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影》写作背景

栏目:教案学案发布:2024-06-05浏览:2

《背影》写作背景

《背影》写作背景(精选15篇)

《背影》写作背景 篇1

  本文写于 1925年 10月,另说为 1927年(见季镇淮的《朱自清先生年谱》)。作者谈写作动机时曾说:“我写《背影》就因为文中所引的父亲的来信里那句话。当时读了父亲的信,真的泪如泉涌,我父亲待我的许多好处,特别是《背影》里所叙的那一回。想起来跟在眼前一般无二,我这篇文只是写实。”(1947年7月1日答《文艺知识》编者问)惟其“写实”,才体现了这篇文章的价值。

  文章写的是1917年作者在北大读书时经历的事,是在25年写的。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状况是:军阀割据,帝国主义势力明争暗斗,知识分子朝不保夕,广大劳动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作者当时虽未站到革命立场,投入反帝反封的斗争中,但做为一名正直、善良、敦厚的知识分子,必然要感到社会的压抑,产生一种落寞凄凉的情绪。不是吗,作者的家庭,因着社会的黑暗而日趋窘迫,“光景很是惨淡”“一日不如一日”。作者的父亲,先是“赋闲”,后为了找差事而“东奔西走”,乃至老境“颓唐”。这些都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知识分子奔波劳碌,前途渺茫,谋事艰难,境遇凄惨的现实。在他们心头笼罩一层不散的愁云,如同文章所表现的灰暗的基调。在这一背景上,作者写出的真挚、深沉,感人至深的父子之爱,不仅是符合我们民族伦理道德的一种传统的纯真而高尚的感情,而且父子互相体贴,特别是父亲在融汇了辛酸与悲凉情绪的父子之爱中,含有在厄运面前的挣扎和对人情淡薄的旧世道的抗争。虽然这只是怨而不怒式的反抗,但也会引起人们的同情、叹惋乃至强烈的共鸣。

《背影》写作背景 篇2

  《背影》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本文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篇课文,这一单元五篇课文都是以爱为主题的叙事性散文。五篇课文诉说的都是对普通人,尤其是对弱者的关爱。本单元阅读教学,要求学生从课文中感悟到“爱”,培养自己的爱心和同情心,从而陶冶自己美的情操。

  《背影》是朱自清先生于1925年写的一篇纪实性散文,作者另辟蹊径,选择“背影”这一特殊的角度来描写父亲,在特定的环境下把父亲的背影定格,在朴素的文字蕴含深沉的父爱。

  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中深挚的父爱,更重要的是以本文为契机引导学生感悟身边的亲情,抒写身边的亲情!

  学情分析: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因而总是被父母浓浓的爱包裹着,他们习惯了被爱,总觉得一切都是理所当然,很少真切的来体验一下父母的拳拳爱子之情;不过本文是写实的,贴近生活,中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感悟能力,应该是能够理解文章中的感情,也能延伸到自己的生活中,感悟自己身边的亲情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

  (2)学习本文抓住人物形象的一个特征在特定的环境下进

  行细致描写的特点

  (3)积累重点的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

  (1)整体感知,深入探究,自主合作探究

  (2)细读文本,理解关键的语句所表达的感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文章中所表现的父子之间的亲情

  (2)沟通个体体验,感悟亲情,抒写亲情

  教学重点:

  理解融于字里行间的真挚、深厚的父子之情。

  教学难点:

  把握文中对父亲背影的细节描写,体味父子之间浓厚的深情。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非常动听的歌曲,希望大家仔细聆听,认真体味!

  播放歌曲《父亲》

  (意图:这首歌的歌词浅显、朴实,贴近生活,让学生在优美、感人的音乐声中领会父母的爱,从而激情激趣。)

  同学们,在我们的人生经历中,父母肯定给与了许许多多的关爱,他们爱得朴实,爱得简单,也许如同歌中唱的,只是那一碗粗茶淡饭,也许是一个模糊的背影……

  或许这些都不被太多的人关注,却深深印在了散文名家朱自清先生的心中,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朱自清先生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背影》,让我们在那淡淡的背影中去感受深挚的父爱!

  二、走进文本,走近父爱

  1、速读课文,找出本文的线索是什么?主要写谁?

  明确:背影父亲

  2、文章以“背影”为题,以“背影”为线索,那么请大家找一找文章一共几次写到“背影”?比一比,谁最快(小组协作完成)

  明确:

  四次惦记背影(1)——思念父亲—虚写

  刻画背影(6)——望父买橘—实写

  惜别背影(6)——父子分别—实写

  再现背影(7)——别后怀念—虚写

  第一次,开篇点题,写最不能忘记的便是父亲的背影

  第二次,着力刻画望父买橘的背影,这一刻终于体会到了父亲深深的爱

  第三次,分别后,目送父亲背影消失在人流之中,依依惜别背影,惜别父亲

  第四次,看到父亲的来信,想起了父亲的种种好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再现了父亲的背影

  1、课文的线索是背影,那么本文除了写背影之外,还选取了哪些素材,另外还描写了什么?

  明确:临别时的家境

  祖母去世——父亲赋闲——家境惨淡

  描写惨淡的家境,渲染了一种黯淡,悲凉的气氛!

  2、众多的背影中,你认为哪一次的背影最让你感动?为什么?有感情的朗读这一部分,并勾画出你认为最吸引你的词句。

  播放视频:《背影》

  (意图:大山里的孩子,或许有许多还从来没有见过火车,所以不理解父亲攀爬月台到底有多不容易,观看视频,可以让大家身临其境,真切感受到父亲的那一份艰难,从而更好地领会父亲一言一行中所传递出来的父爱。)

  明确:

  穿着:体现父亲沉重而困窘的现状

  动作:“探、穿、攀


本文共计57411字,当前仅展示3000字,阅读全文请点下方按钮下载>>>

《背影》写作背景

《背影》写作背景(精选15篇)《背影》写作背景 篇1  本文写于 1925年 10月,另说为 1927年(见季镇淮的《朱自清先生年谱》)。作者...
点击下载文档
分享: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VIP会员服务
    限时9折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