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靠什么连胜白居易?

栏目:作文范文作者:editor来源:互联网发布:2024-02-01浏览:4

刘禹锡靠什么连胜白居易?

  刘禹锡出生于文学世家,长期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所以在早期大都是简洁明快,透着哲学家的睿智。

  刘诗中间四句,直译是:怀念故旧,只能空吟向秀闻笛所作的赋;回到家乡,反倒像斧头柄烂掉的王质一样。意译为:怀念旧友,旧友已亡,只能空自哀叹;回到家乡,物是人非,自己倒像陌生人一样。只有把典故讲述明白,才能把原诗赡富的内容、复杂的情感和高超的艺术反映出来

  中国是诗的国度,唐诗被认为是中国诗歌的珠穆朗玛。在这座珠峰之巅,傲然屹立着三位伟大的诗人——盛唐的李白、杜甫和中唐的白居易。

  如果有人说,这三人的诗歌造诣无与伦比,同时或后世的其他诗人只有俯首称臣的份。你很可能会“顶”——那还用说吗?但事实并非如此。中唐时有位诗人,就曾经挑战“李杜白”,而且一胜两平,战绩不俗。

  谁啊,这么“任性”?他就是人称“诗豪”的刘禹锡。

  通俗晓畅,用事不觉 “刘白”初逢乐天赠诗

  宝历二年(公元826年)冬,被贬谪二十多年的刘禹锡罢和州(今安徽和县)刺史,奉召返回洛阳,这年他55岁。途经扬州时,与因病罢苏州刺史回洛阳的白居易相遇。诗人相逢,少不了饮酒作诗。宴会上,白居易赋诗一首《醉赠刘二十八使君》: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刘禹锡叔伯兄弟排行二十八,“使君”是对州郡长官的尊称。白居易在诗中说:您热情地为我添酒劝饮,我握着筷子敲击盘子为您吟唱诗歌。您的诗才堪称国手,却没人赏识,只能沦落到如此地步。命运压得人抬不起头来,真是无可奈何。抬眼望去,冬季的景物使人深感寂寞,满朝庸庸碌碌的官员都有了得意的位置,而您这样有才能的人却困顿不顺。我知道有才名折损官运的说法,但折损二十三年实在太多太多。

  后人大多认为,白居易的这首赠诗写得一般。有人更是惊诧莫名:大名鼎鼎的白乐天,怎么会写出如此烂诗?也有人认为,白居易不过是敷衍应酬一下而已。目前常见的唐诗选评鉴赏之类的书,基本都不选它,甚至连专门评鉴白居易诗歌的书也不会收录。

  那么,这首诗果真如此之差吗?其实,被贬谪二十多年的刘禹锡罢和州(今安徽和县)刺史,奉召返回洛阳,这年他55岁。途经扬州时,与因病罢苏州刺史回洛阳的白居易相遇。诗人相逢,少不了饮酒作诗。宴会上,白居易赋诗一首《醉赠刘二十八使君》: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刘禹锡叔伯兄弟排行二十八,“使君”是对州郡长官的尊称。白居易在诗中说:您热情地为我添酒劝饮,我握着筷子敲击盘子为您吟唱诗歌。您的诗才堪称国手,却没人赏识,只能沦落到如此地步。命运压得人抬不起头来,真是无可奈何。抬眼望去,冬季的景物使人深感寂寞,满朝庸庸碌碌的官员都有了得意的位置,而您这样有才能的人却困顿不顺。我知道有才名折损官运的说法,但折损二十三年实在太多太多。

  后人大多认为,白居易的这首赠诗写得一般。有人更是惊诧莫名:大名鼎鼎的白乐天,怎么会写出如此烂诗?也有人认为,白居易不过是敷衍应酬一下而已。目前常见的唐诗选评鉴赏之类的书,基本都不选它,甚至连专门评鉴白居易诗歌的书也不会收录。

  那么,这首诗果真如此之差吗?其实不然。白居易和刘禹锡两人同庚,又都是著名诗人,时称“刘白”。唐代是重视诗歌的朝代,诗是科举的重要内容。初逢赠诗,事关声名,白居易必尽全力,绝不可能敷衍。

  细味全诗,通俗晓畅,到位得体;取象巧妙,款曲达意;暗用典故,不露痕迹。“满朝官职独蹉跎”一句,化用了杜甫的“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诸公衮衮登台省,广文先生官独冷”等典故。而且,即使看不出是在用典,也仍然可以读懂,“用事不觉”乃用典之最高境界。作者化典述衷,充分表达了对刘禹锡谪迁的同情和不平。

  “举眼风光长寂寞”一句,巧妙地借象喻意,含蓄传递了希望的预示,这对刘禹锡是莫大的勉励和劝慰。扬州的冬季较其他季节偏长,这冬天的风光就像刘禹锡被贬的境遇一样,使人深感寂寞。然而,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春姑娘的脚步近了,黑暗即将过去,光明就要到来!

  白诗的高妙,是在看似不经意的文字背后,寄寓着深厚的情感和丰富的内涵。惜乎高山流水,知音难觅。并非白诗不佳,原是鉴赏乏力。

  正如哲人所言:“不要因为你的胃口不好,而去责怪食物!”

  用典抒情,取象明志 刘诗回赠千古独步

  白诗犹如武林高手打过来一拳太极,表面绵软,实则千斤。有赠必有答,来而不往非礼也。刘禹锡即席写了一首答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现在,让我们看看刘禹锡是如何拆招的。刘诗承继白诗末句,顺势发力;辗转腾挪,高潮迭起;回归首联,收束扣题。

  永贞元年(公元805年)九月,刘禹锡因支持王叔文革新被贬为连州(今广东连州市)刺史。十月,朝议认为“贬之太轻”,再贬为郎州(今湖南常德市)司马。长庆元年(公元821年)冬,改任夔州(今四川奉节县)刺史。长庆四年(公元824年)夏,调任和州刺史。夔州属于古代巴国,郎州属于古代楚国,都是当时的荒远凄凉之地。

  从最初被贬的永贞元年,到现在写诗的宝历二年,前后两头都算不过二十二年,为什么两诗都说二十三年呢?合理的解释是,刘禹锡虽然被召回洛阳,但并未任命新的职位。一般来说,从召回到担任新职还需要个一年半载。如今已是冬季,刘禹锡还没有回到洛阳,履新肯定是明年的事了。事实也正是如此,刘禹锡于次年春季抵达洛阳,六月才出任主客郎中,分司东都。

  刘诗中间四句,颔联抚今追昔,用典抒情。直译是:怀念故旧,只能空吟向秀闻笛所作的赋;回到家乡,反倒像斧头柄烂掉的王质一样。若不了解其中的典故,就如同鸭子听雷。那就只好意译:怀念旧友,旧友已亡,只能空自哀叹;回到家乡,物是人非,自己倒像陌生人一样。不过,这两种表达都不可与原诗同日而语。只有把典故讲述明白,才能把原诗赡富的内容、复杂的情感和高超的艺术反映出来。

  “闻笛赋”,即向秀的《思旧赋》。向秀是魏晋之际的哲学家、文学家。三国曹魏末年,向秀的朋友嵇康、吕安因不满司马氏篡权而被杀害。后来,在一个夕阳西下的寒冬,向秀经过嵇康、


本文共计4844字,当前仅展示3000字,阅读全文请点下方按钮下载>>>

刘禹锡靠什么连胜白居易?

  刘禹锡出生于文学世家,长期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所以在早期大都是简洁明快,透着哲学...
点击下载文档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VIP会员服务
    限时9折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