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潭的传说》教学案列
《日月潭的传说》教学案列(通用12篇)
《日月潭的传说》教学案列 篇1
一 教学目标
1 读懂课文内容,体会大尖和水社不畏强暴,舍已为人的崇高精神。
2 学会本课生字词,并注意积累和运用。
3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复述。
4 搜集有关日月潭的资料,自己尝试编有关日月潭的传说,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想像力。
二 学生分析
我校属于一所普通的公办小学,学生多半来自农村,很少有机会外出旅游,学生对祖国名胜的了解主要来自读书、看电视、听别人说,但本文浅显易懂,因此学生对它非常感兴趣,而且学生通过学习《葡萄沟》、《小镇的早晨》已经对塞北江南的风景有所了解,在此基础上再来学习关于名胜古迹的传说,学生会更感兴趣,本班学生非常喜欢个性化阅读,善于从读中感知、感悟、敢于质疑,因此根据学生实际,采取以读代讲的方法,给学生提供充足的读书思考的时间。
三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交流资料,感受美景
1 学生交流搜集有关日月潭的资料。
师:同学们,在我国的宝岛台湾有一个美丽的湖,那就是日月潭(结合谈话出示中国地图、日月潭图,并板书:日月潭)关于日月潭你了解了哪些知识?
生:通过读课外书我知道了日月潭中心有个小岛。
生:通过读课外书我知道了湖中心的光华岛把湖分成了两半,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
生:我知道了要是下起了蒙蒙细雨,日月潭好像披上了轻纱,周围的景色一片朦胧,就像童话中的仙境。
......
师:日月潭的景美,传说更美,让我们一起走进《日月潭的传说》。(板书:传说)
(学生通过汇报交流搜集的资料,感受日月潭景色的秀丽,教师由此导入新课,过渡自然。)
2 学生读题质疑。
师:读完课题后,你最想知道什么?
生:这是一个怎样的传说?
生:传说中有谁?
......
(引导学生对课题质疑,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读书欲望。)
(二)初读,感知传说
1 学生自读。
师:同学们的脑瓜里写满了问号,你想不想自己来读一读《日月潭的传说》呀?
生:(异口同声)想!
师:那就一睹为快吧!读后和大家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好吗?
生:通过读我知道了这个传说中的人物是大尖和水社。
生:我知道了大尖和水社寻找太阳和月亮,历尽千辛万苦。
生:我还知道了大尖和水社最后变成了一座高山。
......
(给学生自主读书的时间,使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
(三)抓住关键词,巧设疑点
1 教师谈话引导。
师:下面请同学们拿起笔,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找一找哪个词重复出现了,出现了几次?
2 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3 学生汇报。
生:(迫不及待)老师我发现了“终于”出现了三次。
师:你能读一读它们所在的句子吗?(生读,教师适机出示带有“终于”的三句话,并引导学生质疑)
生:大尖和水社为什么去找太阳和月亮?
师:这是问原因。
生:他们是怎样找?找回后又是怎样做的?
师:这是问经过。
生:第一句中的省略号有什么用处?
师:对标点符号质疑,了不起!
生:恶龙是怎样被制服的,制服后又发生了什么事?
师:结果是怎样的。
......
(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开始,教师不仅引导学生对重点词语,句子的质疑,更可贵的是给予指导、评价,这样学生还会不断地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日月潭的传说》教学案列 篇2
《日月潭的传说》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雨花外国语小学 石莉
一、教学目标:
1、能默读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用联系上下文和展开想象的方法理解“一筹莫展、挺身而出、翻山越岭、披荆斩棘、千辛万苦、为民造福”等词语的意思。
3、能抓住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朗读感悟大尖哥和水社姐的形象,体会他们舍生忘死、除邪惩恶、为民造福的高贵品质。
4、进行借助关键词语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训练。
5、结合课文内容开展想象、补白、说话、写话训练。
6、渗透从侧面写人的知识(有条件的课后进行片段训练)。
7、对“传说”这样一种文学样式做一点介绍,提示今后阅读时关注“传说”的主题。
二、教学重、难点:
能抓住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朗读感悟大尖哥和水社姐的形象,体会他们舍生忘死、除邪惩恶、为民造福的高贵品质。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3课,齐读课题——《日月潭的传说》。
2、上节课我们初读课文,学习了生字词,了解了课文大意。下面老师来检查一下:看看这些词语你会填吗? (指名说、齐读)
出示:( )( )一团 一筹( )( )
( )( )而出 ( )山( )岭
披(
本文共计40598字,当前仅展示3000字,阅读全文请点下方按钮下载>>>
《日月潭的传说》教学案列
本文2024-06-01 04:22:21发表“教案学案”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neimou.com/article/69030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