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军训心得体会范文锦集
新生军训心得体会范文锦集 篇1
军拳刚强,军姿飒爽,看个个战友立于若愚湖畔播撒晨光。早饭依旧可圈可点,可挑可选。让来自天南海北的同学们倍感温馨。
集合。看到教官远远地站在那里,便拔腿就跑。我们被带队到操场去尽享阳光,如海天黄豆般充分暴晒。汗珠在后背沿着脊柱在打保龄球,圆圆滚滚。齐步,正步的互相变换和团队的整体磨合还真是不容易。每一分力气不仅要会用,还要用到一处去。我踢了几趟正步下来,就感到不能轻易支配身体了。还好团长在操场上劝慰。兄弟们也在烈日下打军体拳。我们的阅兵方阵怎肯轻易服输。
整个上午,就被懒懒的.太阳烤得暖洋洋的。
下午,教官给我们拿来了两把枪当福利。每名有志之士都拿着枪拍了几张照片。并且认真听教官了一些枪的知识。
戍国卫家,保亲护友就靠得这杆枪啊!
枪放下了,重量却记在了心里。这不仅是一杆枪的重量,还是一个国家的重量,千千万万人民的重量……
那天下午,画面似乎定格在柳堤湖畔。教官拿着枪匍匐在地上为我们演示,每个人都捧着羡慕的眼神看着。永远地看着……
新生军训心得体会范文锦集 篇2
军训是我们初中生活的第一课,从这一课中我们学到了一些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初到军训基地,我就感觉到了十分严肃、庄重的气氛,从刚开始的领被褥、军服,到限制时间穿军服,我就认识到了——今后五天并不好过。刚开始训练,我们都十分新鲜,但半个小时过去了,人人都乏的不行了,但艰苦的训练仍未结束,我们只能坚持;吃饭的时候,我们都不准说话,限制时间,加上连续的训练,人人都狼吞虎咽,完全没有了平日的羞涩;在辛苦了一天后,终于到了睡觉时间,在梳洗过后,我们躺在硬床板上,心里真不是滋味,睡惯了“席梦思”,再试试“硬床板”还真不习惯,但由于一整天太疲劳,往床上一躺,浑身就像散了架一样,不知不觉就睡着了。第二天一起床,想起还有几天这样的训练,心里真是酸酸的……一天又一天,我们的军训生活就这样,循环循环……
五天的军训生活很快就结束了,在最后一天,我们进行了阅兵式,让学校领导检阅了我们五天训练的结果。我终于明白了什么叫做“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以前在电视上看到士兵整齐划一的迈着正步,接受检阅,我们对此只有赞叹,而今天,当我们亲身体验时,完全是另一种心情,每一步都是无数汗水的结晶呀!在学校领导讲话时,我听到了校领导对我们的关怀和对这次军训成绩的肯定,在这五天中,我们完完全全体验了一次军人生活、一次没有父母陪伴的生活,这使我们煅练了自立能力,我们不是不会做,而是家长不让我们做,在这里,我也希望各位家长能够明白,过份的宠爱就是溺爱,在我们的成长中,应该有自立能力,我们不仅要比学习,还要比毅力、比健康……最后,我想对各位老师、教官说:谢谢你们,谢谢你们对我们的关怀和教导,这次军训在我们一生都是难忘的。
新生军训心得体会范文锦集 篇3
我们岭南大一新生军训顺利拉开了帷幕,早上“阳光明媚”,我们就在这样暴晒的情况下开了一个军训动员大会,在等待教官分配到各个班的那一刻,我believe每个人也许都会像我一样,希望得到一个善良仁慈的教官,当每个教官都分配好之后,我们的军训就这样开始了。
每天早上一大早我们就开始出操了,早上的军训当然少不了站军姿,它最能锻炼出一个人意志,为了能在阅兵那天让领导们看到我们的军训成果,每一天我们都很努力,我们的教官是个善良的教官,他很少罚我们,但他对待我们却很严格,每一个动作他都很用心,很耐心地教导我们,该休息的时候,他总能给我们足够的时间休息,从他身上我让我看到了军人的那种朴素而不平凡的生活,我真的很感谢我的教官,感谢他那么看得起我,那么信任我,在和班上军训了6,7天之后,我很荣幸给教官推选去当了学校的旗手标兵,虽然是件高兴的事情,但同时也意味着我要离开了这个班集体一段时间,不能和班上的同学一起训练了,回想起来真的很不舍,虽然我的人离开了班集体,但我的心依然还是和班紧紧的连在一起,当标兵当然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每天我们早上下午都要站一个小时的军姿,刚开始总是觉得那一小时是人生中最难度过的时光,但意志是磨练出来的,就这样一天一天下来,每天我们总是汗流浃背,一动也不动,咬紧牙关地度过那既艰难而有意义的一小时,就是那一段日子让我学会了坚强学会了勇敢,学会了坚持,学会了忍耐,每一天我们和营长,标兵,旗手度过的分分秒秒真的是难于忘怀。
岭南--这片草地留给我的回忆实在太珍贵,在这片草地上我曾经欢笑过,流过泪,暴晒过,淋雨过,挥洒过,也许军训给人感觉真的很辛苦,很累,但却能让我们好好去体会到军人的生活,让我们领略到军人的风采,它就像咖啡,虽然苦,但却能慢慢品尝出浓浓的滋味。说真的,每一天我们都很疲惫,每一天带着伤痛去训练,但
本文共计39473字,当前仅展示3000字,阅读全文请点下方按钮下载>>>
新生军训心得体会范文锦集
本文2024-06-03 20:45:44发表“心得体会”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neimou.com/article/69265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