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鉴赏家》教案

栏目:作文范文作者:editor来源:互联网发布:2024-01-31浏览:6

汪曾祺《鉴赏家》教案

  教学目标:

  1、 初读文本,把握小说的主要情节。

  2、 精读文本,能够从语言、动作、环境等方面把握叶三这一人物形象,并了解“鉴赏家”的真正含义。

  3、 了解汪曾祺小说的基本风格,体会散文化小说和一般小说的区别。

  教学重点:小说的主要情节、主人公叶三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鉴赏家”的真正含义,汪曾祺小说的基本风格以及散文化小说和一般小说的区别。

  教学方法:阅读、讨论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方案一、同学们,问你们一个问题:“你们喜欢看武侠小说吗?你觉得武学的最高境界是什么?”(无论学生怎么回答,教师引导往“无招胜有招”“无剑胜有剑”话题上转换)其实啊,不光是练武,做任何一件事情,如果达到了一种“炉火纯青”的地步,那是怎样的一种感觉呢?我们今天一起走进汪曾祺的小说,来认识一位“鉴赏家”。(板书课题以及作者)

  方案二、(直接板书课题以及作者)同学们,在你的印象中,你认为什么样的人才能称得上是鉴赏家?(学生发言,教师明确)一般意义上,能称得上是鉴赏家的人,既要有渊博的学识,又要有高雅的品位,只有这样才能称得上是“鉴赏家”,那么,汪曾祺笔下的“鉴赏家”是不是和我们的理解是一致的呢?

  教学过程:

  (一)走进作者: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著有小说集《邂逅集》,小说《受戒》《大淖记事》,散文集《蒲桥集》,大部分作品,收录在《汪曾祺全集》中。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文革”中参与样板戏《沙家浜》的定稿。

  80年代以后写了许多描写民国时代风俗人情的小说,受到很高的赞誉。所作《大淖记事》有剑”话题上转换)其实啊,不光是练武,做任何一件事情,如果达到了一种“炉火纯青”的地步,那是怎样的一种感觉呢?我们今天一起走进汪曾祺的小说,来认识一位“鉴赏家”。(板书课题以及作者)

  方案二、(直接板书课题以及作者)同学们,在你的印象中,你认为什么样的人才能称得上是鉴赏家?(学生发言,教师明确)一般意义上,能称得上是鉴赏家的人,既要有渊博的学识,又要有高雅的品位,只有这样才能称得上是“鉴赏家”,那么,汪曾祺笔下的“鉴赏家”是不是和我们的理解是一致的呢?

  教学过程:

  (一)走进作者: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著有小说集《邂逅集》,小说《受戒》《大淖记事》,散文集《蒲桥集》,大部分作品,收录在《汪曾祺全集》中。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文革”中参与样板戏《沙家浜》的定稿。

  80年代以后写了许多描写民国时代风俗人情的小说,受到很高的赞誉。所作《大淖记事》获1981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比较有影响的作品还有《受戒》、《异秉》等。所作小说多写童年、故乡,写记忆里的人和事,在浑朴自然。清淡委婉中表现和谐的意趣。他力求淡泊,脱离外界的喧哗和干扰,精心营构自己的艺术世界。自觉吸收传统文化,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显示出沈从文的师承。在小说散文化方面,开风气之先。

  (二)走进文本:

  [方案一:走进文本第1、2两环节,可以开篇操作。方案二:在看了题目之后,直接让学生找出体现叶三“鉴赏家”能力的文字。然后再处理第1、2环节(即首先处理第3步)。]

  1、学生快速朗读文本,设置问题:你觉得叶三是个什么样的人?(提示鉴赏人物的方法,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及其生活的环境入手)

  明确:1、为人勤快:“看门的和狗都认识他。”“喜欢到处跑”“到处走”

  2、诚实守信:“什么果子,是看也不用看的”“”

  3、生活阅历丰富:“四乡八镇,那个园子里,什么人家……”

  4、为人憨厚:“叶三卖果子从不说价格”“他的果子全都从他的手里过过”“他的果子都是原装,有些是直接到产地采办来”

  2、这一部分的叙述和题目有关系吗?是不是走题了呢?

  (学生讨论,教师点拨)

  参考:之前的叙述没有跑题。

  表面上看,和题目没有直接关系。

  但是叶三之所以能成为一名鉴赏家,恰恰是源于卖果子时的丰富的生活阅历和对生活中的美的感悟。他喜欢到各地去找好果子,送到买家的果子都有可以入画的美丽。正是他的丰富的生活阅历,才提高了他的鉴赏力,这成为一名鉴赏家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同时也为后文的描述作了铺垫。

  更重要的是叶三还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他乐此不疲地“到处跑”,为的是时刻注意和发现新鲜活泼的生机,在生活细节中找到美感。这样他才能够从紫藤的乱画里看出风来,才会懂得一只小老鼠的顽皮,才会懂得“红花莲子白花藕”。

  3、叶三是个“卖果子的”,但是作者在文章开篇却说全县“第一个鉴赏家是叶三”,你赞同这样的看法吗?哪些文字是体现出叶三是“第一个鉴赏家”这个说法的?(变相提问:是不是鉴赏家,那是要用能力说话的,文章中哪些事实可以证明叶三就是一个鉴赏家?)

  (学生讨论,教师指导)参考:1、叶三判定“紫藤有风”;2、判定灯台上的老鼠是“小老鼠”;3、“红花莲子白花藕”

  追加问题:从这些细节来看,你认为画家是怎样的一个人?他们之间关系如何?

  (鼓励学生直接发言)画家平易近人,从善如流,是真画家;二人关系融洽,堪称伯牙子期式的知音,彼此互相欣赏,友谊朴素真挚。

  4、叶三能从细节中准确地判定画家的画,并且话语极少,但是字字是金,击中要害,甚至还能够挑选出画家画中的不足,看来他真的是一个鉴赏家。大家想想看,一个果贩子,能够把问题看得这么深入,你认为他能成为鉴赏家的原因有哪些?(直接回转到第1、2问题上,顺便提及前面的叙述在全文中的作用,参


本文共计4632字,当前仅展示3000字,阅读全文请点下方按钮下载>>>

汪曾祺《鉴赏家》教案

  教学目标:  1、 初读文本,把握小说的主要情节。  2、 精读文本,能够从语言...
点击下载文档
分享: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VIP会员服务
    限时9折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