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赵必愿传》的原文阅读答案及译文解析
赵必愿,字立夫,广西经略安抚崇宪之子也。未弱冠,丁大母忧,哀毁骨立。服阕,以大父汝愚遗表,补承务郎。定七年举进士,知崇安县,剖判如流,吏不能困。修学政,立催科法,足者旌之,未足者宽以趣之,民皆感怿愿输。革胥吏鬻盐之敝。擅发光化社仓活饥民,帅怒,逮吏欲惩之,必愿曰:"刍牧职也,吏何罪。"束檐俟谴,帅无以诘而止。旧有均惠仓,无所储,必愿捐缗钱增籴,至二千石。力主义役之法,乡选善士,任以推排,入资买田助役,则勉有产之家,有感化者,出己田以倡,遂遍行一邑,上下便之。台府以闻,下其式八郡四十八县。秩满,民共立祠刻石。知处州陈折帛纳银之害皆得请移泉州罢白土课及免差吏榷铁讽诸邑行义役秋旱力讲行荒政乞拨二仓米振救。差主管官告院。越五日,诏依旧主管官告院兼知台州,一循大父之政,察民疾苦,抚摩凋瘵,修养济院,建陈瓘祠,政教兼举。
端平元年,以直秘阁知婺州。至郡,免催绍定六年分小户绫罗钱三万缗有奇。立淳良、顽慢二籍,劝惩人户。措置广惠仓及诸仓积谷。奏乞宽减内帑绫罗,申省免用旧例,预解诸色窠名钱,罢开化税场。迁太府寺丞,寻迁度支郎中。
三京兵败,边事甚亟,诏条上守御计,必愿言十事:下哀痛之诏,合江淮之兵,救江陵之急,节财用之宜,縻议和之使,抚无归之民,处北来之众,置镇抚之使,择帅阃之代,拔未用之将,皆切于边要。政府议楮币日轻,欲令诸州再用印及他为称提之法,必愿力争不可。嘉熙元年,贻书政府,论边防事宜,授右司郎中。火灾,必愿应诏上封事。权吏部右侍郎。
时边事急,必愿应诏言,区画皆中事机。暂兼权侍左侍郎。李宗勉每称其平允。暂兼权户部侍郎,兼同详定敕令。请立国本,请亲祷雨。迁户部侍郎,暂兼给事中。淳佑五年,以华文阁直学士知福州、福建安抚使,三辞,不许。闽人闻必愿至,欣然叹羡。必愿平易以近民,忠信以厚俗,恻怛以勤政,行乡饮酒,旌退士,奖高年,裁僧寺实封之数。尤留意武事,甫入境,即以军礼见戎帅,申明左翼军节制事宜,措置海道修水,教士卒知劝。"居官四年,累乞归,及命召,又三辞,皆不许。卒,遗表上,赠银青光禄大夫。〈节选自《宋史·赵必愿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知处州/陈折帛纳银之害/皆得/请移泉州/罢白土课及免差吏榷铁/
三京兵败,边事甚亟,诏条上守御计,必愿言十事:下哀痛之诏,合江淮之兵,救江陵之急,节财用之宜,縻议和之使,抚无归之民,处北来之众,置镇抚之使,择帅阃之代,拔未用之将,皆切于边要。政府议楮币日轻,欲令诸州再用印及他为称提之法,必愿力争不可。嘉熙元年,贻书政府,论边防事宜,授右司郎中。火灾,必愿应诏上封事。权吏部右侍郎。
时边事急,必愿应诏言,区画皆中事机。暂兼权侍左侍郎。李宗勉每称其平允。暂兼权户部侍郎,兼同详定敕令。请立国本,请亲祷雨。迁户部侍郎,暂兼给事中。淳佑五年,以华文阁直学士知福州、福建安抚使,三辞,不许。闽人闻必愿至,欣然叹羡。必愿平易以近民,忠信以厚俗,恻怛以勤政,行乡饮酒,旌退士,奖高年,裁僧寺实封之数。尤留意武事,甫入境,即以军礼见戎帅,申明左翼军节制事宜,措置海道修水,教士卒知劝。"居官四年,累乞归,及命召,又三辞,皆不许。卒,遗表上,赠银青光禄大夫。〈节选自《宋史·赵必愿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知处州/陈折帛纳银之害/皆得/请移泉州/罢白土课及免差吏榷铁/讽诸邑行义役/秋旱/力讲行荒政/乞拨二仓米振救/
B.知处州/陈折帛纳银之害/皆得请/移泉州/罢白土课及免差吏榷铁/讽诸邑行义役/秋旱/力讲行荒政/乞拨二仓米振救/
C.知处州/陈折帛纳银之害/皆得请移泉州/罢白土课及免差吏榷铁/讽诸邑7行义役/秋旱/力讲行荒政/乞拨二仓米振救/
D.知处州/陈折帛纳银之害皆得/请移泉州/罢白土课及免差吏榷铁/讽诸邑/行义役/秋旱/力讲行荒政/乞拨二仓米振救/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时男子20岁行冠礼以示成年,后来以“弱冠”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
B.“丁大母忧”指古代丧葬习俗中官员为母亲守丧,“服阕"指守丧期满除服。
C.“义役”是南宋时由应役户出田或买田若干作助役田,所收田租以充应役费用.
D.“三京”是古代三座京城的合称,宋朝时是指东京开封、西京洛阳、南京商丘。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赵必愿出身官宦,有政治才能。他任崇安知县,剖决流畅,县吏难不倒他;他在全县实行义役法,上下都觉得便利,后来又把义役法推行到八郡四十八县。
B.赵必愿爱护百姓,做事有担当。他擅自打开光化社仓,发放粮食救活饥民,统帅却因此要给小吏治罪,赵必愿挺身而出,承担责任,表示愿意接受惩治。
C.赵必愿为政注重改变地方风气。他任台州知州时,修养济院,建陈璀祠堂,教化上也取得成绩;他到婺州后,设立淳良、顽慢两种户籍,以便劝诫人们。
D.赵必愿留心军事,为国家安全献计献策。边事紧急,他上奏防守计策,都切中边事的要害;嘉熙元年,他给政府写信,论述边防的事,被任命为右司郎中。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立催科法,足者旌之,未足者宽以趣之,民皆感怿愿输。
(2)甫人境,即以军礼见戎帅,申明左翼军节制事宜,教士卒知劝。
参考答案
10.B 知处州,陈折帛纳银之害,皆得请。移泉州,罢白土课及免差吏榷铁,讽诸邑行义役。秋旱,力讲行荒政,乞拨二仓米振救
(【解析】“请移泉州”不合文意,下文没有与此对应的内容,此处断句不当,以此排除A与D两项。“讽诸邑/行义役”中,“行义役”的主语应是“诸邑”而不是“赵必愿”,排除C项。所以,选B项。〔3分)
11.B(【解析】“为母亲守丧”错,“大母”指祖母。3分)
12.A(【解析】“后来又把义役法推行到八郡四十八县”错,文中意思是,台府听说后,将这个办法下达到八郡四十八县。3分)
13.(1)赵必愿设立催科法,交足的给以表彰,没交够的宽限他们期限再催促,百姓都很受感动,愿意交纳。(关键词:“旌”“趣”“输”各1分,句意2分。)
本文共计4137字,当前仅展示3000字,阅读全文请点下方按钮下载>>>
《宋史·赵必愿传》的原文阅读答案及译文解析
本文2024-01-31 23:52:57发表“作文范文”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neimou.com/article/4234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