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音乐活动——欣赏《瑶族舞曲》
大班音乐活动——欣赏《瑶族舞曲》(精选13篇)
大班音乐活动——欣赏《瑶族舞曲》 篇1
一.活动目的:
1.运用多媒体让幼儿欣赏乐曲,感受优美欢快热情的节奏。
2.启发幼儿创造性地运用动作、颜色、线条、绘画等形式表现乐曲的各段不同特点。
二.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学会用绘画的形式表现音乐。
2.物质准备:多媒体课件、彩色笔、画纸、录音机、乐曲磁带。
三.活动过程:
1.律动进场《真善美的世界》。
2.直接引题:<br><p></p>“我国有许多少数民族,其中瑶族不仅山美、水美、人美,音乐也很美。我们一起来听听《瑶族舞曲》。”
3.完整欣赏乐曲。
第1遍:你听了这首曲子有什么感觉?有几段?
第2遍:哪几段听起来的感觉是一样的?是什么感觉?
小结:这首曲子有三段,第一段与第三段感觉是一样的,都是缓慢优美的节奏,第二段是欢快热烈的节奏。
4.音乐欣赏与美术欣赏相结合。
(1)曲子里快的节奏、慢的节奏,我们可以怎么表现?(动作、线条、颜色、绘画)
(2)出示色块图,让幼儿讲讲图上有哪些颜色?快的节奏可以用些什么颜色?慢的节奏可以用些什么颜色?
师小结:红色、橙色、黄色让人感觉很热情,同它来表现快的节奏;蓝色、白色、粉色让人感觉柔和,用它表现慢的节奏。
(3)出示多媒体课件。今天,老师带来了4幅画,现在请小朋友一边看着这些画,一边听音乐,找一找哪张画给人的感觉与第一段音乐给人的感觉差不多,为什么?
a: 借助多媒体课件听第一段音乐。
b: 听第二段音乐,找找哪张画给人的感觉和第二段音乐给人的感觉差不多,为什么?
5.用绘画的形式表现乐曲。
小朋友听了这么好听的音乐,看了这么美的画,也想自己动手来画。你喜欢哪一段,就把这一段的感觉画下来。画完了告诉小朋友你画的是哪一段?为什么要这样画?
6.幼儿相互欣赏交流,结束活动。
大班音乐活动——欣赏《瑶族舞曲》 篇2
教材分析:
管弦乐合奏《瑶族舞曲》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五十六朵花”第二课。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培养学生对祖国音乐艺术的感情和民主自豪感、自信心,在欣赏过程中,让学生们置身于音乐的天地中去认识音乐、感受音乐、鉴赏音乐,用音乐教育来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音乐的爱国主义情感,更好的弘扬民族文化。
学情分析:
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乐曲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因此,培养学生的音乐听觉思维,感受《瑶族舞曲》速度、力度特点、感受乐曲情绪,就成了本课的重点,而记忆乐曲的旋律,引领学生作出对节选部分的乐曲的正确分析便成了本课的难点。课前我布置给学生作业收集相关的瑶族资料,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整理,并大胆的利用网络教室与学生共同完成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为第二时的欣赏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学生很喜欢这样的“计算机”音乐课。激发了她们学习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学习西南地区少数民族音乐,让学生了解相关的本土音乐文化,初步了解长鼓、《瑶族舞曲》的创作背景等相关的知识。
过程和方法:能专心欣赏、听出《瑶族舞曲》三个部分的音色、力度、速度和音乐情绪的不同。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和熟悉乐曲的主题,掌握瑶族音乐的风格特点,节奏特点。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联想、想象让学生体会音乐表现手段在塑造艺术形象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感受《瑶族舞曲》速度、力度特点、感受乐曲情绪
教学难点:
掌握瑶族舞曲的节奏及音乐风格特点。分析作品内部的主题变化发展。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
教学工具:
多媒体教室、PPT
课堂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导言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本组收集的资料,并向大家简单的介绍。
教学媒体(资源)的作用和运用:网络教室利用白板制作课件并演示。
(百度图片瑶族服饰)设计意图、依据: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高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的动手能力。
2.教师将自己制作的瑶族风光片展示给学生,通过语言介绍,了解“盘王”、“长鼓”等关键词,为欣赏教学打好铺垫。
开发网络资源,将视频、音频、图片等资料利用软件制作成走进瑶家山寨的段短片,让学生着重更了解与瑶族舞曲相关的内容。
教学媒体(资源)的作用和运用:
设计意图、依据:
利用姐妹艺术“有声的文字——语言”。让学生更直观自然地了解了关键词,盘王、长鼓、长鼓舞等。
二.学习新知
1.好看的风光,好听的乐曲,瑶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舞蹈非常有特点,被喻为“有音无影”。也就是根据动听的音乐联想出舞蹈的场景。那么如此美妙动听的旋律又是怎样创造出来的呢?学生带着疑问,欣赏视频介绍瑶族舞曲的创作背景及曲作家刘铁山的短片。
教学媒体(资源)的作用和运用:上网收集下载的中央电视台主持走访曲作者刘铁山的视频短片。
设计意图、依据:借助于视频短片的记者采访,让学生直观的了解了乐曲的创作背景,以情激趣,丰富了对音乐的理解。
2.再次聆听:分段聆听并随着音乐做该主题主奏乐器的演奏动作,学生感受、体验乐曲不同部分的不同情感。并自觉完成p11页课后习题。
教学媒体(资源)的作用和运用:借助于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用各自喜欢的方式表达内心的思想感情。
设计意图、依据:提高学生记忆旋律的有效性。
三.巩固练习
1.拓展延伸:把课内外有机融合,拓宽学习渠道,提升课堂立意,播放其他形式的瑶族舞曲并和同学们一起观看。为学生介绍新稻子演唱组的成长
本文共计25669字,当前仅展示3000字,阅读全文请点下方按钮下载>>>
大班音乐活动——欣赏《瑶族舞曲》
本文2024-06-05 14:21:10发表“教案学案”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neimou.com/article/69700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