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生活》第八课 财政与税收
《经济生活》第八课 财政与税收(精选15篇)
《经济生活》第八课 财政与税收 篇1
《经济生活》第八课 财政与税收
一、考点解读
1.了解财政收入的含义及其来源
(1)财政收入是指国家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渠道筹集起来的资金。
(2)财政收入的来源有税收收入、利润收入、债务收入以及其他收入。其中税收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最普遍的形式,是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来源。
2.理解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
(1)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很多,其中主要是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
(2)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合理的分配政策既能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又能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和公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增加财政收入的根本途径是加快经济发展,不断增加社会财富总量。
3.了解财政支出的含义及其种类
(1)财政支出是指国家对集中起来的资金进行分配和使用的过程。
(2)财政支出包括经济建设支出(首要的)、教科文卫事业支出、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社会保障支出、债务支出。
4.了解财政收支平衡和财政赤字的含义
(1)财政收支平衡是指当年的财政收入等于支出,或收入大于支出略有盈余,或支出大于收入略有赤字。
(2)财政赤字是指当年的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的部分。
5.理解我国财政的作用
⑴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财政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缩小分配收入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与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保障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推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⑵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能源、交通运输、水利等基础设施行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建设周期长,投资风险大,离不开国家财政的大力支持。
⑶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经济平稳运行要求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保持基本平衡,避免出现大起大落。在经济增长滞缓、经济运行主要受需求不足制约时,政府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通过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减少税收,刺激总需求增长,降低失业率,拉动经济增长。在经济过热、物价上涨,经济运行主要受供给能力制约时,政府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通过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抑制总需求,稳定物价,给经济“降温”。
6.了解税收的含义
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7.理解税收的基本特征
(1)税收的三个基本特征是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
(2)强制性是指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强制征税。无偿性是指国家取得税收,既不需要返回给纳税人,也不需要对纳税人直接付出任何代价。固定性是指国家在征税之前以法律的形式预先规定了征税的对象和税率,不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不能随意改变。
(3)税收的基本特征是税收区别于其它财政收入形式的主要标志。三个特征之间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
8.理解个人所得税
(1)个人所得税是指国家对个人所得征收的一种税。它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
(2)我国个人所得税,按应税项目不同,分别实行超额累进税率和比例税率。超额累进税率是指按征税对象数额的大小,规定由低到高不同等级的税率,超额部分按相应等级的税率征收(如工资与薪金税率由5%到45%,共分9级纳税)。比例税率是指不论征税对象数额大小,只规定一个恒定的税率(如利息税是5%)。
9.了解税收的作用
(1)税收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和工具。
(2)税收是国家调控经济的重要杠杆之一。
(3)税收具有维护国家政权的作用。没有税收,国家机器就不可能有效运转。
(4)税收具有监督经济活动的作用。
10.理解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1)我国税收的性质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2)纳税与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联系在一起,公民必须承担纳税义务,自觉诚信纳税。
(3)出现偷税、欠税、骗税、抗税等违反税法的行为,都要依法处理:追缴税款,加收滞纳金并处罚款,触犯刑法的要追究刑事责任。
(4)公民要增强税收意识:一方面公民要依法自觉纳税,不偷税、欠税、骗税、抗税;另一方面公民要增强对国家公职人员及公共权力的监督意识,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关注国家对税收的征管和使用,对贪污和浪费国家资财的行为进行批评和检举,以维护人民和国家的利益。
二、体系构建
财政、国家预算、国家决算的含义
财政及其作用 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财政的作用 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国家财政 财政收入的含义
财政收入 财政收入的形式
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经济发展水平与分配政策
财政支出的含义
财政收入与支出 财政支出
财政支出的用途
财政收支平衡
财政收支关系 财政盈余
财政赤字
税收含义及其与财政收入的关系
税收的基本内容 征税的依据 &n
本文共计112947字,当前仅展示3000字,阅读全文请点下方按钮下载>>>
《经济生活》第八课 财政与税收
本文2024-06-05 12:36:25发表“教案学案”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neimou.com/article/69683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