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东阳马生序》学习要点
《送东阳马生序》学习要点(精选15篇)
《送东阳马生序》学习要点 篇1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自《宋学士文集》,作者是宋濂,明朝散文家。“马生”,字君则,“生”是长辈对晚辈的称呼。
关于“序”:
古代“序”有两种:一是介绍、评论文章的序;一是临别赠言的赠序。本文属于赠序。《送东阳马生序》是作者给同乡后学马生的临别赠言。这是赠序,有别于介绍评价的序。
学习本文,首先要扫清文字障碍,体会文章内容。
一、读准红色字的音
嗜学 冻馁 烨然 负箧曳屣
皲裂 媵人 裘葛之遗 缊袍敝衣
廪稍
三、通假字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支通肢,肢体
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通披,穿。
阅读全文,要注意的是,作者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名人,却没有摆出名人的架式进行说教而是真挚诚恳,循循善诱。熟读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勉励马生勤奋学习的呢?
1.作者是从哪几方面谈自己刻苦求学的经历的呢?
共四个方面。一是家贫读书之难;二是援疑质理之难;三是从师求学之难;四是敝衣粗食求学这难。
2.作者求学的主要方式是什么?文中哪些词写出了读书的艰难?
求学的主要方式是:援疑质理。
读书的艰难:假借藏书,手自笔录。
3.《送东阳马生序》文中表现了明代诸生优越的学习条件,其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与作者的哪些求学经历相对照?
有廪稍之供,裘葛之遗;坐大厦而诵读书;有司业、博士为之师,宜有之书皆集于此。
诸生衣食之丰与作者生活俸禄之薄相对照;诸生学于太学与作者借书苦读相对照;诸生有师传授与作者从师求学之苦相对照;诸生有求必应与作者质疑请教之难相对照。
4.《送东阳马生序》本文所强调的主旨是什么?
学习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主观的努力。
5.读了本文,你有何感受呢? 测试
选出与例句中红色字意思相同的一项
1、( )
例:其将归见其亲也
a、亲贤臣,远小人 b、每得降卒,必亲引问委曲
c、可以全生,可以养亲 d、久为吏民所亲
2、( )
例:卒获有所闻
a、五万兵难卒合 b、鲁肃闻刘表卒
c.猛将必发于卒伍 d、卒成大业
选出与例句中红色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3、( )
例:当余之从师也
a、益慕圣贤之道 b、不必若余之手录
c、与之论辩 d、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4、下列宾语前置句中特点不同于其它句的一项是( )
a、弗之怠 b、大王来何操
c、沛公安在 d、何陋之有
5、填空。
苏辙,字,与父 、兄 同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参考答案
1、c
解析:例句中的“亲”指父母,a中指亲近,b中指亲自,d中指亲敬。
2、d
解析:例句中的“卒”指终于,a中通“猝”,立刻、马上的意思,b中读zú,死,c中指士兵。
3、b
解析:例句中的“之”是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a中是助词,相当于“的”,c中是代词,d中也是代词。
4、a
解析:a为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其它为疑问代词宾语前置。
5、子由 苏洵 苏轼
中 考 解 析
(2001,上海市)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问题。
使举国之少年而果为少年也,则吾中国为未来之国,其进步未可量也;使举国之少年而亦为老大也,则吾中国为过去之国,其澌亡可翘足而待也。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1.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①其进步未可量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天戴其苍,地履其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在文中描绘了少年中国 ______________的景象;对中国少年寄予了_________________的殷切希望。
【考点】:阅读文言文的综合能力。
【分析】:
1.本题考查对选文中重要语句的翻译。解释中结合特定句式、特有的语境分析,抓住关键词“其”“戴”“履”的含义,才能准确到位。
①少年中国的进步是不可估量的。
②头顶着青色的长天,足踏着黄色的大地
2.本题考查对选文表达主旨的理解。梁启超在文中描绘了少年中国光明美好的景象;对中国少年寄予了自强自立、振兴祖国的殷切希望。
课 外 拓 展
一、关于作者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浦江(现在浙江义乌)人。他家境贫寒,但自幼好学,曾受业于元末古文大家吴莱、柳贯等。他一生刻苦学习,“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元朝末年,元顺帝曾召他为翰林院编修,他以奉养父母为由,辞不应召,修道著书。
明初朱元璋称帝,宋濂就任江南儒学提举,为太子讲经。洪武二年(1369),奉命主修《元史》。累官至翰林院学士承旨、知制诰。洪武十年(1377),以年老辞官还乡。后因长孙宋慎牵连胡惟庸党案,全家流放茂州(现在四川茂汶羌族自治县),途中病死于夔州
本文共计45788字,当前仅展示3000字,阅读全文请点下方按钮下载>>>
《送东阳马生序》学习要点
本文2024-06-05 14:46:43发表“教案学案”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neimou.com/article/69704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