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玉恒教学实录:《月光曲》第二课时

栏目:教案学案发布:2024-06-05浏览:1

支玉恒教学实录:《月光曲》第二课时

支玉恒教学实录:《月光曲》第二课时(通用15篇)

支玉恒教学实录:《月光曲》第二课时 篇1

  第二课时 第一部分

  师:好了,大家再来看一看,贝多芬和盲姑娘的认识过程,再给两分钟时间,你能说出来,他们是怎么样一步一步来认识的,开始看书。(学生各自读文)

  师:下面发言的方法,你站起来先读出你作为根据的这段课文,然后你把这段课文概括一下,贝多芬怎么了?谁来?

  生:(读)“一天夜晚……弹的正是他的曲子。”贝多芬先是听到有人弹他的乐曲,他就沿着乐曲找到了一所茅屋。

  师:你简单地告诉我,在你读的这段课文里,贝多芬怎么了?

  生:听到了。

  师:听到了琴声对不对?你建议这四个字怎么写?

  生:听到琴声。

  师:(板书“听到琴声”)对,再后来呢?还是读出相关的课文,然后进行概括,谁来读读?

  生:(读)“贝多芬走近茅屋……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我从这儿……

  师:(打断)你先待一下,你认为这是第二个过程吗?

  生:……

  师:说了半天还是一个“听”字,刚才听到琴声,现在听到谈话,都是用耳朵,都是听,可见这个过程还不对。

  生:应该是(读)“贝多芬听到这里……可是眼睛瞎了。”

  师:这儿贝多芬怎么了?

  生:贝多芬走进茅屋。

  师:看见谁了?

  生:看见盲姑娘和她哥哥。

  师:盲姑娘和她哥哥,简单点怎么说?

  生:兄妹俩。

  师:不要“俩”行不行?

  生;兄妹。

  师:看到兄妹行不行?

  生:行。

  师:(叫刚才回答问题的学生上前在“听到琴声”下写“看到兄妹”)再接着往下说。

  生:下面是(读)“姑娘连忙站起来让座……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师:这叫“激动”地说,够激动吗?(此生重读最后一句盲姑娘说的话)

  师:最后这点最激动了怎么读?加快点速度一齐来读,开始。

  (学生们一齐有语气地重读这句)

  师:这儿我该怎么写?

  生:应该写弹奏乐曲。

  师:弹奏乐曲?贝多芬弹完了,盲姑娘说了一句话,你从这句话里看出什么来了?

  生:我看到了盲姑娘她十分懂音乐。

  师:你怎么知道她十分懂音乐?

  生:她能从贝多芬弹的乐曲中听出贝多芬弹得很纯熟,感情很深。

  师:意思是对的,还能说得更清楚一点吗?

  生:我从贝多芬弹一首曲子时,盲姑娘能听出他是贝多芬先生,说明她很懂音乐。

  师:是这个意思,你来说说。

  生:我觉得盲姑娘她虽然眼睛瞎了,可她的心里是明亮的,她非常懂音乐,她用心去听音乐,她听出来……

  师:(打断)这句话说得太好了。哪儿好,你们谁听出来了?

  生:用心去听音乐。

  师:用心去听音乐,还有,“心是明亮”的,说得多好!接着说。

  生:她用心去听音乐,听出来了,既然弹得这么纯熟,感情这么深,他一定是贝多芬先生。

  师:我问你“弹得多纯熟啊”这是对贝多芬弹琴什么方面的评价?

  生:对贝多芬弹琴非常熟练,充满激情。

  师:是从他的技巧上的评价对吗?

  生:对。

  师:那么感情多深哪,是对什么方面的评价?

  生:……

  师:一个是评价他的弹琴技巧,那么纯熟。“感情多深哪”,这是什么方面的评价?

  生:贝多芬在这首音乐里面,倾入了自己的激情,所以盲姑娘才听得出来他感情很深。

  师:就是贝多芬把自己的激情,投入到他手下的琴键中了是吧?

  生:是。

  师:说来说去这都是对什么的评价?

  生:对贝多芬……

  师:音乐的内涵是不是?

  生:是。

  师:这种评价就深一点了。那么最后一句呢?“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生:第一个“您”,带有问的意思。

  师:她是怀疑?“您是不是贝多芬先生?”是这个意思吗?

  生:不是。

  师:你再读一遍。(生再读)

  师:她是以疑问的口气来表达自己的什么?

  生:来表达自己的激动。

  师:表达自己的判断和肯定。她现在肯定是谁在她面前?

  生:是贝多芬。

  师:那么反过来从贝多芬来说,他在这个小茅屋里遇见什么人了?

  生:遇到了知音。

  师:对,遇到知音。(让一学生把这四字写在“看见兄妹”的下面)什么叫知音?

  生:知音就是懂得自己心里在想什么的人,叫知音。

  师:我是你的知音不是?

  生:不是。

  师:为什么?

  生:因为您不懂我心里在想什么。(众笑)

  师:对,说得非常对。现在我给大家提供一个故事,我不讲,你们回去查一下成语词典,查一下“高山流水”这个词,记下来。这儿讲了中国古代的两个人的一段佳话,解释了知音这个词。现在我不讲,留给你们课下的作业,回去查成语词典。好啦,现在大家再回到课堂上来,贝多芬在这里意识到遇上了什么?

  生:知音。

  师:这个知音是普普通通的知音吗?

  生:不是。

  师:特殊在哪儿?

  生:特殊的是这位姑娘是个盲人。

  师:盲人有什么特殊的?

  生:盲人就是眼睛看不见。

  师:那看不见有什么特殊?

  生:就是内心沟通的。

  师:有点意思,还没说清楚。

  生:作为盲人,她知道贝多芬心里在想什么。

  师:还不太明确。

  生:她不知弹琴的人是谁……

  师:咱班有没有练习弹钢琴的?

  生:有。

  师:举起手来我看看,(几个学生举手,教师指一个学生起立


本文共计49239字,当前仅展示3000字,阅读全文请点下方按钮下载>>>

支玉恒教学实录:《月光曲》第二课时

支玉恒教学实录:《月光曲》第二课时(通用15篇)支玉恒教学实录:《月光曲》第二课时 篇1  第二课时 第一部分   师:好了,大家再...
点击下载文档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VIP会员服务
    限时9折优惠