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应用文1000字:拒绝平庸:谁能?谁敢?谁会?
高三应用文1000字:拒绝平庸:谁能?谁敢?谁会?
不避平凡,不可平庸。为人不可平庸,平庸则无创造,无发展,无上进;处事不可平庸,因此要有原则,有鉴识,有坚守。
请以“拒绝平庸”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角度自选;③不必面面俱到;④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中国人一直讲究文以载道,高考作文命题往往承载着特有的价值导向功能。江苏近几年作文命题,无论是“好奇心”,还是“品味时尚”,还是“绿色生活”,都在倡导一种积极向上、努力奋进、和谐发展的理念,着眼于人与时代的交融共生,人与生活的水乳交融,人与社会的相依相存层面的思考,今年的“拒绝平庸”也不例外,只是倾向更为显豁鲜明,清楚表达切合时代主旋律,贴近社会主流意识,具有进取情怀的主题。
《语文课程标准》中有这样一段话:“在语文学习中,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命题希望正处于青春期成长期的青少年有一种向上的情怀,有一种进取之心,能够积极上进,有所作为,呈现引导考生的人生追求的价值取向功能。从深层次来看,这一命题是对我们时代和社会中一股求安、求稳、求定思维的反拨,更是对不思进取的“快乐死”现象的抨击,对重建符合特定时代正义的“价值”和“秩序”起到促进和引领作用,它力图打通一条文化路径,为这个时代的公民传播最有意义的最有时代风采也最能让社会充满活力的价值理念与文化思想,因此命题出发点是高尚的、善良的。但是毋庸讳言,命题有主题先行意味,思想根源上有远远落后于时代之嫌,因而引发的争议也较为普遍,有些话语说的颇为刺耳。
撇开意气用事泄愤,撇开先入为主批评,撇开蒙着眼睛论述,为什么拒绝平庸的结果却是诞生了大量的平庸之作,为什么几乎没有任何难度的命题作文最后没有多少人写得精彩惊艳,笔者从阅卷角度对此试作分析,或许能给中学作文教学和高考作文命题带来一些思考。
一、审题降低难度,就是不要审题?
“几十年的高考作文下来发现,以前的命题中,考生要花很多时间在审题上,即使这样还是会一不留神跑了题,文笔再好作文都不及格,实在很可惜。这两年在作文命题上已有意识地将审题难度降低,不让考生转弯太多。”这是江苏高考作文阅卷组组长何永康教授的一席话。
确实如此,近年江苏高考作文命题基本没有为难考生的,就拿今年的《拒绝平庸》来说,似乎更是如此。6月7日那天,命题一亮相,众人惊呼,这样的题要让它跑题也不容易。媒体更是连篇累牍到处放话,“作文审题没有难度”,“今年作文审题难度不大”,“本题审题难度近乎为零”,“作文不会偏题”。
但这种导向的结果,却与阅卷的事实有较大的反差。先看一篇高考作文(为篇幅与方便分析,下面作文均为节选):
平庸是麻痹自己的慢性毒药。接受平庸,自甘平庸的人终将落入市井,与用碌之辈为伍,和麻木之人同流。
拒绝平庸,就是追求卓越。李娜的法网夺冠,就是追求卓越的典型表现。……
拒绝平庸,就是放弃平凡。李白的“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便是。……
……
拒绝平庸,等同于追求卓越,等同于放弃平凡,这几乎有近四十万考生的作出了这样的选择,于是名人事例蜂拥而来,许多为人们广为
本文共计8305字,当前仅展示3000字,阅读全文请点下方按钮下载>>>
高三应用文1000字:拒绝平庸:谁能?谁敢?谁会?
本文2024-06-05 07:35:09发表“作文范文”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neimou.com/article/69632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