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栏目:教案学案发布:2024-06-05浏览:1

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精选2篇)

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篇1

  我认为,现代教育改革的核心是使学生变被动型学习为主动型学习,让他们在真实的环境中学习和接受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教师的角色逐渐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成“设计者、指导者、组织者、帮助者、学习资源管理者及研究者”。这在给教师提出全新的挑战的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了广阔的创造空间。我认为,在信息技术校本课上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全面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紧紧抓住教学重点,明确教学目的,不应为创造而创造刻意更改教材内容,要做到教学手段与教学目的和谐一致。根据信息技术课的特点,遵循“从知识到技能、从技能到知识”的认知规律:自学→掌握知识;动手→培养技能;应用→将知识与技能紧密结合并互相转化。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感悟知识,发现知识形成技能。毕竟,未经“必然王国的跋涉与历练”,哪有“自由王国的驰骋与翱翔”? 

  2. 从学生的经验出发,选用他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完成有趣的学习任务,采取多种教学手段激发、保持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的“发现”需要和创造的“成就感”,尊重学生学习的独特体验,放手让学生学,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3. 教学不能局限于一节课,局限于一时,必须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以更高、更长远的眼光来处理教材,实现课程的拓展延伸。  

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篇2

  课堂教学是新课程实施的主渠道。因此,教师创造性地开发并利用好课堂教学资源是课程资源建设中一个关键性的环节。课程教学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途径多

  样。这里主要谈谈教师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资源。

  经教育部批准的语文新教材都具有“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体现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反映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的发展需求”的特点,它集中体现了素质教育和大语文教育思想,追求人文教育与语文能力培养的协同互补。其中各种信息,都是塑造学生,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很好的资源。而且这种资源就像传说中的“宝盆”,随着教材在被使用过程中的不断挖掘,而日益丰富。它的价值尤其在“创造性”使用过程中显现。因此,不论是教材的编者,还是教材的使用者,都要在“如何使用好”教材方面多下功夫,才能使教材更好地为教与学服务。

  记得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教育专家们也曾一再强调“不要机械地去教教材,而要灵活地用教材来教”。在这些理念的指导下,我在这些方面作了些尝试。

  在单元教学中。每学一单元,我首先让学生看单元提示,明确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制定单元教学计划。例如,在学习七年级第三单元时,我让学生们看了单元提示后,问大家:“这一单元都是些什么文章呀?”大家回答说:“写景的文章。”“那么,都是些什么景?都用了什么体裁呢?”“从春到夏,从秋到冬,四季之景,美不胜收。文体上,有散文,也有诗歌。”“那么,学习这一单元,你最想收获什么呢?”“学会怎样写景。”于是,我就先上一堂写作课,利用多媒体教学。在大屏幕上,我出示一系列春天的美景图,让同学们根据自己的观察判断出是哪个季节的景致,并说明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大家都很活跃,纷纷指出那是春天的景,有的是从鲜艳的桃花看出来的,有的是从嫩草看出来的,还有的从放飞的风筝看出来的。理由都很充足。只有平时注意了观察,才能发现这些。然后,我就定格几幅图,有春风图,春雨图、春草图、春花图和人们在春天的活动图。让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幅,来写一写,写出春的味道。同学们热情很高,因为是自己喜欢的,所以写起来得心应手。写好后,又让内容相同的组成一组,相互传阅,推荐优秀作品。同学们都很积极,认真评审。最后,让大家把这些优秀的片段组成一篇文章,取名叫《春》,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增减内容。同学们兴致可高了,因为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大家组合的文章,都比较通顺流畅,基本上抓住了春的特点。但不足的是,同学们笔下的春天是死板的,缺乏生机和活力,尽管有的用上生机勃勃等词语,但始终没有动感。那么,如何才能把春天写活呢?于是,我隆重推出朱自清先生的佳作《春》。让大家翻到课文,先朗读一遍,感受一下春的味道。读了后大家都觉得,这才是真正的春天。于是,我让大家找出和自己所写内容一致的部分来,比较一下,差距在哪里。同学们很认真,很仔细。在作文本上,写下旁批。有学生在春草部分,写道:朱自清先生之所以把草写得这么有生机,有活力。主要是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一个“钻”字,写出了草破土而出的情态。不仅如此,他还通过在草上活动的人来写草,突出它柔软的特点。还有同学写道:我写花,就只想到要写出花的情态,没想到还可以写它的数量、它的香味,更没有想到还可以借助蜜蜂等昆虫来写,比起朱自清先生来,实在是相差甚远。这一比较,意义非凡。同学们不仅分析了自己的春,也分析了朱自清先生的春,从而明确了写景的方法。这时候,我再问:“为什么朱自清先生能写出这么优秀的文章来,而我们却不能呢?”同学们实事求是的分析,有的说是朱自清先生善于观察,有的说是朱自清先生写作功底厚,还有的说到是朱自清先生热爱春天。于是,又让大家找哪些句子表现出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同学们很快就找到了,如“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坐着、躺着,打几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最后,我告诉同学们,景和情是不能分开的,只有真正地把情感融入进去,才能写出好的文章来。

  把《春》作为一篇写作例文来教学,我也是头一次。但我感觉这样的教学比以往的教学都要成功,学生们的兴趣比以往都要浓厚,参与的积极性比以往都要高。原因就在于我们以往都是教教材——反复朗读,仔细分析,认真仿写。从头到尾,都没离开过课文。而这一次,就完全是用教材来教,把《春》作为例子,教学生怎样去写景。目的明确,针对性强,学生们也有的放矢。尤其是,写作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对比自己发现,比让老师讲印象要深得多。有人说初一的学生水平较差,先教后


本文共计4752字,当前仅展示3000字,阅读全文请点下方按钮下载>>>

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精选2篇)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篇1  我认为,现代教育改革的核心是使学生变被动型学习为主动型学习,让他们在真...
点击下载文档
分享: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VIP会员服务
    限时9折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