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的本质》教案

栏目:教案学案发布:2024-06-05浏览:1

《货币的本质》教案

《货币的本质》教案(精选2篇)

《货币的本质》教案 篇1

  课时:1课时

  1、商品

  请同学们举例说明商品有哪些?那什么是商品? 有人说“凡是用钱买来的东西就是商品”, 这只是从我们的生活经验出发,从现象上看问题,我们要求的是透过现象看本质,给商品下个科学的定义。(提问)你们能从粮食、蔬菜、衣服、农药、化肥、钢笔、书籍等物品中说出为什么称它们为商品吗?换句话说,商品的含义或商品必须具备什么条件?    定义: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1)、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 劳动产品是经过人类劳动加工的物品。(物品是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存在的有形和无形的东西。对人类来看,分为有用无用和有害物品) 如我们买来的粮食、蔬菜、衣服、鞋帽,农民购买化肥、农药,工厂购买机器、设备,都是工人或农民的劳动产品。凡是商品都必须是劳动产品,但劳动产品就一定是商品吗?劳动产品也不都是商品。如农民种的粮食、蔬菜,留着自己用的部分就不是商品。如果农民生产斤粮食,卖出800斤,剩下1200斤自己吃,这1200斤粮食就不是商品。又如:农民向地主交的的租粮;天然的空气、矿泉水。而医院的氧气,柜台上的矿泉水则是商品,因此,劳动产品还必须用于交换。通俗点说就是用钱买来的。当然这不够科学哈。

  (2)、 理解 “用于交换” :         

  ①  商品交换体现的是买卖关系,而非赠送关系。所以赠品、礼品不是商品。奥运会得到的奖牌,送人的贺卡,抗震救灾物品,人道主义援助的帐篷棉被等,义务献血,义诊。农民交的地租,农民种来自己吃的粮食。都不是商品。

  ②  从时间上看,商品交换分为 交换前、交换中、交换后。不包括交换后。    a 交换前  只要是以交换为目的而生产的劳动产品即使没交换(如工厂仓库里的商品)或还没实现交换的(如商店里柜台上的、尚未出售的商品),是商品。     b 交换中  正在进行交换的劳动产品是商品。      c 交换后  (曾经是商品的东西如果)退出流通领域不在用于交换而进入消费领域用于生产、生活消费的产品,就不再是商品。   继续用于交换,没有进入消费领域用于生产、生活消费的产品,仍是商品。 (注意:商品可能是通过一次交换,也可能是通过多次交换,才退出流通领域,成为生产或生活消费品。)

  元旦前夕,同学们互赠礼品,甲同学把自己动手制作的礼品送给同学,乙同学从商店买来礼品送给同学,你们说这两种礼品都是商品吗?甲同学自己制作的礼品虽是劳动产品,但不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所以不是是商品。乙同学从商店买来的礼品,因既是劳动产品,又是通过交换得到的,所以是商品。乙同学买来的礼品,在商店或生产厂家时是商品(待交换或为交换而生产),一旦买回家,就退出流通领域,成为消费品。乙同学再把它送给同学,是为了发展友谊,而不是为了交换。乙同学与接授礼品同学的关系不是买卖关系,所以他送出的礼品不是商品。  可见,商品和非商品的“身份”不是固定不变的,二者可以转化的。商品一旦离开流通领域,就成了消费品或待消费品了。

  ③  商品交换(用一种商品去换另一种商品)关系的现象和本质:   a 现象:是物与物的交换关系。   b 本质:是商品生产者之间劳动的交换(一定社会关系中人类劳动的交换),体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④  商品从形态上分为:有形商品和无形商品。有形商品, 如 商店里卖的牙膏、牙刷、洗衣粉、方便面等;无形商品,如 知识、保险、信息、服务、技术、专利技术、短消息、彩铃、加密的电视节目、理发店、补鞋的等。

  商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一是劳动产品 ; 二必须用于交换;只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才是商品。

  (1)、商品与物品、劳动产品的关系:

  右图反映了商品、劳动产品和物品之间的联系,

  说明物品不都是商品,劳动产品也不都是商品,只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才是商品 

  区别:含义不同:物品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存在的一切有形和无形的东西.劳动产品是经过人类劳动加工的物品.(劳动产品进入流通领域就成为商品); 范围大小不同; 产生时间不同.

  商品和其他劳动产品比较表:

  比 较 商 品 其 他 劳 动 产 品

  区 别 1、用于交换;

  2、有价值;

  3、是个历史范畴;  1、不用于交换;

  2、没有价值;

  3、是人类社会一个永恒范畴;

  联 系 1、都是过去产品;     2、都有使用价值;  3、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商品和其他非劳动产品的物品比较表:

  比 较 商 品 其 他 非 劳 动 产 品 的 物 品

  区 别 1、是劳动产品;

  2、用于交换,有价值;

  3、是个历史范畴; 1、不是劳动产品;

  2、不用于交换(特殊情况除外);

  3、是个永恒范畴;

  联 系 都有使用价值

  (过渡)商品作为劳动产品,可以说自从有人类社会时就有了劳动产品,但用于交换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下面我们要研究商品交换及其媒介----货币。

《货币的本质》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一)   知识目标

  识记商品和货币的含义;知道商品的特征和基本属性,掌握商品的判断方法;理解物物交换的困难和货币产生的必然性;了解一般等价物的含义;理解货币的本质。

  (二)   能力目标

  透过现象认识商品、货币的本质的能力;历史地看待货币的产生和发展的能力;从一个具体材料入手,通过简单概括商品交换的长期发展过程中货币出现的必然性,以及货币的本质是一般


本文共计8192字,当前仅展示3000字,阅读全文请点下方按钮下载>>>

《货币的本质》教案

《货币的本质》教案(精选2篇)《货币的本质》教案 篇1  课时:1课时  1、商品  请同学们举例说明商品有哪些?那什么是商品? 有人...
点击下载文档
分享: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VIP会员服务
    限时9折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