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的意义》多媒体教学设计
《分数的意义》多媒体教学设计(精选17篇)
《分数的意义》多媒体教学设计 篇1
说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和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及方法,会解答这类应用题。
2、培养学生类比、推理、分析、比较以及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说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学会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和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
2、难点:理解解法二,即为把单位“1”的量看作100%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
说教学准备:
相关复习题及视频展示台。
说设计思路:
1、主线:
复习引入提出问题探讨解法归纳总结巩固应用
小数分数百分数应用题互化例1、模拟解答例1关键句子的专项练习
由中心句说单位“1“的量及例2合作交流重点探讨第二种以突破难点
数量关系。解法(单位“1”的量对比练习
复习题为100%)
改变问题练习
完成作业提高练习
2、呈现方式:
问题探讨归纳应用生活
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把0.2、0.15、化成百分数。
2、填空:
(1)三好学生的'人数占学生总人数的,这句中的单位“1”的量是
数量关系式是÷=。
(2)火车的速度比小汽车快,这句把作为单位“1”的量,数量关系是÷=,也可以写成[—]÷=,根据乘法分配律即:÷—÷=,即÷—1=。
3、做复习题。(口答)
[复习题1帮助学生回忆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互化,为学习新知扫清障碍。
复习2帮助学生回忆分数应用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促进学生向百分数应用题的学习迁移,为发展学生模拟思维能力作了铺垫。其中后半部分的设计为突破本节课的难点做好了知识上的准备。复习3有利于新旧知识的衔接。]
二、新授:
1、例1
(1)将复习题3中的问题改为“三好学生占六年级学生人数的百分之几?”
学生独立完成,后由教师总结:用三好学生人数除以六年级人数,再把结果化成百分数。
[例1难度小,学生已会的不要讲,这里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学习经验,放手让学生去做,并共同小结,有利于培养学生模拟、归纳等方面的能力。]
(2)完成第97页的练一练1。
2、出示例2
(1)读题,弄清题意;
(2)从问题出发,引导学生画出线段图。
先画什么?为什么?找单位“1”的量及对应的数量。
原计划造林
16公顷
实际造林
20公顷实际比计划多的
(3)结合线段图,从问题出发,求实际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怎样想?
(主要由学生根据已学过的解分数应用题的思维规律和分析思路,从抓关键句子入手加以分析,独立解答。)
(4)还可以怎样列式?(难点)
学生合作讨论,教师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教法,可以根据复习题2的第2题,加以类比,找出理论依据:乘法分配律。
学生看书,说明这样列式的理由。
(实际造林的公顷数—计划造林的公顷数)÷计划造林的公顷数
=实际造林的公顷数÷计划造林的公顷数—计划造林的公顷数÷计划造林的公顷数
《分数的意义》多媒体教学设计 篇2
一、说教材
(1)教学资料:浙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p69——72
分数的意义。这部分资料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约数和倍数,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约数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的教学思路是:先让学生了解分数的演变过程,然后让学生自学课本,说出自学课本后又明白了关于分数的哪些知识,接下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经过一系列的不一样类型的题目,使学生对分数的意义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理解单位“1”,从而自然而然的概括出分数的意义。
(2)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分数的产生,单位“1”的含义,理解分数的意义。
2、培养学生观察本事和抽象概括本事。
(3)教学重点:理解单位“1”的含义、分数的意义。
(4)教学难点:理解单位“1”的含义。
二、说教学方法
讲授法、自学法相结合,让学生在自主探索过程中获取新知。
三、说学法指导
有意识地教给学生独立探索的方法,使其养成自学习惯,获取知识的同时,进行总结归纳,多层次练习构成技能。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引入
1、出示分数演变过程图,引出分数。
2、说说关于分数已经明白了些什么。
3、还想明白些什么。
(设计意图: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找到新知与旧知的链接点,改变传统的概念教学
“复习---引新---练习---巩固”的程式化教学。)
(二)自学课本,了解新知
1、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本,自学课本后又明白些什么?
2、说说自学课本的过程中有什么不明白的。
(设计意图:课本是知识的载体,是教师的教和学生学的中介物,它对教学起着指导作用。自学课本,使学生真正走近了“分数”,《分数的意义》一课中,学生对于单位“1”的理解是一个
本文共计38837字,当前仅展示3000字,阅读全文请点下方按钮下载>>>
《分数的意义》多媒体教学设计
本文2024-06-01 04:58:11发表“教案学案”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neimou.com/article/69037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