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花阴》教学反思

栏目:教案学案发布:2024-06-05浏览:1

《醉花阴》教学反思

《醉花阴》教学反思(精选2篇)

《醉花阴》教学反思 篇1

  李清照醉花阴教学反思(一)

  李清照的两首词,一首是《醉花阴》,另外一首是《声声慢》,这是我登上讲台后讲的第一堂课。

  应该说,讲的还是比较顺利的,我想这与自己课前的充分准备十分不开的。首先我是将这两首词,自己认认真真的好好研究了一下,能够有感情的背诵这两首词;其次我参考了很多比较优秀的教案,从中对自己没有能够掌握的知识点进行了补充,对自己的读法进行了纠正,以及其他知识环节进行了补充;第三,在把正式的教案拿给指导老师看之前,我与小组同学进行了磋商,让他们对我的教案提意见和建议,自己修改。然后才拿给指导老师看;教案通过之后,我开始了一遍又一遍的演习,直到自己能够完全熟识上面的每一个环节,无论哪个方面在正式上课前我都能说出个甲乙丙丁出来。《醉花阴》我用的是教师提问,学生思考回答,教师适机点拨法;《声声慢》我采用的是小组讨论法。

  在正式的课堂中,整个课堂进行的循序有进,我想这与教师的教学应变能力,教学机智十分不开的。在课堂是,可能是讲课紧张吧,我对“佳节又重阳”的“又”字,“薄雾浓云愁永昼”的“永”字分析掉了,后来等到第一个课时结束的时候,我才想起来,于是我巧妙的安排,做了一个调整,加入了一个课堂质疑环节,结果如想象当中一样,没有一个人有疑问,所以我只好自己问了。也就正好,把自己讲漏掉的两个知识点又补充了进去,

  第三个方面,我想谈谈,这次教学重点一个发现。那就是无论自己准备的多么的充分,有可能还是会有意想不到的问题或者事情发,学生的思维是非常的活跃的。因而,我们应该真正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学,这或许比我们单纯上自己讲给学生的更多。刚刚说到了,对于那个教学质疑的环节,虽然没有同学课堂提问,但是课下还是有学生给我出“难题”了。她问道:“老师,我在有些参考书上看到的"佳节又重阳"是说的中秋节后又重阳节,这个又到底是什么含义呢?”幸亏自己当时灵机一动,才说出这样的话:“当然也可以那样理解。但是你想想,哪种理解更好,哪种理解更能够体现此人清照的那种思念丈夫的愁苦?”当然答案是不言而喻的,后来我又下来查找资料,了解到“佳节”的出处就是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而且在很多的诗词作品中,佳节指代重阳节的比指代中秋节的多,因此后来我又给问我学生的问题补充了这个答案。真是活到老,学到老啊必须。另外呢,《声声慢》呢,我上的是一节讨论课,其中有两个地方让我发现了学生的智慧。针对上片我提出过这样一个问题“乍暖还寒”好还是“乍寒还冷”好,我自己设计的答案呢,主要是围绕这个天气的变化来答的,结果学生们经过讨论分析得出不仅有天气的变化这一层,而且还从南渡前后此人的情感角度来思考,真的是很出乎我的意料,这比我仅仅简单的从一个方面来思考更加的全面、合理。在下片当中,我提的这样一个问题,也同样遭到这种待遇,就是针对“大雁”这种意象的理解,我设计的答案主要是大雁是一种候鸟,能够南来北往,而词人清照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不能够回到家乡。从而表现出对国破家亡的一种感慨。我的学生们不仅结合词人的身世谈到了我说的这个方面,还运用典故“鸿雁传书”来说这只大雁就是以前为自己和丈夫传书的大雁,从而来表达自己对丈夫的深深怀念之情。

  这也是初次登上三尺讲台我的一些感悟:课前充分准备;课中灵活多变;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将课堂还给学生。我想只要我做到这几个方面的内容,我在以后的教学中遇到再多的困难,我也会处理的很好。这就是我对这堂课的反思!

  李清照醉花阴教学反思(二)

  “婉约词宗”李清照的词一直令我迷恋,这已经是我第二次选择她的词作为公开课了。一曲《醉花阴》,缕缕闺怨情仇,情思袅袅,醉人心扉。

  《醉花阴》作为课文对我来说,已经不陌生。我很清楚自己的授课思路,重点放在读与品两大版块。其一,读的方面我尽可能做到了亲自情感范读,为学生指导节奏停顿的划分,给学生充足的练读时间,最后让学生在配乐当中齐读展示。读的过程把握住了,就可以给学生一个学诗词的氛围,这是此课的重点之一。其二,品词,我分为两步,先品意象,再品佳句意境。这个版块也是学习重点之一。首先,通过借鉴古往今来相关的诗词佳句来归纳其意象所赋予的情感意图,让学生能从此诗词中积累诗词意象以运用到鉴赏其他诗词作品中去,能够鼓励、指导学生举一反三;其次,品佳句这一环节出自于品佳境,从下阕中尽情品菊、品愁和品瘦,一气呵成。最后小结鉴赏诗词的方法并在幽怨情深的音乐当中提升课堂氛围,顺利进行情感诵读。

  本节课我设计的亮点其一在读,其二在鉴古。读,我设计了配乐读,不仅教师配乐范读,也给学生配乐朗读,学生的读书兴致一下子就提升了;同时,我还准备了《醉花阴》的优美的音乐,在学生记笔记之时作为背景音乐提升氛围,为下一步的情感诵读奠定基础;鉴古,我指的是古事、古景、古韵、古诗词。课堂伊始,我用“赵明诚梦成词女之夫”的古事成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中串接了“赵明诚作词挑战其妻终不敌”的古事用以验证千古佳句“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在整个教学ppt制作中,我选用的图片皆展现古韵古景,一个幽怨别致的词女形象通过图片展现无疑;品读意象上,也借鉴了古诗词来归纳学习,整堂课古韵浓浓;在配乐和音乐的选择上同样经过精挑细选,特别是一曲《醉花阴》让课堂沉醉其中。

  由于之前有精心准备过,本以为自己能信心满满地将它完美诠释。可事与愿违,课上到中途自己竟是懊恼至极。在品读意象的设计上,我做了些自认为是更好的改动,希望让学生从诗词中寻找作者所叙述的三个生活片段,计划由此展开对词意的理解和对意象的品读。这个设想在(5)班上课时非常顺利地实施了,想必向来积极的(6)班反应会更快一些。在这个环节我特意提示了学生要关注不同的时间段与时间词,随之也很快听到学生在底下陆陆续续零零碎碎地寻到了。可一反常态的是竟然没有人愿意站起来展现自己的成果,这让我觉得不可思议。平时的课堂即使再难的问题学生们都争先恐后地抢着作答,我预计过这样子的概括性问题难不倒学生,只要学生正常发挥地踊跃作答我就可以顺势

标签: # 醉花阴
分享: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VIP会员服务
    限时9折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