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板书设计

栏目:教案学案发布:2024-06-05浏览:6

《荷塘月色》板书设计

《荷塘月色》板书设计(精选15篇)

《荷塘月色》板书设计 篇1

  缘由:心情颇不宁静(情感基调,下文不断揭示和照应)

  一、月夜出门  目的:看月下荷塘

  小路:曲折、幽僻、寂寞

  总写荷塘月色  树:蓊蓊郁郁

  月光:淡淡(景物色调)

  心情:淡淡的哀愁

  二、漫步小路            感想一:象超出平常的自己

  勾勒荷塘轮廓  直抒胸臆  感想二:觉是个自由的人(照应一)

  感想三:受用无边的荷香月色

  心情:淡淡的喜悦

  荷叶  多、生意盎然:田田

  高、美:亭亭、舞女的裙

  颜色:点缀着些白花

  荷塘  荷花  姿态:袅娜地开着(盛开)

  羞涩地打着朵儿(含苞)

  光亮:明珠、星星

  荷香:渺茫的歌声

  荷波:象闪电、霎时、凝碧

  三、细写           荷水:脉脉

  荷塘月色         (叶子:更见风致)

  从月色的角度,正面写:如流水、泻

  青雾:薄薄,似牛乳

  似轻纱

  从景物的角度,反衬: 叶子与花:似梦

  月色                       树影:黑影、倩影

  光与影:不均匀、和谐

  如名曲

  写月光下        近景  从面上写:树色阴阴、

  的荷塘四周                      似烟雾 

  静态        从点上写:杨柳丰姿

  远景:隐隐约约的远山

  (仰视)

  平视:路灯:无精打采

  动态:蝉鸣、蛙叫

  心态:我什么也没有(照应二)

  淡淡的哀愁

  四、回首江南采莲盛况,思乡情浓,心情依然不宁静(照应三)  

《荷塘月色》板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把握写景抒情散文情景交融的特点。

  2.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比喻、通感的巧妙运用,动词、叠词的精心选用。

  (二)过程与方法

  1.训练整体感知、揣摩语言的能力。

  2.提高对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的领悟能力。

  3.提高对情景交融意境的鉴赏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2.引导学生关注社会,追求理想。

  教学重难点

  (一)作者怎样从多角度描摹荷塘美景?

  (二)本文的写作线索是什么?

  (三)“通感”这种修辞方法的特点及作用是什么?

  (四)在特定语境中揣摩语句的含义。

  教学方法

  1. 自主阅读体验与教师引导、集体讨论相结合。

  2.涵泳法、美读法为主兼用探究法对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布置预习:a、请学生熟读课文;b、背诵4-6段。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

  (老师有声有色地背诵《春》中的一些典型段落,感染学生,调节气氛。然后再总结。)

  我们对朱自清这个名字并不陌生了,初中语文教材曾选了他的散文名篇《春》和《背影》,这两篇散文都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朱自清先生不愧为散文大家,关于他的生平经历,同学们知道些哪些呢?(教师引导学生口述,最后教师概述。)

  教师: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原籍浙江绍兴。他是诗人、散文家、学者,又是民主战士、爱国知识分子。毛泽东称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著作有《朱自清全集》    

  上大学时,朱自清开始创作新诗,1923年发表的长诗《毁灭》,震动了当时的诗坛。1929年出版诗集《踪迹》,1925年任清华大学教授,创作转向散文,同时开始研究古典文学。1928年出版散文集《背影》,成了著名的散文家。

  本文是一篇以写景为主的抒情散文。写于1927年7月,当时正值大革命失败,白色恐怖笼罩着中国大地。朱自清也处于苦闷彷徨中。

  《荷塘月色》正是作者自己想“超然”而又想“挣扎”的心迹的真实描摹和生动写照。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散文。(板书课题及作者:荷塘月色  朱自清)


本文共计71040字,当前仅展示3000字,阅读全文请点下方按钮下载>>>

《荷塘月色》板书设计

《荷塘月色》板书设计(精选15篇)《荷塘月色》板书设计 篇1  缘由:心情颇不宁静(情感基调,下文不断揭示和照应)   一、月夜出门 ...
点击下载文档
分享: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VIP会员服务
    限时9折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