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岁月如歌读书分享 岁月如歌读书心得(精选10篇)

栏目:心得体会作者:editor来源:互联网发布:2024-01-31浏览:3

最新岁月如歌读书分享 岁月如歌读书心得(精选10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岁月如歌读书分享篇一

在学生时代,于漪老师的大名就已如雷贯耳,她的事迹在各教师培训、讲座上被作为事例来宣扬传颂。踏上工作岗位,在师德培训时,我也聆听过她的事迹报告。这次我认真拜读了于漪老师的《岁月如歌》,让我感受了于漪老师一生的甜酸苦辣,感受了她对事业的坚定、对责任的坚持,最终成就了自己,更成就了许许多多的学子。

随着“岁月如歌”这个生命故事的展开,我不断地被感动,被震撼。如今的教育专家、语文特级教师于漪,曾经经历了怎样的苦难:丧父之痛;病魔缠身;“文革”期间,她又遭到了那样的欺辱……这些都没有压垮这位倔强的女性。在于老师身上我看到了什么是坚强,怎样叫师爱,什么是责任。

书中有这样一个事例,让我读过之后久久不能释怀——“……儿子患败血症,天天高烧,嘴唇都发焦,头上用冰袋敷着……一天半夜,医生找我们谈话,说明病的严重性和药效的甚微……我哭了,谁没有亲子之爱?恳求医生救救孩子的命。那时,我正好教高三毕业班,复习十分紧张。孩子多次病危,我陪下半夜,早晨走时,孩子总哭着不让我离开……说老实话,当时思想斗争很厉害,儿子这边舍不得,要照顾,学生那边是关键时刻,耽误不起。咬咬牙还是去学校上课。我不是医生,不会治病,可我是教师,关键时刻不能离岗。此时此刻,我才真正体会到师爱超越亲子之爱,它虽无血缘关系,但它寄托着祖国的期望,人民的嘱托,要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一个心眼爱学生,尽心尽力培养他们成长。”面临选择,于老师是怎样的一种痛苦与愧疚。她舍小我而就大我,如此的情怀是因为于老师拥有对教育事业无比的热爱和责任感。想想自身,曾经觉得自己已经付出了很多,但其实跟于老师比,所做的其实是微不足道的。每一个学生都承载着一个家庭甚至几代人的希望,教师身上的责任是巨大的。身为一个教师,我们要学习前辈们的奉献精神,甘当孺子牛,踏踏实实做好工作,教好学生。

读了于漪老师的《岁月如歌》,我感觉要向于漪老师学习的真的很多很多。

首先要学习于漪老师的“真诚”,“教书教必教心,教心必先知心 ”。“知心”不仅仅是了解学生,而且要让学生了解教师,只有学生信任了教师,才会向其敞开自己的内心世界。学习于老师,用自己的真诚换取学生的真诚。因为只有在真诚的基础上,师生情谊才具有不息的生命力。学习于老师对事业的真诚,尽管她教了很多遍的语文教材,一些经典的课文早已滚瓜烂熟,但是她上课前总是要把课本重新仔仔细细备一遍,捉摸着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考虑着教学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学习她把学生看得很重,“文章是旧的,但学生是新的,理解怎么可能一样呢?”正是有了这个心态,所以每堂课都能抓住学生的心,使学生有所得。我如今作为一名区骨干教师,更加要认真地备课。要结合新课程理念与自己的教学经验,针对不同的学生,来开展教学活动,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

其次,要学习于漪老师在教学上的刻苦钻研。于漪老师在备课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备课,必须一丝不苟,把教材吃透”这是很多前辈老师对我们的要求,什么叫“吃透”,怎样才能“吃透”,于漪老师为我们做出了最好的榜样。独立思考,反复推敲,从时代背景到字句点滴,为了备好一堂课,常常需要花费10小时,20小时,甚至更多的时间。在这样慢慢的积累中,她慢慢的丰富了自己的语文素养,并开始思考语文教学的模式。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学科本身存在的巨大差异,但就一颗出为人师的心,却是一样的。在数学教学中,知识本身的脉络以及逻辑关系非常清晰,但是怎样的呈现方式一样是大问题。在备课的过程中,同样要上下贯通,前后呼应,自然也需要,也应该投入大量精力。

再次学习于漪老师谦虚好学、永不满足的精神。于漪老师说:“我当了一辈子教师,教了一辈子语文,上了一辈子深感遗憾的课。我深深地体会到永不满足是必须遵循的信条。”永不满足,这简单的四个字却要付出不简单的努力,于漪老师上了20xx多节公开课,可自己却认为没有一节是十全十美的,虽然每次开课前都考虑周全,但每节都存有遗憾。我想,正是由于于漪老师谦虚好学、永不满足,才会有她那每节都有遗憾的说法。作为“非科班出身”的于漪“三年磨一剑”,常常是“明灯伴我过午夜”。这种付出,这种努力,一定有一种坚定的信念在支撑着她,有一种谦虚好学、永不满足的精神在鼓舞着她。作为教师的我更应该像于漪老师那样拥有永不满足的精神,对于在工作上取得的一点点成绩不满足,对于自己所拥有的知识量不满足,“如果学而思,学一点,消化一点,即使时间零碎,日积月累,真才实学也必大有增进。”把上好每一堂课作为一个起点,认真的积累,谦虚的对待自己的教学工作,相信这样能够使我在教学上更有所增进。

岁月如歌读书分享篇二

一直以来都喜欢看人物传记或回忆录之类的作品。在这些作品中,我们观阅的是别人的事迹,扩充的是自己的人生。看完于老师的《岁月如歌》一书,更让我觉得强者的风采并非来自功成名就后的光芒,而是来自他们身后那条艰辛踏过的崎岖“荆棘路”,以及一路走来时那种直面挫折的傲然气度与内心不屈的信念。

艰难路上的勇者

书中于老师回顾了自己求学与从教的经历,她娓娓道来,从容淡定,而我细细读来却感慨不已。童年岁月在战火纷飞与颠沛流离中度过,少年时的家庭变故又令求学之路变得千难万难;终于学有所成,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了,又遭遇病魔;正当可以专心致志投身于教学改革的实践中,一场暴风雨般突然而至的“文革”动乱又将一切美好粉碎,皮肉受苦,人格受辱,生命受胁迫……如此坎坷的人生经历,无论谁回想起来都会脊背发冷。而于老师却是一位真正的勇者,她的心中有苦有痛,但无惧无悔,只要一有学习或工作的机会


本文共计19089字,当前仅展示3000字,阅读全文请点下方按钮下载>>>

最新岁月如歌读书分享 岁月如歌读书心得(精选10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
点击下载文档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VIP会员服务
    限时9折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