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江南说课稿一等奖(9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江南说课稿一等奖篇一
《哀江南》是一篇自读课文,教学时数仅一课时。
根据本单元的学习重点,这篇课文的学习重点应为欣赏七只曲子。欣赏戏曲语言,尤其是欣赏曲词,一要反复诵读,体会曲词的抒情性和音韵美,二要仔细揣摩,体会语言的准确、生动、形象。
为此,本节课在教师简单介绍完作者、时代背景和《桃花扇》的剧情以激发阅读兴趣后,要留下足够多的时间让学生结合课文注解及补充注释进行自学。在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后,教师再组织先进行分角色朗读,接着听范读,最后进一步把握课文内容(根据课文内容填表)。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教师再组织学生欣赏语言,在欣赏的过程中应以学生分析讨论为主,教师重在引导、点拨,辅以分析一两个典型例子。
【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a、了解孔尚任及其《桃花扇》
b、品味戏曲语言,提高鉴赏戏曲的能力
c、学习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
2、过程与方法:
a、在诵读时体会戏曲语言的抒情性和音韵美
b、在比较中进一步认识戏曲文学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培养学生对戏曲的喜爱之情
b、体会作者的亡国之痛
【教学重、难点】
1、品味戏曲语言,提高鉴赏戏曲的能力
2、学习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
【课时计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助读
教师通过简单介绍孔尚任及其《桃花扇》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尽量帮助学生扫清阅读障碍。
1、关于作者
曲阜人,孔子64代孙,清代戏曲作家。他“十年时间,三易其稿”,于康熙三十八年(1699)写成传奇剧本《桃花扇》。一时,“王公荐绅,莫不借抄”,歌台演出,“岁无虚日”。《桃花扇》的成功,使他誉满文坛,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a、了解孔尚任及其《桃花扇》
b、品味戏曲语言,提高鉴赏戏曲的能力
c、学习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
2、过程与方法:
a、在诵读时体会戏曲语言的抒情性和音韵美
b、在比较中进一步认识戏曲文学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培养学生对戏曲的喜爱之情
b、体会作者的亡国之痛
【教学重、难点】
1、品味戏曲语言,提高鉴赏戏曲的能力
2、学习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
【课时计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助读
教师通过简单介绍孔尚任及其《桃花扇》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尽量帮助学生扫清阅读障碍。
1、关于作者
曲阜人,孔子64代孙,清代戏曲作家。他“十年时间,三易其稿”,于康熙三十八年(1699)写成传奇剧本《桃花扇》。一时,“王公荐绅,莫不借抄”,歌台演出,“岁无虚日”。《桃花扇》的成功,使他誉满文坛,时人将他与《长生殿》的作者洪n并论,称“南洪北孔”。
2、时代背景
南京原是明代的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国都,后来燕王朱棣迁都北京。其间的五十多年,南京一直是明朝皇权政治经济繁华的中心。反王李攻入北京,崇祯自缢,马士英、阮大铖等于南京迎立福王,建立南明王朝,但昏王奸臣不理朝政,沉湎于歌舞。清兵入关后,攻破扬州,直逼江南,南明灭亡。
本文借长期生活在秦淮河上的唱曲名家苏昆生之口,在南明灭亡之后,故地重游,抚今追昔,百感交集,唱出这套沉郁、悲怆的曲子。
3、《桃花扇》剧情简介
诚如作者所言,《桃花扇》是“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作者巧妙地将复社名士侯方域与秦淮名妓李香君的爱情故事和南明王朝的政治衰败的现实统一起来。
剧情
赠扇――侯方域在南京旧院结识李香君,二人志同道合,情投意合,共订婚约。定情之夕,侯方域以题诗的宫扇一把赠予李香君。
画扇――阉党余孽阮大铖得知候方域手头拮据,暗送妆奁用以拉拢。香君识破圈套,阮大铖怀恨。南明王朝建立后,阮大铖诬告侯方域迫使他逃离南京。得势的阮大铖欲强迫香君改嫁党羽田仰遭拒,香君血溅定情诗扇。友人将扇上血迹点染成折枝桃花,故名桃花扇。
撕扇――李香君以桃花扇为信物,托苏昆生寻找被迫外逃的侯方域,后两人终于在栖霞山相遇,面对桃花扇共叙旧情,在场的张道士撕扇掷地,以国仇家恨点醒他们,二人不忍看见国破家亡,双双入道。
全文阅读:
二、自读
学生结合课文注解自读,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教师巡视,随时和学生交流。
补充注释:
1.蒿莱:泛指野草。
2.山松野草带花挑:我挑着山松枝和带花的野草。
3.坏槛当潮:已损坏的栏杆被水泡坏了。槛:栏杆。
4.诌一套:胡乱编造一套曲子。诌:编造
三、朗读
1.学生听范读
正音:
刍 chú 恸 tong 墀 chí 殍 piǎ o槛 jiàn 榭 xiè 枭 xiāo 诌 zhōu 弋 yì
2.学生分角色朗读
3.根据课文内容填表
教师提问,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自己填完后小组交流讨论)
a.苏昆生故地重游,文中写他看见了哪些景物?
b.这些景物发生了什么变化?作者在“宾白”部分是怎么写的?
最新江南说课稿一等奖(9篇)
本文2024-02-01 00:39:25发表“作文范文”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neimou.com/article/4800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