当代女作家眼里,西湖又是怎样的呢?(.课件出示课题)

二、初读感悟

1、师范读

2、提问:如果让你给西湖一个字的评价,你选择什么?(绿)

3、作者领略了哪些 “绿”?自由默读,找一找、划一划课文中出现的说“绿”的词。

4、四人小组交流一下,找到的一样吗?

5、.课件出示校对。

三、研读课文,体会花港和灵隐两种不同的“绿”。

师:花港和灵隐都有“绿”的特点,可每一处给作者的感受都是不一样的。

(一)感受灵隐的“绿”

1、.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

自由读,找一找,这里哪一句句子是重点句?

2、.课件出示“满目是绿”。

师:“满目是绿”是什么意思?(到处是绿)找一找作者写了哪些地方的绿,怎么样的绿?

3、反馈交流,.课件出示:

随机点拨:

◎雨中灵隐的绿是多层次的,“有的绿得发黑,深极了,浓极了;有的绿得发蓝,浅极了,亮极了”,这种绿浸染了周围的其他景物,使“飘着的雨丝儿也都是绿的”,溪水在“平稳处也是碧澄澄的”。


本文共计9611字,当前仅展示3000字,阅读全文请点下方按钮下载>>>

课文《绿》教学设计(4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
点击下载文档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VIP会员服务
    限时9折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