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范本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一首笔调灵活,不假雕琢,不事堆砌,语浅味永,摹写逼真的佳作,是一幅颇有审美价值的淡墨画——充满着农村生活气息的夏夜素描。下面是yjbys小编分享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范本,更多内容请访问(www.ruiwen.com/wenxue)。
篇一:《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范本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茆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大意】
明亮的月光惊起了正在栖息的鸟鹊,它们离开枝头飞走了。在清风吹拂的深夜,蝉儿叫个不停。稻花香里,一片蛙声,好像是在诉说好年成。不一会,乌云遮住 了月亮。只有远方的天边还有七八颗星星在闪烁,山 前竟然落下几点雨。行人着慌了:那土地庙树丛旁边过去明明有个茅店可以避雨,现在怎么不见了?他急急从小桥过溪,拐了个弯,茅店就出现在他的眼前。
【注释】
① 这首词写的是作者在山乡夜行中所见所闻。明月清风,惊鹊鸣蝉,稻香蛙声,溪流小桥,构成了江南山乡夏夜一幅优美动人的画面。而贯彻全篇的却是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丰收的喜悦。作者善于抓住夏夜山乡的特点,又理解农民对丰收的热望,加上笔调轻快,语言优美,音节和谐,使人读了这首词仿佛临其境,馀味无穷。
②《西江月》: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
③黄沙:黄沙岭,在信州上饶之西,作者闲居带 湖时,常常往来经过此岭。
④别枝:旁枝。
⑤旧时茆店:过去很熟悉的那一所茅草店。
⑥社:土地庙。社林:土地庙周围的树林。
【简析】
词的上片以鸟惊、蝉鸣、蛙噪这些山村夏夜特有的音响,把黄沙道写得生机勃勃,颇不寂寞;词的下片以轻 云小雨,天气的突然变化,和旧游之地的突然发现,表现夜行乡间的轻松和饶有兴趣。上下片都写的情真 景真,笔调轻快,是一支醉人的乡间夜行曲。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反复诵读,感悟词中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的情感。
3、培养学生对大自然、对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借助语言文字,充分展开想象,感悟词中景、心中情。
课件设计:pp四张抒情音乐一段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齐背辛弃疾词《清平乐村居》
2、揭题: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词牌词题
二、布置初读。
1、自由诵读:字字正确、句句通顺。
2、划出不理解的词语。
三、初读检查。
1、(出示课件1)指名读,正音;齐读。
2、质疑,引导解疑。
四、小组学习。
1、用心读,边读边想画面。
2、小组内互说,有感情地朗读。
五、大组交流。
1、自由说自己印象最深的画面。
①引词句。②说画面。③作补充。④练诵读。
2、范读。学生闭眼想象完整画面。
3、(出示课件2)说完整画面。
①小组内互说。②独立说或合作说完整画面。
4、配乐诵读。
①指名诵读。②简评。③齐诵,可变换方式。④练背。
六、补充积累。
1、(出示课件3、4)补充辛弃疾词《南乡子》《破阵子》,师生齐诵。
板书设计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景 情
乡村夏夜 舒适喜悦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范本
本文2024-01-31 00:29:17发表“作文范文”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neimou.com/article/4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