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胡兰读后感6篇
刘胡兰读后感6篇
导读:,著名的革命先烈,抗日游击队队员。8岁上村小学,10岁起参加儿童团。1945年进中共妇女干部训练班,1946年到山西省文水县云周西村做妇女工作,担任妇救会秘书,后为主任,并成为中共候补党员。14岁被吸收为中共预备党员,15岁英勇就义,毛泽东主席知道后非常伤心,为题字:"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她也是唯一三代领导人均为其题字的小英雄。
读后感400字篇一
是山西省文水县云周西村人,1931年出生在一个憨厚朴实的中农家里。从小就乖巧懂事,学习成绩总是名列前茅,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孩子。在的童年时期,她亲眼目睹了地主老财横行霸道,国民党军队打家劫舍,以及日本侵略军肆无忌惮的烧、杀、抢、夺,这些都在的心里埋下了仇恨的种子,也看到了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这支军队纪律严明,不但帮助老百姓盖房、扫街、挑水、磨面,还不怕牺牲,英勇的抗击日本侵略者,这让铁了心的跟着共产党走。从此,就跟着老师宣传革命道理,慰问八路军伤病员,还给八路军运送给养,这使感到很光荣。到了后来,由于工作非常出色,还当上了区妇联干部,她更加努力的为老百姓和部队服务。但是由于叛徒的出卖,和一些共产党员被捕了,面对死亡,她毫无惧色,英勇就义。当年,她15岁。
读到这里,我的眼睛湿润了,15岁的就这样永远的离开了这个世界,想想我们和她年龄差不多,在学校,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轻松快乐的学习,在家里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无忧无虑的生活,遇到困难就不知所措,稍有成绩就洋洋得意,跟比起来,我真是太渺小了。真是我心中的英雄。
读后感篇二
读完的英勇事迹,心里久久不能平静,想了很多很多。
出生在山西省文水县的一个中农家庭,10岁就参加了儿童团,1945年5月调任第五区“抗联”妇女干事,六月,被吸收为中共预备党员,并被调回云周西村领导当地土改运动。1946年秋,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解放区,文水县委决定留少数武工坚持斗争。这位年仅14岁的女共产党员,在已成为敌区的家乡来回奔走,秘密发动群众配合武工队打击敌人,在英勇就义之前,她说道:“怕死不当共产党。”
此刻,我仿佛看到穿着粗布衣裳,剪着剪着齐耳短发,眉宇间透露毅力,眼睛怒睁,嘴角微翘,面对凶狠的阎军,昂首挺胸,从容不迫,慷慨就义的景象。我掩卷沉思,一个只比我大两岁的姐姐,临敌不惧,竟有如此大的勇气,让我由衷的敬佩,而在这敬佩的同时也渗着几分感动,因为是他们这些革命烈士的冒死工作,才能换来我们今天美好的生活,我不禁想高呼:“共产党万岁,革命烈士万岁!”
“的英雄壮举是中华儿女的楷模;她的英雄气概将浩气长存,她的英勇事迹流芳百世,永垂不朽,不知不觉我心中耸立起一座雄伟而庄严的丰碑,上面镌刻着:“怕死不当共产党员!”
一个革命烈士其实仿佛是一块雨花石,静静的,深深地躺在泥土之中,铺起一条五彩的路,让人们去迎接黎明,迎接欢乐。而在其中,有一颗小小的雨花石,她让我感动,她让我震撼,她就是。
读后感篇三
我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读完了小说。小说生动地叙述了英雄少女短暂而光荣的一生。她经历了凄惨的童年,小小年纪就协助游击队打击汉奸,积极向党靠拢,在危险的环境中临危不惧,英勇不屈,15岁就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最让我感动的好似面对残酷的敌人的铡刀毫不畏惧,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为党的人民的事业流尽了最后一滴血。因此,毛主席亲自为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与对照一下,我觉得自己十分渺小。平时碰到一点点困难,遇到一点点挫折就会垂头丧气,叫苦叫累。的英雄事迹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我决心要向学习,做一个永于拼搏、不怕困难、英勇不屈,将来做一个忠于人民忠于党的事业的人。
我也希望不屈的斗争精神继续在祖国大地上传诵着,鼓舞着一带又一代的人们为党的事业,为人民的幸福,为国家的繁荣昌盛而英勇奋斗,默默奉献着。
读后感篇四
“生的伟大,死的光荣。”这是毛主席对的评价,也是我看这本书的感受。
出生在旧中国的一个农民家庭,从小就帮大人干活。在艰苦的日子里,入了党,党的教育,先烈的影响,使无畏地在斗争中锻炼成长。为了保护掩护她的村民,从容地走向铡刀,英勇就义。
是中国共产党女烈士中年龄最小的一个,那年她才16岁。她在敌人铡刀面前坚贞不屈,视死如归。我还记得,在得知自己入党,她在欢快的同时激动得泪流满面;在她累病了的时候,还是和乡亲们一样,一起下地干活;她在敌人的闸刀前宁死不屈,说出那句“怕死不当共产党”……
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不正是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吗?作为一个生活在幸福年代的孩子,我们应该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掌握知识,长大为祖国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读后感篇五
看完了这本书,我的心情从开始的好奇到震惊,最后变成了由衷的钦佩。,一个英雄女子。她也许没有接济穷人的财富,也许没有圣母般美丽的容颜,但,她那单薄的身躯中,载着一颗赤诚的爱国心!谁说只有男人才能称的上英雄好汉?我们女人,也出了不少巾帼英雄!
10岁参加儿童团,不到14岁便入党,当上了妇女干部。躺在铡刀上时,还尚未满15周岁。15岁,是豆蔻年华;15岁,是嬉戏的年纪;15岁,是对着父母撒娇的年龄;15岁,更是女孩子最美好的岁月!但她呢,为了共产党,在死亡的铡刀与灿烂美好的生命中毅然决然的选择了死亡!
1946年的一个深秋,国民党大肆进攻解放区,共产党决定留下少数武工队与国民党继续斗争,其他干部转移。当时,也接到了转移通知。可她并没有选择转移,而是主动留了下来。这位年轻的女党员,在岌岌可危的敌区游走,积极配合武工队打击国民党。
可天不尽人意,这样一个英雄女子,这样一个爱国党员,最后为了群众的安危,站了出来,喊出了:“我是党员,就我一个,别伤害乡亲们!”她难道没看到特务手中的枪,国民党手上闪着寒光的刺刀吗?不,她看的比谁都清楚。但,如果她不站出来,等待乡亲们的,将是死亡。特务咧开丑陋的大嘴笑了:“你叫什么名字?”“!”从容不迫的回答。“你是不是共产党员?”“是!”&ld
本文共计4576字,当前仅展示3000字,阅读全文请点下方按钮下载>>>
刘胡兰读后感6篇
本文2024-06-04 08:06:03发表“作文范文”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neimou.com/article/69388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