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上语文《我的四季》优秀教案
九上语文《我的四季》优秀教案(精选15篇)
九上语文《我的四季》优秀教案 篇1
【教学构想】
按照新课标的特点,本课教学按“朗读、领悟、赏析、延展”四大块来层层推进。
“朗读”是基础环节,首先强调的是教师的示范作用,其次要注意多种朗读方式的灵活运用,按照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要求从语速、语调、重音等方面做一些指导,使学生有感情的读文,达到“美读”的要求。
在“领悟”的环节中,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创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质疑、答疑、讨论、评价,注意渗透情感、道德和价值观的教育。
“赏析”就是要求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通过对句子的理解,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人生、社会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延展”就是将语文由课内向课外拓展,把教科书“这本小书”与生活“这本大书”融为一体,密切语文课堂与现实生活的关系。同时也使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培养了创新能力。
【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 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究精神。
2. 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使学生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内涵。
3. 体会文中形象、生动的词语及富有哲理的语句,从而培养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体会“生命四季”的深刻寓意。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品味富有哲理的语句。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师:年年有四季,但每个人的四季却又迥异的。谈谈你最喜欢哪个季节和喜欢的理由。
二、朗读
1. 师配乐朗读,学生边听边体会作品的语感和感情。
2. 学生模仿教师的朗读,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 学生示范朗读,几名学生各选择读一季的内容,比比看谁读得最有感情。
4. 举例示范朗读要点。
5. 学生挑自己喜欢的段落朗读,要求读出感情。
三、领悟
1. 师:文章以“生命的四季”点明题旨,那么“春、夏、秋、冬”各寓意人生哪个时期?
2. 作者给“四季”赋予了深刻的寓意,结合本文思考每个季节具有怎样的生命特点,从文中找出依据。同时谈谈每个季节中作者所持的人生态度。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进一步感知,赏析文章。)
3. 师:大家有过作者这样的人生感悟吗?请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季,写一段话说说你在这一时期将如何去做?
(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相互交流讨论。)
四、赏析
师:本文许多语言有生活哲理。能够引发人们对人生诸多思考,请同学们从中选择你欣赏的句子,谈谈你的理解和感受或欣赏的理由。
(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分析后再朗读。)
五、延展
1. 师:在作者眼中“生命的四季”、在你眼中生命如什么?谈谈你的看法。
2. 在四季中任选一季,用一段优美的文字描绘你眼中这季的景象。字数100—200字。
(写完后学生朗读自己的作品。)
六、学生读“生命的春季”,“生命的秋季”,试背诵。
七、作业
1. 从网上或书籍中找寻其他有关描写四季的文章,选取片段与本文比较,写出异同点。
2. 背诵“生命的春季”、“生命的秋季”两段。
[板书设计]
我的四季
张洁
春——少年时期——播种劳累
夏——青年时期——艰难探索
秋——中年时期——获取收获
冬——老年时期——检点品味
九上语文《我的四季》优秀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触摸把握“四季”的哲理内涵;能用自己的语言阐述文中一些富有哲理句子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品味,让学生能够结合自我体验,说出《我的四季》蕴含的人生哲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懂得人生的意义在于人生的过程,完善自我人格,加深对自我,对青春的思考与认识,树立正确人生观。
教学重点:
理解哲理句子,感悟生命情怀。
教学难点:
分析哲理散文象征手法的运用。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提问:生命是什么?(讨论并阐述2分钟)
教师讲述:冰心说,“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 ‘一江奔腾的春水’。”春水总是绝美的,可亦是短暂,稍纵即逝的。它是站在川上的孔子用不舍昼夜的流水发出逝去的感叹;它是峥嵘岁月里同学少年的浪遏飞舟;它是国破沦落的李煜,愁容尽展的一江苦水;它亦是赤壁之下的苏轼,浪沙淘尽英雄后的千古风流。作家张洁历经人世冷暖写到:生命如世界。四季与人生又有什么关系?我们一起走进张洁的情感世界。
二、 文本研读。
一、 一江春水
1、自然界中四季是哪四季?春天在你的眼中怎么样呢?(自由发言)
明确:春、夏、秋、冬;播种。
张洁的春天是否如此?
细瘦的胳膊,锈钝的犁,树根,石块……
2、“我”面对&l
本文共计51203字,当前仅展示3000字,阅读全文请点下方按钮下载>>>
九上语文《我的四季》优秀教案
本文2024-06-05 11:45:27发表“教案学案”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neimou.com/article/69676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