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视化编程的概念与方法--
可视化编程的概念与方法--(精选2篇)
可视化编程的概念与方法-- 篇1
【导读】
在vb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为了传授知识而设计一些与学生生活实际脱离的任务,学生普遍反应对所学的内容不感兴趣,学习热情不高。本课的教学任务精心设计,由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提炼出来,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本课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所突破。
【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使用的教材是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算法与程序设计》信息技术(选修1)。
本节内容为该书的第三章第一节课,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将其调整为第二章第一节课。主要内容是对可视化编程中的对象、属性、方法事件等概念的讲解。在学习了这些概念后学生在上课时不仅知道了这些专业术语,同时也能掌握代码的书写位置和书写格式。为后面的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学生情况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为高一学生。经过第一章的学习,学生已经熟悉visual basic 6.0的环境界面,对代码的书写有简单认识。另外高一学生具有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学习欲望强的学习特点,
【教学设计思路】
依据新课标中提出“强调问题解决,倡导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实践活动”的理念。以学生为主体,结合高中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设计问题,让学生在感受与体验的过程中构建知识结构,掌握程序设计中的概念,并将所学的知识积极地应用到解决学习、生活等实际问题中。
【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演示法、讲解法。
【教学资源】
教学演示文稿(ppt)、记事本小程序(exe)和源代码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够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分析说出它的属性、方法、事件,从而加深对属性、方法、事件概念和关系的理解。
2.能够利用控件工具在窗体上创建命令按钮、文本框等对象,并学会通过属性窗口修改对象的caption、text属性值。
3.能够正确书写鼠标单击事件过程的程序代码(书写位置和书写格式)。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教师以生活中的手机为例进行讲解,明白对象、属性、方法、事件的概念。
2.通过制作简单记事本小程序,体会vb中对象、属性、方法、事件之间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由日常生活中的具体实例的讲解引出计算机中的概念,形成运用已有知识领悟新知识的习惯。
2.通过制作简单记事本实例,体验编程带来的成就感,激发学生学习vb编程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对象、属性、方法、事件等概念。
2.属性、方法代码的语法格式和书写方法。
【教学难点】
对象、属性、方法、事件概念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设计】
环节一 引入环节
教师:同学们都用过word软件进行文字编辑,word软件具有很强大的编辑功能。比如,点击加粗命令按钮,文字就加粗了,点击倾斜命令按钮,文字就变倾斜了。本节课的任务就是和老师一起编写一个记事本小程序。
教师:这是我用vb编写的一个小程序,请看大屏幕。如果单击这个命令按钮(显示文字为b的命令按钮)文本框中的文字会加粗。如果单击这个命令按钮(显示文字为i的命令按钮)文本框中的文字会……(让学生自己说)
学生:文字变倾斜(同学表现出很新奇的样子)
教师:单击这个命令按钮(显示文字为颜色的命令按钮)可以改变文字的颜色。在制作之前,大家先来学习几个概念。
环节二 讲解对象的属性、方法、事件概念
教师:在现实生活中把这种看得见摸得着的物体叫做什么?(教师同时指着黑板,课桌椅)
学生:实物……物体……东西……(学生列举了很多种称呼)
教师:我们也可以把它们称之为对象。对象是人们要进行研究的任何事物,从最简单的整数到复杂的物体均可看作对象,它不仅能表示具体的事物,还能表示抽象的规则、计划或事件等等。(写板书:对像──研究的事物)
教师:这个手机(两款手机之一)是不是一个对象?
学生:是。
教师:这个手机(另一款式的手机)也是一个对象。尽管都是对象,我们还是可以区分它们,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下这两个对象,从外观上描述一下这两个对象有什么不同?
学生:手机的颜色不同,样式不同一个翻盖的另一个是直板的,品牌也不同……。(写板书:颜色、样式、品牌……)
教师:手机的颜色、样式、品牌等等这些被称之为对象的属性。换句话说也就是它的性质。(写板书:属性──性质)
教师:在购买手机的时,不仅关注它的外观,还会关心手机的……(让学生接着往下说)
学生:功能
教师:这个手机都有什么功能 ?
学生:发短信、接电话、打电话、拍照……(写板书:发短息、接打电话、拍照……)
教师:把对象具有的功能被称之为对象的方法。(写板书:方法──功能)
教师:(演示)如果我用这个手机给它(另一款手机)打电话,它会有什么反应?(教师现场操作,其中一手机响铃了)
学生:手机铃响了。
教师:它为什么响铃了?因为有电话打入了。还可以这样描述:手机在来电这件事情的刺激,做出了响铃的反应。把对象受到的外部给它的刺激称之为对象的事件。(写板书:事件──刺激)
教师:举个例子,(从背后轻拍了某位同学的肩膀,同学回头看了我一眼)在他被拍了回头看了我一眼这个过程中,谁受到了刺激谁作出了反应?
学生:张扬(学生名)受到了刺激,张扬作出了反应。
教师:刚才的这两个例子都是同一个对象受到刺激作出反应。再举一个例子,开关被按下去了,灯亮了。不考虑开关和灯之间的联系,从表面上看谁受到了刺激,谁作出了反应。(举这个例子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后面的鼠标单击按钮,文本框中的文字发生改变过程中,事件作用在哪个对象上,哪个对象做出反应)
学生:手……灯……开关(学会回答不准确)
教师:从刚才的现象分析,我们看到的效果是灯亮了。如果开关不被按下去灯是不会亮的,灯亮了只是一个结果。所以在刚才这个过程中应该是开关受到了刺激
本文共计13321字,当前仅展示3000字,阅读全文请点下方按钮下载>>>
可视化编程的概念与方法--
本文2024-06-05 14:37:24发表“教案学案”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neimou.com/article/69702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