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访友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山中访友课堂笔记(三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山中访友课堂笔记篇一
1、积累课文中出现的词语,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2、朗读课文,想象文中的情境,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
3、了解想象的写法,体会想象的妙用。
4、把握文章内容,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怀。
【教学法重点】
朗读课文,想象文中的情境,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了解想象的写法,体会想象的妙用。
【教学难点】
了解想象的写法,体会想象的妙用。
【教学方法】
注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引导学生采取“自主、合作、探究”方式学习本文。
【教学用具】
多媒体。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一、新课导入
1、引导学生回忆第三单元学过的两篇写景的散文:《春》、《济南的冬天》。
2、全班齐读文中导语。
二、展示本课学习目标(投影出示)
三、出示课件检察学生预习情况
四、朗读课文
1、朗读指导。(投影出示)
2、学生自由朗读。
3、全班齐读。
五、阅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学生先自学,后小组进行讨论)
1、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
2、作者描写这些“朋友”时运用了哪些方法?并举例子说明。
3、摘抄你认为优美的句子,加以品味体会。
六、分组进行片断朗读
七、课堂小结(请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八、布置作业
1、从课文中找出一些精彩的语句和好的词语写在你的笔记本上。
2、做一份文段阅读巩固课堂所获知识。
让学生产生悬念:《山中访友》是否也是写景的散文呢?
让学生明确学生目标。
初步了解课文。
学生根据思考题研读课文,并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参与课堂,活跃课堂气氛。
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让学生主动总结所学知识。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山中访友课堂笔记篇二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山中访友》。
《山中访友》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像力,充满童心和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众朋友”与朋友们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六年级学生好奇心强并充满了无限的幻想,对这样一篇童话色彩浓重的散文,一定会特别感兴趣,通过阅读期待引导他们感悟,发现大自然的美并与作者产生共鸣同样受到美的熏陶。
知识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握作者把进山看风景说成是“山中访友”所传达的思想感情。
1、鉴赏本文新奇丰富的想像美。
2、学习本文栩栩如生的景物描写,透过语言文字,感悟课文充满诗意的图画。
体味作者所表达的对大自然热爱之情,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
重点:理清思路,品味赏析栩栩如生的景色描写进而受到美的熏陶。
难点:引导学生揣测写作意图,体会文章的写作技巧。
多媒体课件、录音机及课文朗读带、投影仪、照片
采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但老师建议你们:
1、要左手翻书右手钩画。
2、用“—”画出你不认识字词。
3、用“口”画出景物的名字,用“ο”画出你认为最妙的词,用“≈”画出你喜欢的句子,然后教师巡视、释疑、解难,把集中出现的生字词在黑板上集中讲解,学生初读结束。接下来听课文录音,这时我又设计几个问题:我是什么时间去访友的?访问了哪些朋友?问题比较简单,学生较容易指出“在好天气里独自步行带着好心情去的(对于好心情教师要适时点出哼、踏等词的好处),具体朋友学生说,老师板书。
(1)找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生可做适当的评价。
(2)指导学生分组,每组找出自己喜欢的段落中精美的词句,精读品析。
(3)小组代表谈自己最欣赏的词句,并说出它的好处,然后用这幅画好在 的句式起个好听的名字,每小组选一个人做汇报的记录。
(4)教师抓住学生回答后的关键之处板书,如将写物拟人化的称呼,弟弟、大嫂、爷爷、姐姐……学生说出比喻句的喻体等等。
山中访友课文简说 山中访友同步练习 山中访友原文 《山中访友》教学建议 《山中访友》词语解释与积累 《山中访友》生字注音 《山中访友》句子理解
1、你认为朋友的含义是什么?学生会说出很多种,但教师应抓住平等、互助,追问学生,作者为什么称自然景物为朋友?他想表达什么样的情感?
2、你与作者有同样的想法吗?就把它写下来,这时教师用多
本文共计4931字,当前仅展示3000字,阅读全文请点下方按钮下载>>>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山中访友课堂笔记(三篇)
本文2024-02-01 00:58:11发表“作文范文”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neimou.com/article/5050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