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吏》的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栏目:作文范文作者:editor来源:互联网发布:2024-01-31浏览:3

《新安吏》的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新安吏

  作者:杜甫

  客行新安道,喧呼闻点兵。

  借问新安吏:“县小更无丁?”

  “府帖昨夜下,次选中男行。”

  “中男绝短小,何以守王城?”

  肥男有母送,瘦男独伶俜。

  白水暮东流,青山犹哭声。

  “莫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

  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

  我军取相州,日夕望其平。

  岂意贼难料,归军星散营。

  就粮近故垒,练卒依旧京。

  掘壕不到水,牧马役亦轻。

  况乃王师顺,抚养甚分明。

  送行勿泣血,仆射如父兄。“

  新安吏阅读答案:

  1.解释词义:①更: ②次:

  答:①岂 ②挨次

  2.结合诗中文意思考,如果将“肥男有母送”改为“肥男父母送”行吗?为什么?

  答:不行。上边有“县小更无丁”一句说明成年男子已全被征兵,故只有母亲送行。

  3.“借问新安吏”这句诗省略了主语,你认为省略的主语应该是

  答:客即杜甫

  4.“白水暮东流,青山犹哭声”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表达了作者对应征“中男”的无限同情之心。

  5.“府帖昨夜下,次选中男行。”“中男绝短小,何以守王城”和《石壕吏》中哪些诗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答:“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三男邺城戍”

  新安吏翻译:

  作者走在新安县的大路上,听到新安吏在按户籍册点兵。

  作者问新安吏:“难道因新安县小,壮丁已抽完,才抓这些不成丁的青年?”

  新安吏回答“府帖昨夜才下达,并下令说没有壮丁就依次抽未成年男子。”

  作者又问“抽来的未成年男子实在太小了,如何能守住王城呢?”

  健壮的中男还有母亲相送,瘦小的由于父母在战乱中什么?

  答:不行。上边有“县小更无丁”一句说明成年男子已全被征兵,故只有母亲送行。

  3.“借问新安吏”这句诗省略了主语,你认为省略的主语应该是

  答:客即杜甫

  4.“白水暮东流,青山犹哭声”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表达了作者对应征“中男”的无限同情之心。

  5.“府帖昨夜下,次选中男行。”“中男绝短小,何以守王城”和《石壕吏》中哪些诗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答:“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三男邺城戍”

  新安吏翻译:

  作者走在新安县的大路上,听到新安吏在按户籍册点兵。

  作者问新安吏:“难道因新安县小,壮丁已抽完,才抓这些不成丁的青年?”

  新安吏回答“府帖昨夜才下达,并下令说没有壮丁就依次抽未成年男子。”

  作者又问“抽来的未成年男子实在太小了,如何能守住王城呢?”

  健壮的中男还有母亲相送,瘦小的由于父母在战乱中去世,就变得孤苦伶仃了。

  河水日夜向东流,青山还留着哭声呢!

  “不要让眼泪哭干,收住你们纵横的泪水。

  眼泪哭干了会露出头骨,但天地终归是无情的,不能改变这悲痛的安排。

  我们官军攻取相州,日夜盼望收复其地。

  可是贼心难料,致使官军溃败。

  我们就去原先营垒就食,练兵也依凭着洛阳。

  挖掘壕沟也不会深得见水,放牧军马的劳役也还算轻。

  何况朝廷官军是符合正义的,一切必然顺利,爱护战士一目了然。

  送行战士不要哭得那么悲伤,长官会像父兄一样关爱你们。

  新安吏字词解释:

  ①新安:地名,今河南省新安县。

  ②更:岂。

  ③次:依次。

  ④中男:指十八岁以上、二十三岁以下成丁。这是唐天宝初年兵役制度规定的。

  ⑤伶俜(pīng):形容孤独。

  ⑥不到水:指掘壕很浅。

  ⑦仆射:指郭子仪。如父兄:指极爱士卒。

  ⑧相州:即“三男邺城戍”之“邺城”,今河南安阳。

  ⑨旧京:指东都洛阳。

  ⑩借问新安吏:作者问新安吏。此处省略主语“作者”

  新安吏背景:

  758年(唐肃宗乾元元年)冬,郭子仪收复长安和洛阳,旋即,和李光弼、王思礼等九节度使乘胜率军进击,以二十万兵力在邺城(即相州,治所在今河南安阳)包围了安庆绪叛军,局势十分可喜。然而昏庸的唐肃宗对郭子仪、李光弼等领兵并不信任,诸军不设统帅,只派宦官鱼朝恩为观军容宣慰处置使,使诸军不相统属,又兼粮食不足,士气低落,两军相持到次年春天,史思明援军至,唐军遂在邺城大败。郭子仪退保东都洛阳,其余各节度使逃归各自镇守。

  这首诗的时代背景是乾元元年(公元七五八年)冬,安庆绪退保相州(今河南安阳),肃宗命郭子仪、李光弼等九个节度使,率步骑二十万人围攻相州。自冬至春,未能破城。乾元二年三月,史思明从魏州(今河北大名)引兵来支援安庆绪,与官军战于安阳河北。九节度的军队大败南奔,安庆绪、史思明几乎重又占领洛阳。幸而郭子仪率领他的朔方军拆断河阳桥,才阻止了安史军队南下。这一战之后,官军散亡,兵员亟待补充。于是朝廷下令征兵。杜甫从洛阳回华州,路过新安,看到征兵的情况,写了这首诗。

  中心大意: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同时也表达对社会的黑暗的无奈,对统治者无能的愤恨。

  新安吏赏析:

  “客行新安道,喧呼闻点兵。”这两句是全篇的总起。“客”,杜甫自指。以下一切描写,都是从诗人“喧呼闻点兵”五字中生出。

  借问新安吏:“县小更无丁?”这是杜甫的问话。624年(唐


本文共计5742字,当前仅展示3000字,阅读全文请点下方按钮下载>>>

《新安吏》的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新安吏  作者:杜甫  客行新安道,喧呼闻点兵。  借问新安吏:“县小更无丁?...
点击下载文档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VIP会员服务
    限时9折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