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政治《经济生活》考点解读

栏目:教案学案发布:2024-06-05浏览:3

2024届高考政治《经济生活》考点解读(精选13篇)

2023届高考政治《经济生活》考点解读 篇1

  美岭中学

  考点一   货币

  (1)货币的本质

  ①了解商品的基本属性

  商品的基本属性是使用价值(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和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②理解货币的产生和本质

  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就是货币。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③基本职能

  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货币本身有价值,是商品,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形式是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和流通手段(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形式是只能用现实上的货币,而不能用观念上的货币)。

  ④理解纸币及其发行量

  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国家有权发行纸币,有权规定纸币的面值与发行数量,但不能规定纸币的实际购买力,也不能任意发行纸币。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发行过多,会引起物价上涨和通货膨胀;反之,会使商品销售发生困难,阻碍商品流通。

  通货膨胀: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全面、持续的物价上涨的现象。纸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是导致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之一。

  通货紧缩:是与通货膨胀相反的一种经济现象。它表现为物价全面持续下跌,通常伴随着经济衰退出现。

  ⑤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金钱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本质上是一般等价物,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两个基本职能。货币是财富的象征,在经济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

  正确的金钱观:要取之有道,要用之有益,要用之有度。

  要理性的对待金钱,通过合乎道德与法律的正当途径挣钱,把钱用到有利于国家社会,有利于他人的地方,用于有利于全面发展自己、实现人生价值的地方。

  (2)信用工具和外汇

  ①了解信用工具

  信用卡具有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等功能。

  ②了解外汇和汇率

  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的汇率升高;反之,则说明外币汇率跌落。

  考点二   价格

  (1)价格的决定与变动

  ①理解供求关系对价格的影响

  各种因素(诸如气候、时间、地域、生产条件、政策等,甚至宗教信仰、习俗等文化因素)对商品的价格的影响,都是通过改变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实现的。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供过于求,价格下跌。

  ②理解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价格是由价值决定的。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③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

  理解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商品价值量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个别劳动时间无直接关系。

  理解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意义

  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是生产所用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其生产的商品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出售。在竞争中就会处于有利的地位。

  ④理解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及表现形式,运用价值规律分析相关经济现象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2)理解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和生产经营的影响

  (一)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化。

  ①一般说来,价格上升,购买减少;反之增加。

  ②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不同。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消费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

  ③当某商品价格上涨时,该商品的替代品需求量会随之增加,其互补商品需求量会随之减少。

  (二)对生产经营的影响:一是调节生产的规模。二是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三是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四是促使商品生产者优胜劣汰。

  考点三   消费

  (1)消费及其类型

  ①了解影响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

  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有居民的收入和物价总体水平。

  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居民消费还受到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还与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的关系。

  ②了解不同的消费类型

  按交易方式分,可分为钱货两清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

  按消费对象分,可分为有形商品消费和劳务消费。

  按消费目的分,可分为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

  ③理解恩格尔系数

  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恩格尔系数是衡量居民生活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恩格尔系数过大,必然影响其他消费支出,限制消费层次和消费质量的提高。恩格尔系数减小,通常表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结构的改善。

  (2)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①了解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

  人们的消费行为受消费心理的影响。消费心理主要有: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求实心理引发的消费。

  ②树立正确的消费原则

  我们做理性的消费者,就要践行正确的原则。

  一是量入为出、适度消费。二是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三是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四是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2.生产、劳动与经营

  考点四  生产与经济制度

  (1)理解分析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①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②消费对生产具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够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能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积极性,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的最终目


本文共计118793字,当前仅展示3000字,阅读全文请点下方按钮下载>>>

2024届高考政治《经济生活》考点解读

2024届高考政治《经济生活》考点解读(精选13篇)2023届高考政治《经济生活》考点解读 篇1  美岭中学  考点一 货币  (1)货币的...
点击下载文档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VIP会员服务
    限时9折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