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边城教案

栏目:教案学案发布:2024-06-01浏览:3

语文教案-边城教案

语文教案-边城教案(通用2篇)

语文教案-边城教案 篇1

  《边城》教案

  教学目标 :

  教学重点、难点:

  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和细致含蓄的心理刻画

  教学步骤 :

  1、导入  新课:真正的艺术应当经得起两样东西的检验:一是纵向的生命力,那种产生时轰轰烈烈,经行中却经不起时间跨跃和时代洗礼的东西,绝非真正的艺术;二是横向的美感效应,即无论是谁,无论你从哪一个角度去审视它,它都能像水晶石一样熠熠生辉,使你能从中获取你所需要的东西,从而产生愉悦人心的美感效应。沈从文的《边城》正是这样一篇美文,自它问世以来,对它的评论便接踵而来,有人赞它为“一颗千古不磨的珠玉”,有人讥之为“有意回避尖锐的社会矛盾”。70多年来,经过历史浪潮的千淘万洗,人们渐渐认识到《边城》是一颗闪光的金砂。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来学习这部作品。

  2、整体把握,梳理情节:

  3、深入研读,把握旨趣:

  ①    景美——湘西的青山绿水

  “我平常最会想像好景致,且会描写好景致。”沈从文对写景可算是一个圣手。《边城》写景处皆十分精彩。

  ②情美:

  翠翠纯真的初恋之情

  祖孙相依为命的亲情:

  边民纯朴的风情:

  ③人美:

  青山绿水的乡土气息         ————  景美

  边民纯朴的风情

语文教案-边城教案 篇2

  边城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重点分析小说所描写的“边城”的风土人情,体会沈从文的小说风格。

  2.把握对人物的描写,分析主要人物重点是翠翠的形象。

  3.结合人物分析,领会作者的创作目的,小说的主旨。

  教学重点

  主旨和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沈从文的小说风格。

  教学方法:品读法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小说的创作可谓百花齐放,鲁迅、巴金、茅盾、郁达夫等人在现代文学史上都各树一帜,而沈从文的作品也另辟新径,为现代文学注入了一股难得的清新之气。

  二、介绍作家作品。

  沈从文(1902-1988),我国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文物研究家。原名沈岳焕,笔名小兵、懋琳、炯之、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湖南凤凰人。苗族。1918年小学毕业后曾入本乡土著军队当兵。1923年到北京。1926年开始在《晨报副镌》、《现代评论》《小说月报》《新月》上发表作品,并与胡也频编辑《京报副刊》和《民众文艺》周刊。1927年到上海,与胡也频、丁玲等编辑《红黑》杂志,并参加新月社。1930年在青岛大学任教,1934年在北京主编《大公报》副刊《文艺》及天津《益州报》副刊。抗战爆发后到昆明西南联合大学任教。回北京后任北京大学教授,并继续办原刊物,以此为阵地,集合许多北京文人,形成了\"京派作家群\"。1949年后曾在中国历史博物馆、故宫博物馆工作,在中国古代服饰及文物研究方面成绩卓著,有许多专著。1978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员。其文学创作宏富,数量惊人,有小说、散文、文论、自传、通信等集子七十余种,是现代文学史上最多产的作家之一。主要作品集有《鸭子》《蜜柑》《神巫之爱》《虎雏》《石子船》《阿黑小史》《月下小景》《八骏图》《湘西散记》《边城》《长河》等。其中短篇小说《丈夫》《贵生》《三三》,长篇小说《边城》《长河》是其代表作。主要文学贡献在于创造了一种描写特殊民情的乡土文学,并受废名影响,取其抒情笔调,发展了新文学中抒情小说的文学形式。大部分小说是以湘西生活为背景,对故乡人民怀有不可言状的同情和温爱。以其特异的\"生命形式\",熔生动丰富的社会风景画和优美清新的风情风景画于一炉,展示其民情的粗犷强悍,民俗的淳厚善良,使作品充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反朴归真的牧歌情调。这种乡土抒情体的美学风格代表了京派作家的社会理想,也对后来作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三.、识字与解词:

  1.给加点的字注音:

  喁喁( )黑黝黝( )焖菜( )挪移( )竹篁( )碧溪 且( )傩送( )涎皮( )甬道( )莞尔( )滨水( )蒿艾( )角隅( )胡诌( )嗤笑( )茨滩( )碾坊( )茶峒( )

  2.用下列词语编写一段话:

  神往倾心 间或 悲悯 信口开河 自言自语

  四、快速浏览全文,然后给各部分命一个耐人品味的小标题。

  开端:往事如梦或移动的心

  发展:梦中人的梦或为了谁

  高潮:可怜天下老人心

  结局:水中望月或未了情缘

  本小说的情节:在湘西风光秀丽、人情质朴的边远小城,生活着靠摆渡为生的祖孙二人。外公年逾七十,仍很健壮,孙女翠翠十五岁,情窦初开。他们热情助人,纯朴善良。两年前在端午节赛龙舟的盛会上,翠翠邂逅当地船总的二少爷傩送,从此种下情苗。傩送的哥哥天保喜欢美丽清纯的翠翠,托人求亲,而地方上的王团总也看上傩送,情愿以碾坊做陪嫁把女儿嫁给傩送。傩送不要,想娶翠翠为妻,宁愿作个摆渡人。于是兄弟俩相约唱歌求婚,让翠翠选择。天保知道翠翠喜欢傩送,为了成全弟弟,外出闯滩,遇意外而死。傩送觉得对哥哥的死有责任,抛下翠翠出走他乡。外公因翠翠的婚事操心担忧,在风雨之夜去世。留下翠翠孤独地守着渡船,痴心等着傩送归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五、赏读第一部分:

  1.这部分可分几个层次,试进行概括。

  提示:可分两部分。“黄昏来时……很觉得悲伤。”表现翠翠内心的骚动不安


本文共计4696字,当前仅展示3000字,阅读全文请点下方按钮下载>>>

语文教案-边城教案

语文教案-边城教案(通用2篇)语文教案-边城教案 篇1  《边城》教案  教学目标 :  教学重点、难点:  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和细...
点击下载文档
分享: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VIP会员服务
    限时9折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