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活与哲学》第四课《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教学设计

栏目:教案学案发布:2024-06-05浏览:2

高二《生活与哲学》第四课《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教学设计

高二《生活与哲学》第四课《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教学设计(通用13篇)

高二《生活与哲学》第四课《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教学设计 篇1

  高二《生活与哲学》第四课《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 :

  (1)运动的含义;(2)静止的含义;(3)规律的含义;(4)运动是有规律的;(5)规律是客观的

  ◇理解

  (1)物质和运动的关系;(2)运动和静止的关系;(3)规律的客观性

  ◇分析

  结合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科学执政等社会热点说明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

  2、能力目标

  (1)通过学习,体会如何去理解一个哲学观点,如何以基本事实为基础进行哲学抽象,初步了解学习哲学的基本方法

  (2)通过学习、体会、分析与综合的思维方法,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收集和分析材料,培养收集材料和整理材料的能力

  (4)培养和训练透过现象认识规律的能力

  3、情感、态度、值观目标

  在初步树立唯物主义的自然界、世界观的基础上树立马克思主义科学的规律观   

  二、【重点、难点】:

  (1)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2)准确把握规律的含义

  三、【整体感知】: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全面理解,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而物质又运动的,物质的运动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有规律的,规律又是客观的。

  四、【教学方法】: 

  (1)运用比较分析法,理解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规律与现象的区别与联系。

  (2)通过社会调查,了解目前我国经济建设过程中,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在哪些违背客观规律的现象。

  (3)使用多媒体(主要是电脑)辅助教学

  二、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板书)

  导入:展示图片(包括宇宙运动、分子运动、化学运动、生命运动、社会运动等图片)说明“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的”(通过图片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一)、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板书)

  ◇教师要求学生阅读课文:(1)哲学上“运动”是什么含义?

  (2)想一想,物质和运动是什么关系?

  ◆学生看书回答。◇教师归纳板书:

  1、运动的概念——宇宙中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板书)

  从物体位置的推移到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变化,从生命有机体的新陈代谢到社会生产方式的更替,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2、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板书)

  过渡:展示图片:火山喷发和流星雨图片,教师提问:想一想图片中到底什么在运动?

  学生回答:火和星体在运动;

  教师继续问:机械运动、化学运动、生命运动、社会运动、认识运动的主体(或说载体)各是什么?有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通过学生的议论回答,从而得出运动是物质的运动,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的结论。

  3、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板书)

  教师小结:物质与运动的关系(板书)

  引用恩格斯的名言:物质与运动的关系,即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课堂练习:

  1.英国哲学家毕尔生说:“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我国唐代的著名和尚慧能也有相同的观点。《坛经》记载:时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幡动,议论不一。慧能进日:“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毕尔生和慧能的观点属于(   a   )

  a、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     b、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

  c、把物质和运动结合起来的观点       d、神创论观点

  2.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是(d )

  a.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b.所有的物质都是运动的

  c.所有的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     d.所有的物质都是运动的物质,所有的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

  (二)、.静止的含义——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板书) 

  ◇教师根据教材提问:(1)世界上有没有绝对静止的事物?

  (2)有人说,世界上存在着不运动的物质,例如,某些物体从出现的第一天起就没动过,大雁塔在西安,故宫在北京就是如此。请你分析一下,这句话错在哪里?(展示图片)

  ◆学生议论回答。◇教师归纳:教材设置这一栏目的目的是引导我们深刻体会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1)没有。 (2)此观点否认了运动的绝对性。大雁塔和故宫因为空间位置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不变,是处于相对静止之中。

  展示图片:刘德华主演的《星梦奇缘》中的10岁、20岁、30岁、40岁、50岁、80岁的化装扮相变化,说明虽然岁月变化,但是刘德华还是刘德华,没有变成梁朝伟或周杰伦,引导学生得出事物的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就是处于相对静止之中。从而要求学生归纳静止的含义。

  1、静止的含义(板书)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它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说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二是说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

  


本文共计103127字,当前仅展示3000字,阅读全文请点下方按钮下载>>>

高二《生活与哲学》第四课《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教学设计

高二《生活与哲学》第四课《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教学设计(通用13篇)高二《生活与哲学》第四课《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教学设计 篇1...
点击下载文档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VIP会员服务
    限时9折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