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语言》说课设计
《大自然的语言》说课设计(通用12篇)
《大自然的语言》说课设计 篇1
《大自然的语言》一课是北师大版第六册的一篇课文,课文以诗歌的形式亲切、富有童趣的文笔向学生介绍了大自然的几种语言,让学生了解一些大自然的现象,初步感知大自然的美妙,激发儿童对大自然的兴趣。中低年级的讲读课文区别于高年级,本课教学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重视朗读训练,朗读是中低年级的重点,拿出充足的时间指导学生朗读。
2、利用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3、重视自读感悟,运用启发性教学原则。
根据课文的特点,结合学生年龄特征,本课的教学要求是:
1、掌握课文生字,知道课文中的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
2、看懂图意,理解课文,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3、感知大自然的美妙神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
学生对大自然的现象缺乏感性认识,有些句子较难理解。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揭示课题
展示接近学生生活的自然现象揭示课题,使深奥的自然现象变得接近,容易理解。通过观看课件录像初步感知“大自然的语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看拼音把每个字读准,特别是生字的音,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把句子读通。
2、交流生字读音情况:指名说说哪些生字在读的时候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并领读。
3、交流通读句子的情况:把你认为读得最通顺的一节读给大家听听,结合交流情况重点指导以下三句。
(1)你如果钓到大鱼,鱼鳞上有一个个圈圈。(注意轻声音节)
(2)古老的“三叶虫”化石,镶嵌在喜马拉雅山巅。(注意名称连读)
(3)大自然的语言啊?真是妙不可言。(“啊”变音读n音)
(4)正确流利的读诗句,并说说从诗中你又了解到哪些大自然的语言,写在黑板上。
用学生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提醒大家读生字的时候注意什么,读得最好的一节读给大家听,这种方式尊重学生的意个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让学生借助拼音读问候语每个字,然后读能课文,教师适时地给予检查和点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读书。
三、指导朗读 了解大意
1、配乐范读,整体感知。
2、⑴从2-5节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一读,并完成练习:(投影出示)
我读懂了( )节,知道了( )。
⑵指名读自己喜欢的小节。(看课件演示,可以几名同学齐读)
⑶谈谈自己读懂了什么?(可上黑板板书)
3、你觉得大自然的语言怎么样?(板书:妙不可言)
4、我们怎样才能读懂这些妙不可言的语言呢?(板书:观察思考)
在学生读通课文的基础上,再听教师配乐范读课文,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感知,然后让学生谈谈:读了课文你知道些什么?有什么不懂的地方?这样既可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又可使教师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进行教学,使教学更具针对性。教师在引导学生反复读的过程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了独立思考,体会感情。
四、研读品味 领悟体会
1、理解词语:第二节“”中的“准是”换成“一定是”好不好?
2、把第四节中的这两个反问句改写成陈述句。
再读精彩句、段,让学生的读中加深理解词句,在读中对大自然的语言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情感熏陶。
五、拓展延伸 巩固练笔
幻灯出示图片:早晨公鸡鸣叫、秋风扫落叶,选择画面,分小组写诗。
好的语文教学,应该是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本课教学意在引起学生对大自然感兴趣,激发学生查找资料的愿望。
六、激趣总结 家校互动
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学到了什么?能告诉大家吗?
将这些告诉家人。他们还知道许多大自然的语言(如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带回来我们下节课共同分享。
将课本知识和生活实际相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
《大自然的语言》说课设计 篇2
霞浦实小 王彩霞
《大自然的语言》一课是人教版第一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课文以诗歌的形式亲切、富有童趣的文笔向学生介绍了大自然的三种语言,让学生了解一些大自然的现象,初步感知大自然的美妙,激发儿童对大自然的兴趣。低年级的讲读课文区别于中高年级,本课教学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重视朗读训练,朗读是低年级的重点,拿出充足的时间指导学生朗读。
2、利用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3、重视自读感悟,运用启发性教学原则。
根据课文的特点和结合学生年龄特征,本课的教学要求是:
1、掌握课文生字,知道课文中的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
2、看懂图意,理解课文,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3、感知大自然的美妙神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学生对大自然的现象缺乏感性认识,有些句子较难理解。
教学设计:
一、生词引入,解题激趣。
1、出示生词(语言)谁能把生字读一读?这两个字有什么共同点?(都有两个“口”)说明和什么有关呢?(嘴巴、说话)
本文共计40657字,当前仅展示3000字,阅读全文请点下方按钮下载>>>
《大自然的语言》说课设计
本文2024-06-01 04:51:10发表“教案学案”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neimou.com/article/69035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