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项目实施方案范文汇总 数学活动方案(3篇)

栏目:策划/方案作者:editor来源:互联网发布:2024-02-01浏览:1

数学项目实施方案范文汇总 数学活动方案(3篇)

为了确定工作或事情顺利开展,常常需要预先制定方案,方案是为某一行动所制定的具体行动实施办法细则、步骤和安排等。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方案吗?以下就是小编给大家讲解介绍的相关方案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有关数学项目实施方案范文汇总一

案例1:强扭的瓜不甜——方法一定要多样化吗?

片段:这里介绍一位老师在处理算法多样化时的一个教学片段:(教材背景介绍: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21页“千以内数比较大小”,教材在编排上,已考虑到了算法多样化,因此,呈现了多种比较方法。)

情景导入后,教师问:312和285比,哪个大?你是怎么比的?小组交流一下。

(学生交流后)师:汇报一下你们交流的结果。

生1:我们小组是这样比的,百位和百位比,3比2大,所以,312比285大。

生2:我们也是这样比的,312的百位上是3,而285百位上是2,3比2大,所以,312比285大。

师:还有不同方法吗?

(下面没有学生举手。)教师着急了,就开始启发学生:小朋友们想一想,我们在数数时是怎么数的?

(学生不理解)教师补充:先数哪一个数?

终于有一个学生举手:我们是先数285,然后是286、287……311、312,312在285的后面,所以,312比285大。

(教师听了很高兴,大大表扬了一番。)

师:小朋友们再想一想,285和312都和哪个数比较接近?

生:300。

师:那我们还可以怎样比呢?

(有几个学生举手)生:我向,285比300小,312比300大,所以,312应该比285大。

(为了巩固战果,这位教师又请了几个学生重复这种方法,然后,出示写有这三种方法的小黑板,让学生照着上面齐读。)

反思:听完后,我就在思考:课堂中,对于学生没提出的方法,教师是否有必要再补充呢?倡导方法多样化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呢?新的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小学数学中的计算教学,不仅要重视创设现实情境,使学生感受学习数与计算的必要性,……而且还要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算法多样化……。

算法多样化是指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即对同一个问题运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是针对过去教学中只有一种算法的弊端提出来的。例如口算,往往只有一种思路(当然,学生如有其他思路也不限制),这样很容易忽略个别差异,遏止了学生的创造性,何况有不少题目本来就可以有多种算法的。可以说,鼓励算法多样化是在教学中促进每个学生在各自基础上得到发展的一个有效途径。按照这样的教学,不仅可以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有利于学生进行数学交流,而且有利于因材施教,发掘每个学生的潜能。这样的教学不但使得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愉悦,而且能使不同的人学到不同的数学。它是面向群体的,每人可以用自己最喜欢或最能理解的一种算法,同时在群体多样化时,通过交流、评价可以吸取或改变自己原有的算法。

看来,实施的前提是尊重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他应有的发展。所以,我认为在课堂中,对于学生想到的方法,应鼓励他们多说,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允许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但同时我认为,教师有责任带领学生一起进行方法的优化,比较出最方便简洁的方法。对于教材中已展示出的,但学生没想到的,应该分两种情况去考虑:第一种,学生提供的方法中,没有包含这种简便的方法,我认为教师应引导学生得出这种方法:第二种,学生提供的方法中,已经包含了那些好方法,教师就没必要再去花时间介绍其他的方法。上面的案例中,学生想到的这种方法就是一个既实用又简单的比较方法,它对于以后比较多位数的大小是有帮助的,教师就应该乘胜追击,重点突出这种方法就可以了,何必花那么大的力气去引导学生呢?弄不好还可能造成以后在比较方法上的误区:认为老师介绍的肯定是最好的方法,学生可能就用这两种方法比较了。

案例2:中看不中用——这样的小组讨论有效吗?

片段:下面是一节三年级的数学课:“面积与周长的练习活动课”

师:(与学生共同做了几道巩固练习后,出示:16个正方形最多可拼成几种长方形?)你知道能拼成几种不同的长方形吗?现在请大家拿出纸片,前后4人为一组,大家讨论一下。

生:(30%的学生先表现出迟疑,但很快开始拿出准备好的若干正方形纸片,4人结成小组,有40%的学生未与他人讨论,自己操作;10%的学生漠不关心;20%的学生虽有讨论,但未具体申明自己的原因,仍保持自己的观点)。

此时教师快速巡视前排两组,回到讲台,整理一下教具,2分钟后示意结束讨论,请学生举手回答问题(代表自己而不是小组)。

反思:的确,以教师为绝对主体的课堂最明显的标志就是教师一言堂,很多教师推导出给学生时间就是改变教学模式的重要标志,然而

主体地位与话语数量并非是一对绝对相等的概念。其原因在于课堂讨论存在的前提是给学生自主思考、相互交流的机会,而不仅仅在于时间量的简单占有。正如上述案例中,大部分的讨论小组并没有出现思想的碰撞、激烈的争辩,反而却有学生表现出些许倦怠、懒散。对整个教学过程的进行而言,讨论没有影响教师思路的走向,或者说,它仅起到完成教师既定思路的辅助作用。

上面案例中的学生所出现的表现,其实在我们的课堂上也是经常会出现的,可总结成以下三种状态:第一种情况是讨论时,学生只会说,不会听;第二种情况学生之间互相推委,都不愿说;第三种情况是少数学生在说,多数人只是充充场面。

如何改变这些状况,我作了一些尝试,一方面,我注意训练学生,比如培养他们会说,包括先思考后说,在小组内小声说,全班交流时大声说,培养他们学会听别人发言,学会等他人讲完后再补充自己的意见,学会边听边思考,同时还要学会赞赏别人,当然,作为教师首先要作好榜样,学会欣赏学生的发言。我觉得这几点


本文共计6771字,当前仅展示3000字,阅读全文请点下方按钮下载>>>

数学项目实施方案范文汇总 数学活动方案(3篇)

为了确定工作或事情顺利开展,常常需要预先制定方案,方案是为某一行动所制定的具体行动实施办法细则、步...
点击下载文档
分享: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VIP会员服务
    限时9折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